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会是哪个城市(为什么云南的省会城市是昆明而不是大理?)

用户 常棣tandy 的回答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我从昆明与大理的地理位置,以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来说明一下为什么省会是昆明而不是大理!

一、昆明

昆明位于滇东高原中部,是云南省的省会城市。云南境内的地形多以高原陷落盆地与河谷相错,山岭纵横,地面高差悬殊,河湖交织。著名的高原湖泊滇池也是滇东最大的盆地,昆明就坐落在滇池之滨,风光秀美,四季如春。

滇池地区城市的起源应自公元前3世纪左右楚将庄蹻入滇始,从内地移人的将士带来了国家、城市、郊野等政治观念和先进的筑城技术。20 世纪 50 年代,文曰“滇王之印”的金纽印章在晋宁石寨山墓葬中被发现。从而证明楚庄蹻率其部众的活动中心区主要是在滇池南部的晋宁石寨山附近,滇池地区的古城址大约应在此时出现于滇池东岸。据考古发现可能在今昆明市西北的黄土高台地(今称之黄土坡一带),有楚庄滇王或西汉时期修建的军事城堡。

云南省会是哪个城市(为什么云南的省会城市是昆明而不是大理?)

 

直到南朝萧梁时代,现今昆明城区位置所在的滇池北岸始终没有成为滇东地区早期城址兴起的首选之地或出现较大的政治中心城市。

为什么战国,秦汉滇池地区的中心聚落和城市会首先起源于南岸的晋宁,而不在滇池北侧的昆明呢?这涉及到早期城市选址的条件或中心城市发展的环境与古滇池的形成及其湖面范围的关系。北京大学于希贤教授经过调查研究认为:现代昆明城市建址在盘龙江三角洲地带,在原始聚落刚刚出现之时,盘龙江中下游河道经常发生季节性的涨水泛滥,那时盘龙江三角洲一带还是一片湖滩沼泽,人们难于开垦。

不像现在盘龙江上游兴建了水库,中游开挖了许多分洪、引灌的渠道,下游泄水的海口也经过多次深挖疏浚,使滇池水位大大降落。 与之相反,滇池东南岸的晋宁地区,属滇中高原浅割的中山地带,靠近滇池则平畴百里,川源便于排灌,又兼资渔猎,是适合当时人力所及易于开垦居住的地带,因此能够首先发展。

我们不能用今天滇池的水面来量算当年昆明城市的选址,据考古学家调查,滇池周围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都分布在距离今日滇池数公里之遥的阶地或黄土台地上,汉代古城址也建址在黄土台地上。云南大学朱惠荣教授指出:早期滇池的水面一直延伸到今日昆明城内的翠湖,翠湖实际上是昔日滇池的一隅。

只是到明代营建云南府城时,扩筑北城墙和西城墙将圆通山和翠湖包在城墙之内,才使这块水洼地与滇池水隔断,翠湖才变成了城内的湖泊。古代盘龙江下游的冲积平原远不如滇池南侧晋宁(昆阳),晋城镇地区的柴河、大河冲积平原宽阔,而今昆明城区和官渡区都还是大片的沮洳沼泽,不堪居住,早期人类城址聚落和中心城市当然不会选择盘龙江下游地区。

以后,随着历代社会不断在滇池周围的农田垦辟,滇池水面逐渐收缩,盘龙江下游冲积平原渐渐扩展,为人们能够依托岗丘和台地修建的新城市提供物质保障,滇池地区中心城市的地位才逐渐从南岸移到北岸,昆明才真正进入城市发展的时代了。

昆明取代晋宁成为滇池地区的中心城市始于南诏时期。当时南诏政权出于同中原联系的迫切要求,也出于积极向外扩张的需要,在滇东地区建城设塞,以便控制滇东。赞普钟十二年(763)冬,南诏政权派人至昆明地区探查,经过“次昆川、审形势”,回“言山河可以作藩屏,川陆可以养人民”。于是在“十四年春,命长男凤伽异于昆川置拓东城,居‘二诏’,佐镇抚。于是咸慑步头,恩收曲靖,颁诰所及,翁然俯从。”城名“拓东”,意在开拓东境,城的修筑和命名,体现了南诏统治者向东边开拓领土的政策和方略。

果然,南诏凭借这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军事重镇拓东城,很快将滇东、滇南一带归入版图。由于南诏对拓东城的积极经营,在南诏和大理国时期,它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781 年改拓东为善阐;809 年定善阐为东京;860 年升东京为上都。

经文史考古学家论证拓东、善阐城址就位于今昆明市区东南。因为昆川、昆池就是滇池,当时其水面北界达到昆明西郊黑林铺一带,湖水将碧鸡山(西山)和拓东城分隔在东西两岸,与樊绰《云南志》所记“碧鸡山在昆池西岸上,与拓东城隔水相对”的位置表述正合。

结合《南诏德化碑》所记“山河可以作藩屏”的记述推考,南诏拓东、善阐城的选址是北枕五华山为藩屏,东南西三面借助滇池、金汁、银棱河为环护,依托盘龙江肥沃的三角洲,作为城市的经济腹地。樊绰:《云南志》记载拓东城建成之后,“贞元十年(794),南诏破西戎,迁施、顺、磨些诸种数万户以实其地。又从永昌以望苴子、望外喻等千余户分隶城傍,以静道路”。

目的就是为了充实人口,发展经济,以稳定滇东局势。拓东城改名善阚以后,南诏王室经常驻此城,其政治地位不断提高,升为东京上都,成为继滇西点苍山脚下的南诏都城阳苴咩城之后云南高原上的第二个政治中心。

云南省会是哪个城市(为什么云南的省会城市是昆明而不是大理?)

 

昆明城市获得迅速发展的另一个历史时期是元朝。1254 年秋,蒙古大将兀良合台攻打大理时,“复分兵取附都善阐”,见到“城际滇池,三面皆水,既险且坚”。其良好的地理区位及城市发展状况吸引了元朝统治者的注意力,云南行省设置以后,元朝政府将鸭池城(元代昆明的名称)定为云南行省治所,从政策上确定了昆明作为云南中心城市的地位。

中庆路治城的北城垣从善阐城北墙向北延伸至五华山、大德山上,顺山势而筑,故北垣蜿蜒向西南曲折而下,至原城隍庙东侧折南。西城垣顺西院街、福照街直南延伸,至今光华路与东风西路交汇处,然后顺着玉带河河势经鸡鸣桥而至土桥。

玉带河有可能就是中庆路治城的西护城壕,其曲折之状可能与早期滇池的湖岸线有关;其南段向东弯曲的直角延伸线,更像是人工挖掘所致。南城垣则沿着土桥一带上述玉带河弯曲向东延伸的直线,修筑于河的北侧。东城垣大约至盘龙江西岸。元朝统治云南时,不仅结束了自南诏至大理国五百年来云南封闭、割据的政治局面,而且在赛典赤、张立道等治滇官员的倡导下,“教民播种,为陂池以备水旱,创建孔子庙、明伦堂,购经史,授学田”。

由是云南“人习礼让”,变风俗兴文风。又由于“夏潦暴至,(滇池水)必冒城郭”。张立道“求泉源所自出,役丁夫二千人治之,溲其水。得坏地万余顷,皆为良田”。在元朝治滇官员兴农崇文的政策指导下,云南社会逐渐繁荣,中庆路城的工商业和城市建设也获得较快的发展。

元代到过中庆城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行记中记载:“行此五日毕,抵一主城,是为国都,名称押赤(Jacin,即指元中庆城)。城大而名贵,商工甚众。人有数种,有回教徒、偶像教徒及若干聂思脱里派之基督教徒。颇有米麦……其地有盐井而取盐于其中,其地之人皆恃此盐为活;国王赖此盐收人甚巨。” 由此可以看出元代中庆城不仅物阜民丰、市井繁华,而且城市居民种族众多、信仰自由。

明代的昆明城,又称”云南府城”,是城市的又一大发展时期。明朝云南府城的北界从五华山、大德山上的元中庆城址向外扩展到圆通山北麓,南界自土桥一带向北退缩至南屏街;东界距盘龙江西岸只有数十米,西界由福照街向西推展至今东风西路。

云南府城墙改为砖石砌筑,北拓南缩,面积较元中庆城址稍有扩大。明云南府城址向外扩展将原在元代城北的商山向东南逐渐下伏的余脉圆通山、螺峰山尽数包在城内,滇池湖水退缩后留下的翠湖及其西南低洼地带也全部圈入城内,变成城内的湖泊。明朝之所以这样建城墙是考虑到圆通山的高耸地势,能将城内一览无余,留在城外太不安全;而丑圆通山麓有泉水,下流人滇池,将山与翠湖包在城墙之内,可以保证城市的水源。

为防雨季淫潦,在湖的西南角开渠,经小西门水门出城以宣泄城内积水。这样,城北居高临下,既便于军事守控,又可以在高躁地点安置新的仓储和衡署。以五华山为中心向南开辟一条城市中轴线(今名正义路),北起山麓五华山门,经四牌坊、三牌坊,直抵南门,构成昆明府城的中轴线。

在中轴线两翼对称安排各类官署衙门,使府城的布局既能体现与内地建制城市的传统礼制规划一致,又能保持城市的整齐与稳定。

清代昆明城市的面貌 一仍明朝 ,昆明城市商、手工业的繁盛是随着明、清云南省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特别是昆明自从成为云南的省会城市,已不再是滇东地区的中心城市,而是云南全省的中心城市,其经济腹地和贸易交往甚至伸延到川、黔、桂省和境外。

我们借助与城市商、手工业有关的街巷地名集中在昆明城南和东门外,说明城南和城东南部是昆明城市的商、手工业与市场区。这个城市经济重心区位的形成与昆明早期城址的位置有关,因为昆明城市不是被战争摧毁而重建,城南的民坊闾里形成时间早,居民一直不断,支持了那里的买卖业。

另一方面,昆明城市与周围经济腹地的物资联系主要靠滇池、盘龙江的水上运输,水路码头在云津桥以下的城南盘龙江段,而昆明与省外陆路联系的主要方向在东方,所以,昆明城东南部形成商,手工业集中地是有着历史渊源和地理因素的。但是,城南的手工业与市场集中地在清朝末叶的 20 世纪以前可能主要是云南本省的商人,而且多是本地农,牧、矿产品的来料加工。在昆明活跃的云南本省商帮主要有两支,迤西帮和建水帮。

云南省会是哪个城市(为什么云南的省会城市是昆明而不是大理?)

 

迤西帮(昆明以西大理、鹤庆、腾冲一带的马帮)的“三迤馆”建于大西门内,那里西去比较便捷。建水帮的“建水会馆”位于金马、碧鸡坊南边的横街上,是城南最大的会馆。大多数来昆明营商的外省商号没有建在城南,而是在昆明城内,从《云南省城地舆全图》标示的外省客籍会馆位置能够显示出这种地域差别的特点。

直到 20 世纪中叶 ,随着昆明城墙的陆续拆除,昆明城市面貌才再次发生大的改变。

二、大理

大理位于云南省西部洱海之畔,“西倚点苍,东环洱海,山川形胜,雄于南服”,自古为滇西军事重镇。点苍山在大理城西2公里,北起洱源、邓川,南至下关天生桥,南北绵延50公里,山势雄伟,横列如屏。点苍19峰,峰峰相连,嵯峨壁立。每两座山峰之间夹一条溪水,共有溪水18条,条条清碧,悬流飞瀑。高山沟溪成为大理西部险阻。

洱海在大理城东2公里,南北长约50公里,东西平均宽8公里,最深达20米,湖宽而水深构成大理东部的天然屏障。在点苍山与洱海的南北两端间,有上关与下关分别控制山水间通道的两端出口。上关,古称“龙首关”,亦称“龙口城”,位于大理点苍山云弄峰及洱海源头、与南面洱海出水口的“龙尾关” (下关),珠联璧合,如两把大锁将大理锁住,明代白族诗人杨黼曾有“南北金锁把天关”的诗句,形容两关之重要。如果两关紧闭,任凭天兵天将也难入大理城。

大理山川如此雄胜,易守难攻,曾作为南诏、大理国都城500多年,历史上也是刀光进击、剑影闪烁之地。诸葛亮曾带兵南征,规固其地,在此“收资储”、“选劲卒”。唐朝先后三次派韦仁寿、梁建方、赵孝祖等率兵进入大理地区,征抚当地乌蛮和白蛮等部落,并设立了许多羁縻州、县。

云南省会是哪个城市(为什么云南的省会城市是昆明而不是大理?)

 

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唐王朝派唐九征率军在洱海地区与吐蕃展开了争夺战。唐九征拆除了吐蕃架在漾濞江上的铁索桥,焚烧了他们所筑的城堡,切断了吐蕃与大理的联系。唐天宝九年(750年),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8万军队进攻大理,南诏坚守两关,唐兵久攻不下。

淳祐四年(1244年),蒙古为攻打四川,派军绕道云南进攻大理,企图对四川实行南北夹击,也没有攻下大理。宝祐元年(1253年),忽必烈率10万大军兵分三路由四川南下,攻破大理城(阳苴咩城),灭亡大理国。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蓝玉、沐英南征云南,大理土酋段世凭藉大理上、下两关和苍山、洱海形胜自守,并集中兵力扼守下关,阻止明军北上。明军巧用上、下关的地形,绕洱水,占苍山,出奇兵,突破下关,攻克大理,而后由上关分军北上,取鹤庆,夺丽江。1856年云南回民起义军在大理设元帅府。清军围攻大理,起义军据守上、下两关天险达2年之久。

1872年,清军兵分四路猛攻大理,攀越苍山,横渡洱海,掘地道,埋地雷,强夺南、北门户上下两关,进克大理,杜文秀领导的回民起义不幸失败。

历史上南诏、大理地方政权屹立于此500多年,几与唐、五代十国及宋王朝相始终。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皮罗阁统一洱海地区,建立南诏政权,受唐玄宗册封为云南王,正式以太和城为都城。大历十四年 (779年) 南诏首领异牟寻迁首府于阳苴咩城 (今大理城西三塔附近)。唐天复二年 (902年),南诏灭亡,继之而起的郑买嗣、杨干贞、赵善政、段思平建立的四个云南地方政权均以阳苴咩城为首府。

段思平建立的政权,其国名、首府名均以“大理”命名。南诏、大理曾数度北上,与唐王朝展开争夺战。如大历十四年(779年),南诏与吐蕃合兵20万,分三路略取成都。唐朝名将李晟率精兵迎击之,大败南诏与吐蕃联军,“吐蕃、南诏饥寒陨于崖谷者八九万人”。一般而言,南诏北上进攻唐朝,均由大理上关北出,循蜀道北进。南诏、大理凭藉大理天险,割据一方,威震中夏。

三、为什么昆明取代大理成为省会

元灭大理,建立云南行省,将云南纳入到中央的直接统辖之下。明清时期,云南地方建制多沿袭元朝,少有变更。元朝对云南的开发卓有成效,为适应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都已东移的现实,元朝将云南的统治中心也实行了东移。

不仅将行省治所从滇西的大理东移至滇东的中庆(即今昆明),而且对云南的交通格局也实行了相应的调整,着力整饬和修缮滇东的交通线路,如石门道比清溪道获得更多的重视。这一时期,还确立了由中庆经普安、贵阳、镇远东去湖广的道路,作为云南与京城联系的最主要路线的地位。

元朝在云南开辟的交通网络,在明、清得到了继承和拓展,由此也引起了云南城镇分布重心的东移。南诏大理时,大理的行政级别明显高于善阐,所领地区城镇数量亦多于善阐,到元代时,大理路领县一、府二,州五,府领县一,州领县二,而中庆路只领县三,州四,州领县八,犹少于大理路。但随着交通格局对城镇发展的影响日益显现,以及中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确立,其发展势头逐渐超越了大理。

云南省会是哪个城市(为什么云南的省会城市是昆明而不是大理?)

 

明代云南府(即元中庆路)领县四,州四,州领县五,而大理府只领县一,州四,州领县二、长官司一,已少于云南府。到清代,云南府领州四、县七,而大理府仅领州四、县三、长官司一。由上述演变我们不难看出,元、明、清时期云南城镇发展和分布的重心已逐渐向东移回滇池地区。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用户 叶榆十年 的回答

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上是大理,晚近时代才迁移昆明。就疆域而论,今日云南的地盘相比大理国差了有一半吧,曾经的大理国可是包括川南、黔西、藏东南地区。

至于云南的中心非得取昆明而弃大理,原因想一想就明白:

其一、大一统的政权是忌讳辖下的地方有政权思想的。

从秦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开始,废分封而行郡县就是中国封建统治者的最根本的王权思想。不允许有国中之国,不允许一个首都之外的他处有王气存在,怎么办呢?最佳的办法就是荒废过去的地域中心,重新建立一个区域中心。这就和武则天的大周政权必须要迁都洛阳一样,长安城中有太多李唐势力和记忆无法根除,迁都洛阳等于重新构建自己的势力,一切都在自己掌控之下。

同理,元世祖虽然武力征服了大理国,但人文化成、人心归顺却是一项比武力征服更艰难的事情。大理人当然视臣服为屈辱,当然怀念大理国的辉煌和荣誉,所以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抛弃大理,将云南的中心迁移至昆明,这样资源、权力、人口等远离大理,大理也就不太可能反叛。

有手腕的领导整治不听话的部下采用凉拌的手法也是同理。

其二、大理的地形险要让统治者不放心

大理坝子是苍山绵亘、洱海深长的背山面水地形,冷兵器时代这种地形就是防御地形,对外来军事力量就是险地、绝地。一旦大理反叛,派兵进驻平叛,就问你敢不敢进大理坝子?上关、下关两端关隘一堵,只能是被赶入洱海喂鱼。

历史上唐王朝的将领李宓、鲜于仲通都是率军进入大理意图征服大理南诏政权的,结果都因地形而失败,兵士被赶入洱海。

元世祖灭大理国也是采用了迂回加偷袭的策略,主力由川西、藏东南绕丽江、剑川一路而南,自己率奇兵攀越苍山突破才攻下大理国。至今苍山马龙峰的饮马潭就是传说中忽必烈率奇兵攀越苍山时歇息饮马的景点。

这种地形在今天高科技武器时代自然不足道,但放在元、明、清时期,当然不能让其成为区域中心,否则一旦反叛复兴大理国,征剿将面临极大的成本和风险。而昆明就好很多,即便有事,附近的四川、贵州都可以就近用兵剿灭。

以王朝统治者的视觉来衡量,放弃大理而选择昆明成为云南的省会主要是以上两个原因。

用户 天街小雨啦 的回答

数千年来,中原王朝的威胁都来自于北方,秦汉时期的匈奴,两晋时期的五胡乱华,隋唐时期的突厥、吐蕃,宋明时期的蒙古、女真。当然盛唐和大理国的战役使盛唐元气大伤。但自满清立国以来,中原王朝最大的威胁就已经不再只是北方,而变成了西南。满清入主中原后,又花了近二十年的时间,才彻底平定张献忠及其余部李定国等,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张献忠占据着以蜀地为核心的西南,是以清初欧阳直在《蜀警录》一书中留下了“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的名言。张献忠和李定国的反抗,这是顺治年间的事。到康熙年间,又有吴三桂在云南起兵造反,同样是来自于西南。三藩之乱后,大清的江山就基本稳定下来,直至洪秀全在广西发动金田起义,又是来自于西南。清朝最终的覆灭是源于武昌起义,而武昌起义之所以爆发,亦是因四川爆发保路运动,湖北新军入川弹压,导致湖北防务空虚,才有了后来的辛亥革命。清朝覆灭后,政权到了袁世凯手里,而在袁世凯恢复帝制时发动护国战争的蔡锷就是在云南起兵,同样是来自西南。由此观之,三百多年来,西南虽然最终没有出现过真命天子,却一直存在真命天子的挑战者,真是片神奇的土地。另外有老师说过,大理风水和桂林风水太好。

这个问题和广西省会为何不是桂林而是南宁一样啦。

选择昆明,利于中原更好维护祖国统一。

希望今日中国更加强大,像明朝一样控东南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