《苔》这首诗为什么会沉寂几百年呢?

用户 老王头说影视 的回答

《苔》这首诗之所以沉寂几百年,可能与这么几条原因有关。

一、清代诗歌重视程度远不及唐代诗歌。清代的诗词作品并不比唐宋时期差,但是提到清代诗歌,大家往往提到的《村居》、《竹石》、《己亥杂诗》等作品。正是因为清代诗歌的尬尴地位,导致虽然清代诗歌很多,但是大家仍是以重视唐诗、宋诗为主。

二、这首诗并不算是袁枚的代表作。袁枚是清代诗人的大家,不过袁枚强调“性灵说”,相对而言《苔》这种诗歌的历史地位并不突出,《所见》的历史地位更高,也被更人传颂。

三、《苔》强调的是个人,这种价值观与集体之上的观点有一些格格不入。不能否认的是《苔》这首诗强调关心自己,这种价值观与古代杀身取义成仁的观点并不一致。一直到了现代,开始更加关注个体,《苔》这首诗就被赋予了全新的定义,从此在清代的诗歌中凸显而出。

四、《苔》之所以火,和这首诗被改造成音乐有直接关系。《苔》在被梁俊改成歌曲之后,因为梁俊的故事被大家所关注。

总之《苔》在诗词的格律下并不严谨,不算是一个上乘佳作,只不过经过了岁月的磨砺,人价值观的变革,这首诗从清代诗歌中脱颖而出。

用户 春日之虎 的回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牧丹开。

清袁枚这首诗《苔》,为何在现今会火了起来,这自然是与诗的内容有关,更与当今的社会发展有关。

说与诗的内容有关,是因为这首诗写的是苔花,苔花生长之处少见阳光,且花开的很小,这就代表了一种形象,这种形象更似普通的小人物的形象,而普通的人却更为多数,世间的普通人,虽在整个社会中受惠最少,恰如苔花一样,受阳光照耀最少,却仍要绽放出自己美丽的花朵,尽管这花朵并不起眼,然正是这世间普通的花,才是春天最多最繁盛的组成,而那些所谓的名贵之花,其实在世间才是少数,尽管它们最耀眼,却并不是春天形成的最重要最广泛的组成。

受阳光照耀最少,却仍到绽放出自己青春的花朵,这是苔花的形象,也是千千万万普通花的形象,它们能代表大多数的普通人,能代表出普通人的心声,这是《苔》这首诗能火起来的根本原因。

那么为何以前《苔》这首诗,在以前火不起来,现在却火起来了呢?这是因为当今网络发达的原因,网络的发达以及手机的普及,像“头条”这样的平台的建立,有了“头条”为百姓服务这样的平台,使得更多的人能向向更广泛的世界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而《苔》这首诗表达了大众的心声,在网络发达的时代,所以火了起来。而以前普通人的心声要发音,渠道相对于当今而言是很狭小的。

袁枚不是普通人,曾号称“北纪南袁”,但他写的这首《苔》却表达了普通人的心声,自然会得到更广泛的喜欢,借助于网络发达的当今,《苔》自会火起来。

《苔》这首诗为什么会沉寂几百年呢?
《苔》这首诗为什么会沉寂几百年呢?

用户 杜象应 的回答

关于“苔”,古诗中不是没有,但袁牧之《苔》却不同。为什么?

苔:苔藓,是一种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处。

历史上关于写“苔”的诗句颇多,但多半在其诗中作陪衬或作烘托点。诸如:“返景入林深,复照青苔上”、“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等等。

真正让“苔”成为诗中的主角,视其生命为尊贵者惟有袁牧之诗《苔》。在他的笔下,苔、苔花,生命且坚强而耀眼,不因环境恶劣而执着成长、盛开。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白天阳光不到的地方,苔藓恰恰生长出绿意来。它的花开得如米粒般微小,却也像牡丹那样地盛开。

《苔》这首诗为什么会沉寂几百年呢?

 

其实袁牧还有另一首“苔”诗,那为什么还说《苔》沉寂了几百年昵?

袁牧,一生倡导“性灵”,是“性灵派”重要代表人物。正是基于此,他才不受条框限制,大胆发掘微生命,这才有真正意义上的《苔》。他另一首咏“苔”诗如下示:

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

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

形象逼真,有趣味还生动。从这一首诗中再一次换角度写的来看,袁牧不仅为诗、为文都有“性灵”感,而且还是一位热衷于低端微生命体的礼赞者和守护神。

至于,此诗《苔》沉寂了几百年也有实据可考证:大清自1736年改国号建立到1912年灭亡,共计享国267年,之后的民国,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今天又有145年了。

原因何在?大清朝时期,国力衰竭,外国列强蛮横欺压。在那种战乱时代,本来就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还有谁去死揣书本。写者少,相互传阅者就更少,也谈不上什么文艺繁荣。

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及通过改革开放,使得经济活跃,人们对精神文化迫切需要的今天,才重新拾起《苔》。这充分说明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提升是同步的,只有当人们物质文化充实满足后,才会渴求精神食粮。

《苔》这首诗为什么会沉寂几百年呢?

 

既然,《苔》沉寂了几百年,但现在重温又给我们带来了多少启示呢?

首先,“苔”花不显眼,无人问津,也没有“牡丹”花之国色天香。但是,“苔”的生命力顽强、自立更生,又不畏难环境,给人一种敢为天下先,别人做不到,我偏要去做好。

其次,“苔”花虽小也怪可怜的,但它不再乎人们对它的偏见,也不因世人不尊重它,而吓的不敢开放。这说明人类普天下的今天,普通大众既聘勇气十足、又执着追求生命的宽度。

再之,天下之大,有你及我,无论环境怎样,惟自信、自强,生命之花才能如期开放。即便没有牡丹那么高贵,但也要勇敢地强出头,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光亮世界!

《苔》这首诗为什么会沉寂几百年呢?

 

扩展资料:

袁牧(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归退,在江宁小苍山下筑随园,自称随园主人、随园老人,别号苍山居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