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士火箭炮(卫士火箭炮竞标时为何输给了03式火箭炮?)

用户 五岳掩赤城 的回答

卫士火箭炮精度太差,测试时把靶场测试设备炸个稀烂,而03式火箭炮各方面最为平衡

自打苏联解体后,全世界再也没有比兔子更热衷于远程火箭炮的国家了,让火箭弹飞过台湾海峡去播撒爱与和平的种子一直以来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小目标”。建国后,我国先后组织了三次“远程火箭炮大会战”,而卫士火箭炮最终败给PHL-03式火箭炮,则是上世纪90年代初进行的“第三次远程火箭炮”大会战的结果。那场大会战两大主角是精密器械出口公司+航天七院的卫士系列火箭炮,另一边北方工业+航天一院的基于前苏联/俄罗斯的BM-30“龙卷风”火箭炮改进,其余还有类似WM-80改进方案等几位酱油众。

卫士火箭炮(卫士火箭炮竞标时为何输给了03式火箭炮?)

1993年出口BM-30龙卷风成为俄罗斯火箭炮领域最后悔的事情

航天七院的卫士系列火箭炮是我国第一个实现飞跃台湾海峡“小目标”的火箭炮。卫士-1口径302毫米,射程超过80公里,卫士-2口径增加到406毫米,射程超过200公里,终于GET飞跃台湾海峡。但问题在于卫士火箭炮的增程方式过于野蛮,属于典型的水多加面,最终后果是精度太差。卫士-1火箭炮在100公里最大射程时,圆周误差达到1200米,在靶场进行测试时就偏离目标,把旁边观瞄测试设备给炸个稀烂Orz……

卫士火箭炮(卫士火箭炮竞标时为何输给了03式火箭炮?)

土耳其版卫士1火箭炮—T300,当年作为瓦良格号通过交换条件之一

在改进的卫士-2方案中,是采用航天级的高精度陀螺仪来提高命中精度,在射程200公里时可以实现圆周误差650米级的精度,勉强达到部队所能接受的水平。但问题在于这种设计导致成本太高,再加点钱就可以点东风-11短途外卖员,其命中精度和突防能力的提升足以让这点差价物有所值。还有个问题是航天级陀螺仪塞进卫士-2的406毫米口径问题不大,但塞进卫士-1的302毫米级则很难。后续卫士-2D远程火箭弹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北斗卫星定位导航提供制导修正,而在那场远程火箭炮大会战时北斗还只是个草案。

卫士火箭炮(卫士火箭炮竞标时为何输给了03式火箭炮?)

首个完成飞跃海峡的卫士-2火箭炮

而另一边基于BM-30方案的胜出,很大程度上归益于前苏联在BM-30火箭炮上,应用一套廉价且实用的误差控制系统。通过时钟和加减速度计算器,来确定火箭弹在弹道中的实际位置,再进行修正,从而实现最大70公里射程下,圆周误差在200米内的射击精度。同时卫士-1火箭炮虽然在同口径下射程更远,但其弹头重量只有150公斤,而BM-30火箭炮弹头重量达到280公斤,威力高出近一倍。

卫士火箭炮(卫士火箭炮竞标时为何输给了03式火箭炮?)

 

所以两种方案比较下,部队更青睐哪一种也就不言而喻了。卫士系列更多是为了远而远,而BM-30火箭炮在当时大口径火箭炮领域可以说是成本、射程、精度上的最优解决方案。有时候不得不佩服老毛子的武器设计师,他们总是能够利用并不高深的技术整合出性能、成本、维护等各方面都相当优秀的武器,BM-30可以说是又一个“米格-25效应”的典范。

卫士火箭炮(卫士火箭炮竞标时为何输给了03式火箭炮?)

 

但PHL-03并非对BM-30的简单复制,他只是借用BM-30的整体设计思路,两者所使用的火箭弹弹药结构完全不同,两款火箭炮发射的火箭弹也各不通用。而且PHL-03火箭炮问世后,特别是2010年后我国军工领域大爆发时期,各种新型火箭弹不断推陈出新,日新月异,可以说远远地把老前辈BM-30抛在身后。比如在增程领域,通过末端弹头分离、改进推进剂、二次推进等技术就可以达到150公里以上的射程,如果部署在福建平潭岛,就可以实现飞跃台湾海峡直达宝岛的“小目标”。而再发狠,加装上滑翔弹翼,可以实现高达220公里以上的射程,覆盖对岸西部沿海。使用物美价廉的北斗导航定位之后,精度可以控制在40米之内,还可以加装末端制导系统,由前线指战员进行激光照射制导。

卫士火箭炮(卫士火箭炮竞标时为何输给了03式火箭炮?)

PHL-03发射制导火箭弹打击海上移动目标

实际上卫士系列、基于BM-30改进方案以及更老的基于WM-80改进方案,我们都没有放弃,而是都在继续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形成齐头并进,组团冲锋的局面。卫士系列的大口径,对于没有短程战术弹道导弹的国家来说就是战略级大杀器,相当有吸引力。273毫米的WM-80系列价格低廉,底盘要求低。两者还提供高端VIP私人订制服务,甚至部分技术转让,与AR系列火箭炮相互辉映,结合各种五花八门的新型火箭弹技术,拿下全球一半以上的大口径火箭炮市场份额,把竞争对手远远甩在后面。

卫士火箭炮(卫士火箭炮竞标时为何输给了03式火箭炮?)

用户 南国军情 的回答

这属于一个时间次序问题。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即开始了大口径火箭炮的研制工作,只是由于各种方面的原因,其工作并不快,所以一直到1984年,才最终定名为:83式273毫米履带式自行火箭炮,这是第一款远程火箭炮。由于存在射程与威力不足、弹种单一等弱点,比如:最大仅40公里的射程,不及同期中国新开发的122毫米火箭弹,故仅少量试用过,没有正式列装部队,算是第一用户:解放军放弃了。

83式后来改进为WM-80式273毫米火箭炮系统。这才是量产的第一款国产型号,仅供出口,为上世纪90年代。 卫士火箭炮(卫士火箭炮竞标时为何输给了03式火箭炮?)

中国在上世纪年代,开发了A100型,采用发射箱技术,5根发射管即为一组发射箱,每辆发射车2组,发射箱兼具运输/储备箱的功能,火箭弹在工厂内即装入其中,装填即整体更换发射箱;采用轮式机动发射车,由8×8轮式卡车底盘发展而来,车体总量21吨,具有22吨的有效载荷。

这款型号确实很不错,但是在它需要一个成熟的过程,而且在当时与中国同时期引进的龙卷风相比,在技术成熟度,有相当大的差距。卫士火箭炮(卫士火箭炮竞标时为何输给了03式火箭炮?)

中国引进龙卷风之后,认为它的技术上更为成熟,故而才决定仿制,发展为国产03式火箭炮,它采用为12根固定发射管,需要配专门的装填机构,火箭弹要一枚一枚地装填。

03式为本世纪初就完成定型工作,随后开始列装。

相比之下,卫士火箭炮为本世纪90年代研制,与龙卷风的引进同时,但是它的研制进度,存在问题。更重要的是,我军对于新装备有相当严格的标准,不是造出来,就可以合格了,那怕成功出口,也需要经过国内的测试。我军研发一款装备不是为了先进而先进,需要从使用的角度考虑问题。

最早的1型,对龙卷风并不构成优势,直到2000年以后的1B型,才具备优势,至于2型,则要更晚了。故而在研发进度上,我军等不起,为了更先进,让部队晚多少年列装,这个代价我们付不起。太多人喜欢对比性能,却从没有把时间当一回事。

从时间进度说,两者几乎没法同期竞技,不存在谁竞标取胜的问题,与03不是竞标关系,事实上,卫士系统的发展与龙卷风的差别,实际为技术的发展继续,而是替代关系。

用户 告鸟之 的回答

感觉上卫士系列火箭炮在性能数据指标上性能一流。中国火箭炮技术世界领先。可实际上火箭炮这种东西对于中美俄这样的能把人送上天的国家而言是毫无难度和技术含量的。火箭炮最大的问题就是成本,03式一百多公里的射程,一枚弹的成本就是一辆宝马车,卫士的成本估计还要翻上几翻。这样的成本和弹道导弹比已经没有任何优势可言。所以卫士就处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高不成低不就。从另一个角度讲,卫士系列火箭就是一种低档弹道导弹。对于一些小国而言由于限制他们不可能买到高档的弹道导弹,因此他们选择卫士作为弹道导弹的替代。对于中国而言,卫士实在是没什么位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