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逼孩子死读书为什么?

用户 执着的雪梨aI 的回答

因为读书很重要,读好书,不死读书。知识改变命运,我们大多数都是普通人,读书可以多个选择,多个出路。多读书,不一定能遇到好工作,但一定比没啥学问的多一份选择工作的权利。“可怜天下父母心”,希望孩子能够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大多数家长是吃过没有读书的苦,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走自己老路。

用户 壹人山中行 的回答

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
这是几千年来的中国祖先的总结。
从教育方面来说,教育以德智体为主。
德指德行、品德。人最重要就是德行。
现代人对德的了解可以说基本完全失传。简单理解就是人的根本,有德者居之,德尽则灭。人无德就好比什么也不会,什么也做不了。就比如眼睛,无德如瞎子一般。
教育中的德,指做人的道理,行为规范等,这是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黄金屋借指是富贵,颜如玉指身体的福报相。
人一生的觉悟贵在读书,读书方能通达人生!
父母对子女的养育,涵盖教育和孩子的未来。
逼孩子死读书自古就有,多被传为佳话!
认识不到人生高点,无法理解。
什么人都是一生一灭,只有读书通达才能明白人生的意义。
逼孩子死读书的父母,有人生的高点,对孩子比一般人对孩子更上心!
孩子被逼读书而自杀,是社会问题,教育的方式问题。
逼读书是常见,常用现象。逼死孩子是偶然、巧合事故。并非必然性。
读书是上进思想,不能因为偶然而否认。
因为有偶然事件发生,而批判逼读书,对国家和人民无益!
孩子因为无知,教育好孩子父母不容易,没有强迫性,孩子很难把控自己。
发生不幸的事,人类都会反思!
打击良好习俗,是一种文化攻击或文化渗透。

用户 站在东边往西看 的回答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既是几千年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一个颠覆不破的真理。

一个人无论是生存生活,如果自己能够走上统治阶层,总比被统治阶层统治要好的多!

试想一下,哪个人愿意被别人奴役,低声下气,低三下四,甘当奴隶呢?

“学而优则仕”。“学习”只有“优秀”才有可能成为“仕”。

“仕”是什么?“仕”不仅指仕途,而且按照现实的界定,“仕”也意味着一个人工作体面、待遇有保障、生活质量高。也就是有头有脸,又好吃又好看,光宗耀祖!

现在绝大多数人愿意当白领,不愿当蓝领。白领相对于蓝领就是一个受制与被受制的关系。

当然,单纯追求学而优则仕,虽然是非常片面的,但是现实的残酷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虽然残酷,但也无奈。

我们可以看到,每年都有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就安徽而言,仅仅在上海打工的就有200多万人。他们也想有与城市人一样的生活,可残酷的现实是:可能性有,但是成功者寥若晨星。

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他们在自己适学的年龄,没有好好学习,没有好好读书,没有走出农村。

现在只能凭借自己的体力和掌握的仅有的一点所谓实用技术去城市打工,增加收入,改善自己家庭的生产生活条件。

如果他们在自己适学的年龄,好好学习,好好读书,考上大学,也不至于走南闯北,风餐露宿,过着打工流浪、漂泊无定的生活。

大家也可以看到,现在的大学,也有三六九等,什么985啊?什么211啊?什么双一流啊?什么C9、E9啊?都在排名站队结盟!

排名站队靠前的,在招生的时候就能招到分数更高的学生。而进入985、211、双一流大学的学生,毕业也会有比较好的职位和职业。

我观察了全国各地公务员选调,他们选调的生源几乎都是985院校的,很少有甚至是211大学的学生。这就是现实,也是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

当我持反对的观点的时候,别人跟我说你有本事自己也考进985啊?一句话让我无言以对。

在这里我们能说各地公务员选调存在选调歧视吗?虽然存在歧视,带有歧视性质,我们又能向谁说理去啊?

还有我们国家的公务员考试,不仅有学历的要求,而且进入面试以后,用人单位也有选择的自由,他们有充分的用人裁量权。

尤其是国家部委机关的公务员面试,他们不管你的硕士博士在哪个学校读的,而且还要看你的本科是在哪个大学读的?

如果自己本科大学是普通大学,即使是硕士博士在985或211大学,录用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小的。

为什么呢?因为你的本科就读于985或211,说明你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学习成绩都非常好,基础扎实,而不是半路出家,研究生走进985或211。在那些面试官眼里,那是不一样的。这也是一个残酷的现实。

他们关注的是你的本科在哪儿读的?而不是研究生毕业的大学是什么?

所以,家长逼迫孩子读书,就是充分理解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和“学而优则仕”的道理!

学而不优焉能成“仕”?

家长逼孩子死读书为什么?
家长逼孩子死读书为什么?

家长逼孩子死读书为什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