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都有哪些名将叛投清军?

用户 行者 的回答

从太平天国投降到清朝的阵营的太平军大兵小将不计其数,有的结局很壮烈,有的结局很悲惨,有的结局很安然,有的结局很完美,当然,也有结局“令人唏嘘”的。

这里择其中的著名人物来说说。

结局壮烈的,莫过于程学启。

程学启投降了清朝后,得到了清朝的重用的,他本人意气风发,翻蹄亮掌,不遗余力地为清朝卖命,用昔日兄弟的鲜血来浇灌自己官帽顶上的红缨。最后,却在攻打嘉兴城的战斗中被洋枪击中头部左太阳穴偏后,脑浆崩流,不治身亡。

结局悲惨的,当是以郜永宽为首的汪安钧、周文嘉、伍贵文、张大洲、汪有为、范起发、汪怀武等“苏州八降将”。

这八个人,经受不起程学启的引诱,杀死了慕王谭绍光,率部献出了苏州城,却被李鸿章以庆功宴为名,在酒宴中惨遭斩杀,全部脑袋搬家。李鸿章的发迹史上,也因此有了极其丑陋的“苏州杀降”一笔。

结局安然的,应该有很多,这里以奉王古隆贤简单说一说。

 

古隆贤有两次降清经历,两次都得到了善待。古隆贤第一次降清,是跟随韦俊一起的,尔后很快反悔,举旗反正,投杨辅清旗下,夺回了池州。第二次降清,是受到了李秀成的冷落和打压,率所部七万余人投降。其后来在清朝为官,无病无灾,一直活到1875年,寿终正寝,被安葬于家乡惠东安墩镇宝安村红珠坳。

结局完美的,以冯子材为代表。

冯子材是“镇南关大捷”的指挥者,而“镇南关大捷”是中国屈辱近代史上最壮烈、亮丽和扬国威、振国人士气的一场大捷,民族英雄冯子材的大名,想必是人尽皆知了。

不过和其他太平天国降将不同,冯子材原先是天地会的一个头目,洪秀全在金田发动起义后,他率领会众前去聚义,半路上被清军杀败,迅速投入了清军队伍,似乎还不算严格的“太平天国将领”。

所以,再说一个结局同样“完美”的民族英雄——丁汝昌。

丁汝昌原是英王陈玉成的部下,跟随叶芸来驻守安庆,受曾国藩蛊惑领300多名将士踰墙出降。

后来叶芸来战死,安庆失陷,有丁汝昌很大一部分功劳。

太平天国都有哪些名将叛投清军?

 

丁汝昌得李鸿章器重,担任北洋水师提督,威海战役失败后以身殉国,虽然不能象冯子材一样颐养天年、老于林下,但也成为了与冯子材一样的民族英雄。

最后,说说结局最“令人唏嘘”的韦俊。

因为兄长韦昌辉的缘故,韦俊既受天王洪秀全的猜忌,又受东王杨秀清的族弟杨辅清等人的寻衅复仇,为了生存,只有降清一途。

投靠清廷后的韦俊被任命为参将,驻守安徽芜湖地区,荣华富贵,地位崇高。

因为投降,韦俊躲过了太平天国覆灭后的杀戮,成了太平天国中高级将领中的唯一幸存者。

但是,丰厚的物质生活并不能排除韦俊内心世界的耻辱和尴尬。

1865年,韦俊回乡修昌辉祠时,曾准备拟斥巨资修建蚂蝗桥蔡江义渡,却遭到了乡民的唾弃和抗拒。

韦志俊在家排行十二,因为降清,家乡里的人都骂他是“反骨韦十二”。

韦俊也因此有家不能回,只能在异乡“漂”着。

1884年5月8日韦俊病死,也不能叶落归根,安葬于安徽宣城县孙家埠乡汪村。

1914年,金田乡民集资修蚂蝗石桥,还刻碑唾骂韦俊:“金田韦某降清归里,颇以金钱施舟梁悦人,购运径尺余柳杉,将易梁,里人拒弗受。”

用户 南读历史 的回答

太平天国从金田起义到最后失败,历时14年之久,在此期间叛投清军的太平军将士有许多。天国早期的时候,叛投清军的相对要少一些,因为当时清政府对太平天国的政策是以剿为主,凡是俘虏和投诚的太平军,基本上都是处死,所以也让一些太平军断绝了降清的念头,在战场上以命相搏,这也是太平军战斗力最强的时期。

太平天国都有哪些名将叛投清军?

 

但是到了天国后期,太平军将士叛投清军的就非常多了,甚至是平常事了,这主要的原因一是后期太平军的成分复杂,其中吸纳的有不少地痞流氓、土匪、清军的俘虏等,这些人“有奶便是娘”,加入太平天国本就不是真心的,所以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发生叛逃;另一个原因就是清政府也修改了对太平军的政策,将以“剿”为主,改为了“剿抚结合”的政策,目的是快速瓦解太平军,一些叛投的太平军在清廷甚至受到重用,这也相应的诱惑了一部分太平军降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太平天国在经历“天京事变”后,各项事务呈现出混乱的状态,甚至是各自为政,互相攻击,而且总体战斗力极度下降,在作战时败仗越来越多,所以叛逃的现象也愈发严重了。

后期,一度甚至出现成建制的几千、上万的太平军集体投降的情况,比如,1860年,石达开出走天京后率部在广西时,彭大顺、朱衣点等人希望石达开返回天京,在遭到石达开拒绝后,彭大顺和朱衣点等人率部脱离石达开,分三路准备返回,由康王汪海洋率领的一支,其中的左旗武卫军正统戎张志公等人率部众近万人向广西巡抚刘长佑投降。汪海洋至死不降,得以率一部进入湖南,不久,其属下陈安升又率4000余人叛变,汪海洋只得率残部进入江西,归并到侍王李世贤麾下。所以说,太平军叛投清军的还是很多的,至于说叛投清军的名将并没有,反倒战死的倒不少。总结了一下,太平军叛投清军影响较大和比较恶劣的有以下几位:

太平天国都有哪些名将叛投清军?

 

第一位,韦俊:天京事变影响的延续,无奈之下的叛逃

韦俊是天京事变的直接实施者北王韦昌辉的亲弟弟,在天京事变时,韦俊正率部在独守武昌,也正是因为他没有参与韦昌辉的屠杀行动,才得以在事后没有被牵连处死。但即便如此,洪秀全对他也极为厌恶,只不过在事变发生后,天国急需人才,在李秀成的极力推荐下,洪秀全才封其为右军主将,也算正式步入太平军五军主将的行列,成为太平军的高级将领。其实,韦俊在太平军中是属于骁勇善战的将领的,他的战绩也非常优秀,连湘军的悍将罗泽南都是在与他的作战中被击毙的。

在庐州会战后,韦俊奉诏驻守池州,主持沿江军务,与驻扎在芜湖的李世贤共同护卫沿江南岸的防务。后来,杨秀清的族弟杨辅清在脱离石达开返回后,得到洪秀全的信任,被封为中军主将,地位在韦俊之上。因为天京事变,韦昌辉杀掉杨秀清,韦、杨两家结下冤仇,韦俊为了搞好与杨辅清、杨宜清兄弟的关系,始终小心翼翼,主动配合杨辅清在徽州的军事行动,但始终无法获得杨氏兄弟的谅解。为了寻找属于自己的地盘,杨辅清兄弟率部侵入韦俊驻扎的池州,大有将韦俊吃掉的打算。

无奈之下,韦俊计划渡江投靠李秀成,因为在太平军中也只有李秀成对他还如从前一样。在韦俊刚要行动的时候,得知消息的陈玉成,马上派兵封锁了江面,阻拦韦俊投靠李秀成。因为当时太平军各部之间都在争地盘,陈玉成不愿韦俊这员战将归到李秀成手下。而李秀成闻知消息后,也派人前来帮助韦俊渡江,这样一来,陈玉成和李秀成的部下竟发生了械斗。

太平天国都有哪些名将叛投清军?

 

走也走不了,留又没法待,韦俊在将属下撤回池州后,知道自己已经无法在太平军中待下去了。因为前期在武昌时,湖广总督官文曾经派人劝降过韦俊,走投无路之下,韦俊决定冒险降清。1858年,韦俊向清军水师提督杨载福递书请求降清,并约定和清军一起攻打芜湖,作为自己的见面礼。官文、曾国藩、胡林翼等人开始怀疑韦俊是诈降,但在分析了韦俊的处境后,相信了韦俊投降是真。

于是,韦俊连带自己驻扎的池州,一起归降了清军。在降清后,清廷并没有处死韦俊,反而授予了他参将之职。之所以如此,也与清廷改变了对太平军降将的策略有关,希望将韦俊作为一个例子,能更多的招纳太平军降将,快速的瓦解太平军。1861年,韦俊在与太平军的安庆争夺战中,曾与陈玉成正面作战,对陈玉成造成不小的损失,这也是他为自己在太平军中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出的一口气。

韦俊是太平天国第一个投降的中高级将领,也是为数不多得以善终的降将,1884年5月8日,韦志俊病死于安徽宣城县。他的叛投,也可以说是无奈之举。

太平天国都有哪些名将叛投清军?

 

第二位,奏王苗沛霖:最令人痛恨的,反复无常的卑鄙小人

苗沛霖是有名的反复无常小人,这倒也不算什么,身处乱世,每个人都不容易。但他诱捕英王陈玉成,致陈玉成被凌迟处死的行为,实在令人痛恨。

苗沛霖是安徽凤台县人,本是个读书之人,早年中过秀才,但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通过读书取得功名已经不是那么容易了。苗沛霖见秀才的身份并不能改变自己穷困潦倒的现状,脑筋灵活的他,也顺应当时的潮流开始兴办团练,凭着他的三寸不烂之舌,不久就忽悠了不少人,在豪绅的资助下组建了苗家军,很快他的团练竟达到十万之众,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势力。

手里有了兵,不甘小打小闹的苗沛霖,竟然效仿他的老乡朱元璋,举起了反清的大旗。1861年2月,他联合太平军和捻军开始攻打寿州,但在清政府不断增兵围剿下,苗沛霖见势头不对,马上投降了清军,转而开始追打太平军了。由于他有不少人马,安徽巡抚翁同书为了收买他,向朝廷为其开脱,朝廷竟然没有追究苗沛霖造反的罪责,就这样,苗沛霖摇身一变成了清政府的官员,并结识了在皖督师的满清权贵、钦差大臣胜保,随其对捻军进行围剿,因攻捻有功,胜保保奏他免补知府,以道员用。后又跟随袁世凯的叔祖袁甲三攻打临淮、凤阳,因功晋为二品布政使的虚衔。

太平天国都有哪些名将叛投清军?

 

苗沛霖对清政府给他的虚衔不满,率部返回了老家风台,不久,苗沛霖见太平军的势头又有了好转,而清政府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而摇摇欲坠,见风使舵的苗沛霖又再次投靠了太平军,并和太平军一起攻陷了寿州,经陈玉成向天朝保荐,苗沛霖被太平天囯封为奏王。

1862 年3月,苗沛霖的老靠山胜保再次率大军南下,投机取巧的苗沛霖见太平天国日渐衰落,就准备再次投靠清军。他率部突然向捻军张乐行部发起攻击,但张乐行所部经过拼杀得以突围。为了取信与胜保,他准备诱捕陈玉成后,将其作为他的“投名状”。苗沛霖给陈玉成写信,将他攻击捻军的行为,说成是为了维护乡里百姓利益而发生的误会。当时陈玉成在安庆保卫战中失利,处于孤军困守庐州的局面,他向外调征援军的情报也被清军截获而无法送出去。在这种情况下,陈玉成收到苗沛霖的书信,轻易就相信了他的谎言,也主要因为他太希望能够取得援军的支持,改变他当时的被动局面了。

虽然陈玉成的属下极力劝阻陈玉成不要前往寿州,认为苗沛霖反复无常不可相信,但陈玉成还是率部从庐州突围,前往寿州投奔苗沛霖。5月5日,陈玉成到达寿州后,又轻信了苗沛霖侄子苗景开的谎言,将手下4000太平军留在城外,只带几名亲信进入城中,随即被苗沛霖事先埋伏的人抓捕了。为了尽快向胜保表功,苗沛霖立即将陈玉成送到胜保的大营。得知消息的捻军张乐行,准备攻打苗沛霖的大营,解救陈玉成,可惜陈玉成已经被提前送到了颍州,捻军的解救计划落空。陈玉成在被捕后,曾说:“吾今日死,苗贼明日亡耳!”

太平天国都有哪些名将叛投清军?

 

苗沛霖在诱捕陈玉成后,又开始对捻军进行剿杀,深得胜保的赏识。不久胜保被调往陕西平息回部叛乱,朝廷改授湘军将领李续宜为安徽巡抚。为了自己的地盘不被别人惦记,苗沛霖对湘军和袁甲三进行排挤,将他们逐出淮北,双方也为此结下了怨气。这时,胜保私调苗沛霖前去陕西支援,但不久胜保因行为骄纵被清廷处死。靠山倒了的苗沛霖又被袁甲三弹劾,在安徽主持军务的僧格林沁下令让苗沛霖解散团练,只允许他保留2000人,这对于苗沛霖来讲是无法接受的,如果手中没有军队,他就什么也不是了。

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苗沛霖再次反叛清廷,并连续攻占了凤台、怀远、颍上,并包围了寿州、蒙城。1863年11月,僧格林沁率部从山东返回安徽,将苗沛霖包围在蒙城进行围剿,苗沛霖在激战中死于乱军之中。做了一辈子墙头草的苗沛霖,正如陈玉成说他一样:“墙头一根草,风吹两面倒;龙胜帮龙,虎胜帮虎,将来连个贼名也落不着。”做人毫无底线,反复无常,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苗沛霖,诱捕陈玉成,致陈玉成被凌迟处死一事,是他最令人可恨之处。

太平天国都有哪些名将叛投清军?

 

就苗沛霖这种卑鄙小人却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此生休再误穷经。”的诗句,其中“我自横刀向天笑”一句,多年后被谭翤同借用,但是两人境界却有着天壤之别!

第三位(八人),纳王郜永宽、比王伍贵丈、康王汪安钧、宁王周文佳等八人,可耻叛徒,为了投降,杀害慕王谭绍光

这一次投降的不是一个人,而是八个叛徒组成的叛徒团伙。在1863年的苏州保卫战中,李秀成率部与湘军进行激战,由于李鸿章的淮军军事力量不断加强,太平军的作战非常艰难,再加上天京处于围困之中,李秀成还要担负解救天京之围的重任,所以他要兼顾两地。9月28日,李秀成在征得洪秀全的同意后,再次赶到苏州前线,召集将领召开军事会议,决定留慕王谭绍光在苏州坚守,他自己率主力与北路敌军决战,希望能够歼灭淮军精锐。

太平天国都有哪些名将叛投清军?

 

10月9日,李秀成和李世贤在百渎港与敌军展开决战,但由于淮军的水师占据优势,李秀成部没有取得预期的战果。不久淮军不断有赶来的援军和“洋枪队”支援,太平军的形势更加严峻。11月8日,李秀成和李世贤再次集结十余万太平军与敌军展开决战,但依然没有取得击溃淮军,解围苏州的效果。在经历第一、二、三阶段的战役后,苏州已被淮军包围,28日,李秀成冒着风险进入苏州,召集苏州守将商讨,李秀成认为苏州已经成为困死之局,建议放弃苏州,率部转移,保存实力。

但是,留守的慕王谭绍光和纳王郜永宽、比王伍贵丈、康王汪安钧、宁王周文佳等人都不同意放弃苏州。无奈之下,李秀成只得与慕王谭绍光挥泪而别,于12月1日,从小道离开苏州。其实留守的将领之所以不同意放弃苏州,目的是不同的,慕王谭绍光是真的不想放弃,觉得当初取得苏州不容易。而另外的纳王郜永宽、比王伍贵丈、康王汪安钧、宁王周文佳、天将范启发、张大洲、汪怀武、汪有为等人却是心怀鬼胎,他们早已经有了降清的计划,并已经派人与正在围困苏州的,原是太平军后降清的淮军将领程学启联系,并派康王汪安钧前往密谋叛降之事。

太平天国都有哪些名将叛投清军?

 

在苏州留守的主将是慕王谭绍光,他也曾接到密报郜永宽等人有可能叛降,但由于太平军实行的是“兵为将有”,他虽是主将,但却没有郜永宽等人手下的兵多,难以采取军事手段控制他们几人。为此,谭绍光决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希望说服他们。12月4日,谭绍光召集郜永宽等人前往他的府中开会,企图说服他们改变叛降的打算。但是,叛徒决心已定,不是那么容易说服的,在商谈中康王汪安钧用短剑,向谭绍光颈上砍去,将其杀死,八个叛徒将慕王谭绍光的首级割下,连苏州城一起归降了在城外指挥攻城的李鸿章。

可怜在摧毁江北大营、江南大营和攻克苏州等地立下诸多战功的一代战将慕王谭绍光,死于叛徒之手。原本以为会受到李鸿章重用,封官赐爵的纳王郜永宽、比王伍贵丈、康王汪安钧、宁王周文佳等八个叛徒,仅在投降一天后的12月6日,就被江苏巡抚李鸿章和程学启处死,真是死有余辜。

太平天国都有哪些名将叛投清军?

 

其实在太平军中投降清军的还有不少,比如苏州保卫战,就是因为驻守常熟的守将钱桂仁叛降而开始的。另外,还有攻打苏州的淮军将领程学启也是由太平军中投降的,其早年在太平军中曾官至“弼天豫”之职,在安庆战役中,被曾国荃用计收复。后来,程学启划归李鸿章的淮军,成为淮军中数一数二的悍将,在攻打太平军的战斗中,立下不少功劳,后来在攻打嘉兴时,中枪而死。另外和程学启一起从太平军中降清的还有一位后来的名人—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但是,由于今天写的已经太长了,下一次再单独写写他们的事吧。

太平军降清的不少,实在无法一一列举出来。但是也有人会问,为什么降将中没有翼王石达开、忠王李秀成和北伐兵败后向僧格林沁投降的靖王李开芳等人?这是因为,我并不认为他们是真的降清,也就是说他们的“投降”,并没有成为事实,而且对于他们的投降还有争议,特别是石达开和李秀成,我认为他们只是为了保全部下而采取的策略。其实李开芳的投降也是如此,在北伐时,他与林凤祥率部所向披靡,一度逼近北京。最后在外无援兵,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李开芳为了保全手下将士,向僧格林沁投书约降,最终被凌迟处死。可以说他们死的都非常壮烈,也并不是为了换取自身的名利去投降,是值得人们尊敬的,绝不能简单的认为他们是降将。

用户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的回答

中高级将领叛变投敌,历来是伤害最大,最令人深恶痛绝的事情。

太平天国,自创业到覆亡的整个过程中,一直有中高级将领变节投敌。

这些人投降前后的故事,很有参考价值。

“名将”周锡能

太平天国历史上第一个叛降的“名将”是周锡能。

之所以称周锡能为“名将”,倒不是因为他有什么威名,而是因为他的知名度实在太高,对太平天国的影响实在太大。

周锡能是博白地区拜上帝会的领导人物之一,金田起义后,他担任军帅之职。

以太平天国的军制,军帅,理论上可以统12500人(注意,是理论上),周锡能这已经算是高级将领了。

然而,当周锡能奉杨秀清之命去博白召集尚未参加金田起义的190余拜上帝会会众时,周锡能叛变了。

太平天国都有哪些名将叛投清军?

 

他进入清营,接受了大清的六品顶戴。

随后,他与朱八、陈五等人一起,回到永安“潜伏”。

当时,周锡能试图收买朱锡锟、黄文安等人,刺探城内军事军要,约3日后与清军里应外合。

这些情况,自然也杨秀清掌握了。

杨秀清不动声色,暗中收集证据、整理情况。

准备完毕后,杨秀清突然“天父下凡”,当面与周锡能对质。

杨秀清表现得真的像一个全知全能的“天父”,将周锡能的罪状全部指出,甚至连周锡能什么时候在哪里对什么人说过什么话,什么时候在哪里放了什么东西全部都清清楚楚地说了出来!

太平天国都有哪些名将叛投清军?

 

如此,连周锡能自己也相信他是被“天父”察觉了,当场跪下,将所有阴谋,来龙去脉全部交待出来。

斩!

临刑前,周锡能和他的妻子还现场说法:天父真的在看着一切,大家一定要以我为鉴,尽心尽力为天国效力!

评:当时太平军初起,实力尚羸弱,一旦周锡能阴谋得逞,太平天国可能就此被扼杀了。

然而,当时太平军总体氛围是团结凝聚的,因此,周锡能的企图注定得不到支持,其失败是必然的。(叛变的事情任何时候能难以杜绝,然而,叛变能掀起多大的波浪,关键取决于内部氛围)

而杨秀清抓住机会,不但粉碎其阴谋,反而借此机会,再次强化了“天父下凡”的“真实性”,以迷信手段强化了太平军的内部凝聚力。

此后,直到天京事变前,太平军的叛变都很少见,即便有一些将领叛变,也只带走数十百来人,影响不大,这与杨秀清对“周锡能事件”的处理是分不开的。(处理叛变,既要粉碎敌人的阴谋,更要达到令人引以为戒的目的,以强化凝聚力。)

韦俊

韦俊,韦昌辉的弟弟。

他的军事才能非常不错。

太平天国都有哪些名将叛投清军?

 

《太平天国战争史》在评价太平军西征将领时,将韦俊与石达开、胡以晃、罗大纲归为一档,认为他们“堪称智勇兼备的统帅”,档在陈玉成等人之前。

原本,韦俊对太平天国是极为忠诚的。即便在天京事变发生后,他依然忠心于太平天国。

天京事变发生时,韦俊正在孤守武昌。

他原本在苦守孤城,等待石达开来救。然而,他等到的确实天京事变,兄长被杀的消息。

韦昌辉不仅被杀,而且,还被认为是天京事变的罪魁祸首,无论是天王还是太平军将士对之都咬牙切齿。

自然,韦俊的情况已经十分危险!

清军趁机多次射书入城,劝降韦俊,但韦俊依然不为所动。

太平天国都有哪些名将叛投清军?

 

此后,韦俊又转战江西、安徽等地,多立战功。

因此,洪秀全重新创建五军主将制时,让韦俊为右军主将,与当年韦昌辉的军事地位相当。

然而,太平军严重的内部矛盾,还是使韦俊没有容身之所!

由于韦昌辉杀杨秀清,因此,杨辅清等人视韦俊为仇人。

此外,当年他的老部下,如今位在他之前的陈玉成也与他关系紧张!

杨辅清攻韦俊,韦俊不愿与之激化矛盾,表示要去投靠李秀成,但又被陈玉成所阻!

在太平军已经失去立身之所的韦俊,只得降清。

韦俊,右军主将,这是天国天国级别最高的降清军事将领!

太平天国都有哪些名将叛投清军?

 

降清后的韦俊,给了太平军最沉重的一击!

当时,清军与太平军在安徽相持数年,始终没有进展,关键就是不能夺取枞阳。“安庆之要枞阳,不得枞阳,虽顿兵一、二年,贼犹能畅然自如”。

韦俊却凭借他的军事才能以及对周边地形的了解,一举攻取枞阳,改变了安庆战场的局势!

太平天国后期的军事振兴,自安庆失守嘎然而止,而安庆败局,又从枞阳开始。

可以说,韦俊,是对太平天国伤害最大的叛将,没有之一。

评:周锡能主动叛变,却掀不起任何风浪;韦俊本忠心,但最后被逼得被迫降清,并给太平天国致命打击!其中差别,主要在氛围!

像韦俊这样智勇兼备,原本忠诚的统帅,在太平天国的内乱被一而再再而三地逼反,太平天国哪里还有成事之理呢?

李昭寿

李昭寿,早年随捻军起事,其间与太平军取得联系,配合作战。

太平天国都有哪些名将叛投清军?

 

后来,形势所迫,降清。

其后,他又杀掉了招抚自己,多次力保自己的何志珍,再次反清,投奔李秀成。

投靠太平军期间,李昭寿利用自己在捻军中的人脉,成功让张乐行、龚得树等捻军将领接受太平天国册封,与太平军联合。

当时,在安徽配合太平军的捻军大约有7万余,虽然参差不齐,但相当程度上弥补了石达开出走后的兵力空缺,可以说,李昭寿对太平天国确实是有不小功绩的。

此后,李昭寿多次配合李秀成、陈玉成作战,多立功劳。

然而,一方面,李昭寿在配合作战中与陈玉成关系紧张,另一方面,清军胜保绑架了李昭寿的家属,向其劝降。

因此,李昭寿再次降清!

当时,李秀成对李昭寿十分信任,将滁州、来安、天长等江北重镇(关乎天京粮道)都交给李昭寿打理。

李昭寿降清,这些重镇悉数归清!

此后,李昭寿又积极策反太平军、捻军将领,一时间,不少太平军将领在其蛊惑下献城降清,给太平天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太平天国都有哪些名将叛投清军?

 

甚至连李秀成,也因李昭寿的关系而为天王猜忌,一度陷于危机。

此后,李昭寿在江北,先后参与了对安庆、天京的围困战。尤其是在天京之战中,已经李世忠(李昭寿投清后改名)围攻九袱洲,断绝天京重要粮道,危害极大!

太平天国被镇压后,李昭寿被解除兵权,开缺回籍。后来,因犯事被诛。

评:李昭寿确实有相当的才能。

然而,在投靠太平军之前,他先造反又投清复又投太平军,已经展现了其反复无常的一面。

李秀成爱惜其才干和人脉,想要重用他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将关键的江北委托于这个反复无常之人,这实在是失策!

何况,李秀成以江北各重镇委托他,是在李昭寿与陈玉成矛盾已深,且纪律混乱,多次扰民而与太平军各守将有冲突的情况下发生的,这就更缺乏风险意识了。

像这种有才能但有缺陷的人,只能是限制使用,如果没有把握限制,宁可不用!

因为:这样的人,他潜在的破坏力可能比所作的贡献要大数倍!

程学启、丁汝昌

程学启,投靠太平军后,多立战功,位为“弼天豫”。

太平天国都有哪些名将叛投清军?

 

他作战悍勇,多次挫败清军,深得安庆守将叶芸来喜爱。叶芸来甚至妻妹次女配与程为妻,笼络其为心腹。

安庆保卫战其间,程学启守安庆北门外石垒,屡次挫败湘军。

湘军正面进攻奈和不得程学启,遂玩阴招,把程学启养母抓来,威胁道:学启不降,我就把你和你亲儿子一起杀了!

程学启对养母十分孝顺,已有降意。

此时,叶芸来得到此事,派人招程学启入城。

程学启知道不妙,遂率领丁汝昌等82干将,投到清营!

清军仍不信任程学启,程遂自请攻城。

此后数月间,程学启作战悍勇,但仍无所得,清将又嫉妒其敢战有功,多次建言除掉他,幸有人力保,程才幸免遇难。

此时,叶芸来杀掉了程学启留在城内的妻子幼小。

程学启彻底断了念想,发誓:灭贼以报国家!

于是,程学启献穴地进攻之策,一举攻破北门三垒,断了安庆守军路路粮道!

太平天国都有哪些名将叛投清军?

 

其后,程学启又身先士卒,冲入安庆,一举破城!

此后,李鸿章创建淮军。程学启是安徽人,又不容于湘军,遂率丁汝昌等人投李鸿章,成为淮军早期最悍勇的将领。

淮军创建之初,将士多缺乏经验,战斗力未成,程学启遂成为李鸿章最为依仗的将领。

程学启横扫江浙,为李鸿章立下大功,但却在攻打嘉兴时阵亡。

太平天国都有哪些名将叛投清军?

 

而丁汝昌,则继续为李鸿章作战,后来成为大名鼎鼎的北洋水师提督!

评:程学启受叶芸来重用,因其养母成为人质而出现动摇,但仍未下决心。

此时,叶芸来招其入城,是对程的刺激,迫使其迅速叛逃!

投清之初,程学启虽作战英勇,但似乎仍未出杀招,又受猜忌,仍未尽其全力。(否则,以程学启对安庆了解,不会这么长时间不献出关键破城之策)

叶芸来杀其妻子幼小,使程学启彻底断了念想,立刻献出穴地攻城之策,给太平军致命打击!

诱程学启降清着,湘军;使程学启成为太平军死敌者,太平军自己。

童容海

童容海,本为石达开手下将领,并随石达开出走。

太平天国都有哪些名将叛投清军?

 

石达开出走,屡屡打不开局面,童容海遂与彭大顺一起脱离石达开,领军“东返”。

彭大顺死后,他多次杀将立威,冒功夺权。

东归之后,洪秀全大喜,封其为保王。

然而,其后,童容海多次擅杀将领,掠夺、焚烧城池。在杨辅清等人孤军奋战时也不作支援。

其后,他袭取广德,举城降清。

降清后,他随鲍超作战,但功劳不多,后事不详。

评:童容海这个人,作战,他没有特别的功绩;治理,他多为掠夺、残害;独领一军,没有积极配合的积极性;战事不利,麻溜降敌。

太平天国都有哪些名将叛投清军?

 

这个人,完全不具备将才的基本素质,只是靠杀将立威,冒功夺权,就是一个混子。

这样的人,能够在太平军中成为重要将领,可见太平天国后期之混乱!

被“抹黑”的名将:石达开、李秀成

石达开、李秀成,也被一些网友视为最终叛投之将。

其原因如下。

石达开,在绝境之时,本着“舍一人而全三军”的想法,只身到清营,试图以此换取余部将士的性命。

太平天国都有哪些名将叛投清军?

 

当然,最终,石达开自己被凌迟处决,将士们也都遇害了···

李秀成,被俘之后,曾洋洋洒洒写下《李秀成自述》,其间回顾了太平天国的历程,总结了相关经验、教训,最后,他还提到:如果曾国藩愿意,他可以替曾国藩招降太平军余部。

如此,石达开、李秀成,都被一些网友视为“晚节不保”的将领了。

显然,这是荒谬的评价。

所谓叛将,是损害己方的利益投靠敌人,并给己方带来严重后果。

石达开投敌营时,其部以到绝境。

他初见敌将,直接阐述:我只求一死,只望放我手下一条生路。

在手下被残忍杀害后,石达开遂痛斥骆秉章等人,既没有出卖情报,也没有求生之意,算哪门子降将?

至于李秀成,其被俘时,太平天国运动已经失败。

太平天国都有哪些名将叛投清军?

 

当时,清军的政策是:两广的“粤匪”,格杀勿论。李秀成所言,都是请求曾国藩赦免两广老兄弟,为此,他愿意以自己的号召力,劝老兄弟们放下武器,停止抗争。

石达开、李秀成,对大清的配合,其目的都是保全兄弟的性命,这个过程中,也没有做出任何损害太平天国的事情,算哪门子叛将呢?

如果网络语言,连古人都要过分苛责,又怎么会善意对待今人呢?

 

周锡能、韦俊、李昭寿、程学启、童容海,他们叛投敌方的原因各不一样,他们造成的危害也各不一样。

他们的故事,对于我们今天用人治事,有着很强的参考价值,值得学习、思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