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几乎杀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为何却留下了扶苏的儿子子婴没有杀?

用户 科技历史说 的回答

胡亥有100个胆子,也不敢动子婴1根汗毛,子婴极有可能不是扶苏的儿子!

秦二世几乎杀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为何却留下了扶苏的儿子子婴没有杀?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公元前207年9月,丞相赵高逼死了秦二世胡亥,本想着自己取而代之,却不料朝堂之上,没有人愿意承认他,迫不得已请来子婴,成为新任秦王。

只可惜善恶终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尽管子婴称帝,有赵高的一份功劳,但是心知肚明的子婴,当然不愿意放过眼前这个罪大恶极的恶棍,直接下令诛杀赵高。

然而这样的英雄魄力,却并没有持续多久,子婴称帝仅仅46天,刘邦就带兵入关,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秦王子婴,选择向刘邦投降。

也正式宣告着大秦帝国的覆灭。

然而子婴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如果秦始皇泉下有知,自己辛辛苦苦建立的大秦帝国,现如今成为这般模样,或许那近吨重的棺材板都盖不住了。

秦二世几乎杀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为何却留下了扶苏的儿子子婴没有杀?

 

想当年,秦始皇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也希望通过留下众多子嗣的方式,来保证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基业长青。

历史记载,秦始皇一共有23个儿子,10个女儿。

但有一个比较残酷的事实,当年秦始皇的23个儿子,除了秦二世胡亥之外,其余22人,都被秦二世胡亥残忍的诛杀。

有腰斩的,有车裂的,有肢解的,甚至还有自杀的,尽管在当年,秦始皇的女儿胡亥的威胁性并不大,但也被奸臣劝说,无一幸免于难,甚至就连已经婚配的都没有放过。

秦始皇的小女儿赢阴嫚,从小就乖巧伶俐,聪明可爱,一出生就享尽荣华富贵,但在当时,已经被欲望冲昏了头脑的胡亥,也没有选择放过这个妹妹。

如此残忍嗜血的背后,终究暗藏着一个无法直视的阴谋。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突然病逝于沙丘,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也让整个秦王朝勇往直前的步伐,突然终止。

临终前的秦始皇,早已经选好了心中的继承人。

秦二世几乎杀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为何却留下了扶苏的儿子子婴没有杀?

 

所以他特意将遗诏交给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

就心满意足的离开了人世。

遗诏的内容很简单:“速令长子扶苏,赶回咸阳,主持丧仪”!

毫无疑问,基本上等同于宣布:长子扶苏继承大统。

这本来就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毕竟公子扶苏作为秦始皇长子,为人宽厚,有政治远见,都是钦定的继承人了。

只不过谁也没有想到,就因为与父亲意见不合,触怒了秦始皇,后来被送去协助大将军蒙恬修长城。

这个时候,秦始皇也仅仅是为了让他长点记性。

毕竟身为一国之君,只懂仁慈,极有可能将自己处于不利的境地,关键时刻还是要杀伐果断。

秦始皇初衷也是好的。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当年秦始皇病逝的时候,公子扶苏并没有在身边,原本的传位诏书,反而成了一张赐死令。

秦二世几乎杀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为何却留下了扶苏的儿子子婴没有杀?

 

心怀鬼胎的赵高,害怕公子扶苏即位后对自己不利,居然联合丞相李斯,篡改诏书,反而拥立秦始皇的第十八子胡亥登基称帝。

为了以绝后患,甚至逼迫扶苏自尽而亡。

好一招偷天换日,狸猫换太子。

果然,秦始皇当年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如果公子扶苏也提前意识到这一点,或许就是另一种结果了。

怎么能让宦官赵高愚弄呢?
再怎么说,当时的秦朝还是赢家的天下,倘若公子扶苏也能够跟蒙恬一样,意识到其中有诈,拒绝接受诏书的话,其实以当时的情况来说,赵高也并不能怎么样。

由大将军蒙恬协助,肯定会搞清楚事情的真相,但是他却对诏书的内容深信不疑,回到帐中就自杀身亡了。

无疑有点意气用事了。

完全没有顾及到自己死后,家人会是什么样的情况?整个国家又会遭受怎样的生灵涂炭。

秦二世几乎杀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为何却留下了扶苏的儿子子婴没有杀?

 

果不其然,从公子扶苏任命的那一刻开始,秦始皇子孙后代的悲剧就此拉开帷幕。

公子高以死谢罪,才换取了一家老小的安宁。

尽管也有人提出质疑,但都因为胳膊拧不过大腿,乖乖认命。

先后有12位公子被腰斩于咸阳,10位公主被活活肢解。

常言道,自古无情帝王家。

这句话在秦始皇子孙身上得到了印证。

然而这件事表面上的始作俑者,真正是既得利益者吗?

显然这场瞒天过海的阴谋,没有赢家。

当年的秦二世胡亥,表面上用这种极端残忍的方式,铲除了自己称帝路上的障碍,但与此同时,他也失去了关键时刻为自己加油打气,出谋划策的兄弟姐妹。

得位不正,心虚的胡亥,看似捍卫了自己的尊严与皇位。

但其实他也不过是赵高手中的一颗棋子罢了。

秦二世几乎杀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为何却留下了扶苏的儿子子婴没有杀?

 

没多久,赵高的野心就已经越发膨胀,眼看着借着秦二世胡亥的手,铲除了自己掌权路上的障碍,赵高也有点得意忘形了。

他不再甘心于只当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了。

仅仅一步之遥,为什么就不能是自己呢?

不知是吃了什么雄心包子胆,看似那简单的一步,即使犹如天堑。

即便是当年的秦二世,再怎么昏庸无能,也还是秦始皇的儿子,继承皇位其他人不敢说什么。

但赵高算什么呢?

仅仅是一个玩弄权势的宦官。

尽管他用尽自己毕生所学,一手扶持了胡亥,借着胡亥的手打开杀戒,不仅铲除了有竞争能力的秦始皇子孙,更铲除了那些大权在握的蒙恬、蒙毅等人。

就连自己曾经唯马首是瞻的丞相李斯,也都被自己腰斩于市。

秦二世几乎杀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为何却留下了扶苏的儿子子婴没有杀?

 

趁其不备,就连登基称帝路上的最后一根稻草,也就是自己亲手扶持起来的傀儡皇帝胡亥,都被自己设计杀害。

只可惜他千算万算,愣是没有算到,他想当皇帝,还真有人不同意。

原来当年的赵高,都已经抱着玉玺跑到大殿之上了,就等有人说出那关键的一句话了,可满朝文武百官,没有一个愿意当那卖主求荣的走狗。

当年或许被他指鹿为马的伎俩吓着了,但是今天,要认贼作父,那有辱尊严,更有辱斯文,绝对不可能妥协。

见满朝文武都不答应,所以秦始皇就在赢氏家族,选了另一个人当皇帝。

也就是只当了46天皇帝的秦王子婴。

秦二世几乎杀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为何却留下了扶苏的儿子子婴没有杀?

 

这就奇怪了,当年的秦二世胡亥,不是已经将秦始皇的子子孙孙斩尽杀绝了吗?

为什么子婴还活着?

尽管在影视作品中,以及众多文献记载,都说子婴是公子扶苏的儿子,这种说法确实有点牵强,甚至有点不合常理。

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

正常来讲就是说子婴应该是扶苏的儿子,胡亥的侄子。

但是历史上的子婴,尽管对他的记载为数不多,但却足以证明,他绝非常人。

第一,如果子婴真是公子扶苏的儿子

无论如何,秦二世胡亥都是要斩草除根的,不可能养虎为患,既然敢对其他的兄弟姐妹下毒手,也就不会在乎多一个。

第二、子婴曾劝谏胡亥不要滥杀无辜

这一点很关键,凭借当时胡亥的性格,肯定不允许有人指手画脚,何况这是触及他逆鳞的事情,如果真是侄子,敢对叔叔这么说话,那当年的老爸扶苏不就是前车之鉴?直接被送去修长城,何况是血缘关系并不怎么亲近的他呢?
第三、胡亥死后,子婴曾和儿子密谋除掉赵高

当年秦二世胡亥,被赵高害死的时候才仅仅24岁。那个时候,子婴的儿子居然都能和他谈论除掉赵高的事情。哪怕是15岁结婚生子,子婴怎么都不可能是秦二世胡亥的侄子。

秦二世几乎杀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为何却留下了扶苏的儿子子婴没有杀?

 

真相只有一个:当年的《李斯列传》中:曾称呼子婴为“始皇弟子婴”

如果子婴作为秦始皇的弟弟,一切就显得合情合理。

首先,他就已经被排除在继承系统之外了,不可能和胡亥存在竞争关系,所以也就不是他必须要除掉的对象。

而且,这样一来,子婴作为叔叔,劝侄子胡亥不要滥杀无辜,这也没什么问题。

但是真相远不止于此。

还有一种说法:断句不同,意思则大相径庭。

如果说子婴氏秦始皇弟弟的儿子“婴”,貌似也能说得过去。

除了被秦始皇摔死,他并不承认的那两个弟弟之外,秦始皇还有一个弟弟,是长安君成蟜,这样一来,子婴跟胡亥,可就是堂兄弟关系,时间年龄上也说得通。

所有的问题也都迎刃而解。

综合来看,胡亥之所以没有对子婴动手,也确实找不到动手的理由,子婴的特殊身份,也决定了他本不该属于这场血雨腥风。

只可惜前面能顶事的最终都没了,机缘巧合,他被推到了时代前沿,只可惜本就没有做好继位准备的他,在短短46天之后。也迎来了自己的悲惨结局。

尽管在刘邦手中,他侥幸逃脱,但是项羽可就不一样了。

当然,还有一种脑洞大开的说法:子婴,子楚,你有没有联想到什么呢?

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用户 史晓生 的回答

子婴特殊的身份,是秦二世胡亥没有对他下手的关键。

秦二世几乎杀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为何却留下了扶苏的儿子子婴没有杀?

 

秦二世胡亥,是秦始皇嬴政的第十八子,他之所以能成为秦朝的第二任皇帝,完全是占了古代通讯手段落后的便宜。

秦始皇最后一次东巡时,架不住胡亥的哀求,便同意让他随行,结果走到沙丘后,秦始皇却意外病逝。

由于秦始皇死得突然,再加上当时正在巡幸途中,因此这就给胡亥矫诏继位创造了条件。

之后,胡亥会同宦官赵高,以及丞相李斯,三人密谋矫诏,将秦始皇召公子扶苏回来主持大局的诏书,篡改为任胡亥为太子,由他接替皇位。

不仅如此,赵高由于担心将来会受到报复,又撺掇胡亥以秦始皇的口吻,下诏逼迫公子扶苏以及大将蒙恬自尽。

最终,胡亥成功继位,而在他继位后,赵高又提议,为了避免有人站出来争夺皇位,本着永绝后患的原则,不如将秦始皇的儿女,也就是胡亥的兄弟姐妹杀掉。

赵高的这个提议,让本就心虚的胡亥深以为然,于是,他一声令下,秦始皇的二十多个儿子先后被杀,另外,还有十几个公主也死在了胡亥的刀下。

不过,在当时如此腥风血雨的环境下,有一个人却逃过了一劫,不仅没有被杀,并且还在后来,成为了秦朝的第三任国君。

这个没有被胡亥杀掉的人,就是秦三世子婴。

秦二世几乎杀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为何却留下了扶苏的儿子子婴没有杀?

 

按常理来说,胡亥对他的兄弟姐妹祭起屠刀,主要还是为了防止自己的皇位受到威胁,但为何公子扶苏的子嗣子婴却没有死在胡亥刀下呢?

要说胡亥善心大发肯定是不可能的,他为了皇位,都能对自己的亲兄弟姐妹下狠手,没有理由会对子婴良心发现。

并且尤为奇怪的是,对于胡亥不杀子婴,包括赵高和李斯这二人,也并没有什么反对意见,甚至在后来,赵高不仅在众人面前称赞子婴,还将子婴推上了皇位。

那么,子婴为何能做到让胡亥、赵高以及李斯这三个野心家,对他的存在不认为是一个威胁的呢?

实际上,子婴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和他的身份有很大关系。

秦二世几乎杀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为何却留下了扶苏的儿子子婴没有杀?

 

子婴真实的身份,并不是公子扶苏的儿子。

史料中关于子婴早期的生平和事迹记载得很少,他第一次在公开场合登场,还是在胡亥继位之后的事。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九月,胡亥手持所谓的“传位诏书”继位,是为秦二世,在他登基时,他的长兄公子扶苏早已自尽,而大将蒙恬此刻则正关在阳周(陕西子长)的监狱里。

继位之后,胡亥为了避免皇位受到威胁,听从了赵高的建议,随即展开了对自己兄弟姐妹的屠戳。

据记载,仅在继位一个月内,他就下令将自己的十二个兄弟处死,罪名是“有反意”。

这还不算完,之后不久,他又派人将六个兄弟以及十个姐妹押到杜邮(今陕西咸阳东),在这里,他命人用巨大的石碾,活生生的将自己的十几个兄弟姐妹全部碾死。

另外,对于像公子将闾这样几个性格沉稳的兄弟,胡亥一时半会找不到杀他们的罪名,但即便是无法给他们定罪,也照样没耽误胡亥将他们杀害。

据记载,当时公子将闾曾质问前来对他行刑的使者,说自己没有罪为何还要杀他?使者则来了一句“奉命行事”,这句话导致公子将闾等人无比绝望,最终相拥自刎而死。

而死得最壮烈的则是公子高,当他看到胡亥一个接一个地杀害自己的兄弟姐妹后,知道自己必定在劫难逃,于是,他主动向胡亥上书求死,条件就是希望胡亥能放过他的家人。

最终,胡亥答应了他的要求,公子高也淡然赴死。

除了逼死自己的兄弟姐妹外,胡亥对于那些不听话和质疑自己权威的大臣同样也没有放过,比如蒙恬和蒙毅兄弟,最终是在胡亥的逼迫下含冤自尽。

另外还有右丞相冯去疾以及将军冯劫,同样也落了个自刎而死的下场。

秦二世几乎杀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为何却留下了扶苏的儿子子婴没有杀?

 

而在胡亥大肆诛杀宗室以及大臣的时候,子婴登场了,他不仅没有被胡亥的滥杀吓到,反而找了个机会对胡亥进行直言劝谏。

子婴谏曰:“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卒皆亡国。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陛下欲一旦弃去之。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史记··秦本纪》

这是子婴第一次在公开场合登场,也是他第一次在历史上留下记载,不过,这段记载却引发了后世一个巨大的谜案。

在这段记载中,对于子婴的身份介绍,用了四个字,即“二世兄子”,这四个字的意思就是说,子婴是胡亥兄长的儿子,换句话说,子婴是胡亥的侄子。

也正是因为这句话,导致后世普遍认为,胡亥是扶苏之子。

按理说,《史记》中的记载一般不会有错,但同样是《史记》,在《李斯列传》中的另一段记载,却明显和这个有冲突。

胡亥当上皇帝后,大肆宠信赵高,导致赵高把持朝政,但由于赵高陷害忠良,造成天怒人怨,最终引发了各地起义。

起义军四起的消息被胡亥得知后,胡亥前去质问赵高,让赵高十分害怕,担心胡亥有一天会杀了他,于是他便密谋除掉胡亥。

最终,赵高指使女婿阎乐逼杀了已经成为成为孤家寡人的秦二世胡亥。

而在胡亥死后,赵高本想自立,结果朝臣不答应,赵高也知道自己在无人支持的情况下当不上皇帝,于是退而求其次,将子婴推上了位。

秦二世几乎杀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为何却留下了扶苏的儿子子婴没有杀?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段记载中,子婴的身份变为了“始皇弟”。

“乃召始皇弟子婴,授之玺。”—《史记.李斯列传》

所谓“始皇弟”,意思很明显,就是说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按这个辈分来算的话,那么子婴就是胡亥的叔叔。

同样是子婴,身份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过,这个变化,就是秦二世胡亥不杀子婴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如果子婴真的是扶苏儿子的话,那么胡亥就没有理由不对他下手。

胡亥之所以会杀自己的兄弟姐妹,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胡亥心虚。

而胡亥心虚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登基继位的过程和手段,十分的不光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中有鬼。

不仅如此,在他登基之后,朝臣和宗室也有人对传位一事有所质疑,加上胡亥本身也没有什么军功和功绩,因此,他虽然当上了皇帝,但不服气他的人比比皆是。

在这种情况下,胡亥这个皇帝自然当的不踏实,于是他就向赵高寻求解决办法。

赵高就胡亥的这个问题给出的办法,可谓是深得胡亥之心,他认为,众公子(指秦始皇儿子)本身都比胡亥年长,威望和能力也在胡亥之上,如今又对胡亥有所怀疑,早晚是个祸患。

并且,朝中的大臣又都是秦始皇的旧臣,大部分都有功劳傍身,所以就会轻视刚继位不久的胡亥。

所以,赵高提出,要胡亥“灭大臣而远骨肉”,只有这样,方能威服天下。

“高曰:“严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诛,至收族,灭大臣而远骨肉;贫者富之,贱者贵之。尽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亲信者近之。”—《史记·李斯列传》

于是,胡亥听话照做,秦始皇的儿子和女儿们,也因此遭殃,而通过这件事就足以说明,胡亥不惜的残害手足,主要还是为了稳固自身地位。

所以可以换句话说就是,只要对胡亥能造成威胁的,都是他要杀的对象。

秦二世几乎杀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为何却留下了扶苏的儿子子婴没有杀?

 

但问题是,如果子婴是扶苏的儿子,胡亥那是必然要杀他才对的,毕竟扶苏都被杀了,胡亥总不能留着他儿子将来报仇吧。

正所谓斩草要除根,胡亥肯定明白这个道理。

而子婴却逃过了一劫,这就说明,他的存在对胡亥造不成威胁,并且,赵高对于胡亥不杀子婴,也没有表示出反对意见。

按照赵高的老奸巨猾,他更没有理由留下扶苏之子。

所以,这就说明,子婴并非是扶苏的儿子,同时他的存在,对胡亥和赵高构成不了威胁,因此才会逃过一劫。

另外,还有两个证据能证明子婴并非扶苏之子。

第一个,就是前文提到的子婴首次登场,他当时是对胡亥进行了劝谏,并引用赵王杀名将李牧、齐王杀忠臣等事迹,来规劝胡亥不要滥杀无辜。

他对胡亥的劝谏,完全不像一个侄子对叔叔说的话,更不像一个当时处境危急,已经自顾不暇之人说的话。

如果他真的是扶苏之子,在父亲被杀不久的当时,怎么敢如此“大胆”批评胡亥呢?

就算他有与常人不同的勇气,敢去直言劝谏,但如果他真是扶苏之子,胡亥听完这些话,必然会当场大怒将他拉出去砍了。

但子婴说完这些话后,依旧活得好好地,并没有被杀掉。

秦二世几乎杀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为何却留下了扶苏的儿子子婴没有杀?

 

此外另一个证据,就是子婴的年龄,根据史料中所透露出的信息来看,他不符合扶苏之子、胡亥侄子的这个身份。

胡亥死后,赵高推举子婴为秦王,但子婴担心赵高会加害于他,因此便开始找人谋划如何杀掉赵高。

而史料中记载,与子婴一起谋划此事的人中,有两个人是子婴的儿子。

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曰:“丞相高杀二世望夷宫,恐群臣诛之,乃详以义立我…今使我斋见庙,此欲因庙中杀我。我称病不行,丞相必自来,来则杀之。”—《史记·秦始皇本纪》

能参与谋划除掉赵高这种大事,说明子婴的儿子最起码不是个黄口小儿,按照古代十五岁成年来说,子婴的儿子在当时至少得有十五岁才对。

但问题是,如果子婴真的是扶苏之子的话,那他不应该在当时有这么大的儿子。

为什么呢?众所周知,秦始皇生于公元前259,死于公元前210年,一共活了50岁,在他死后的第三年,子婴杀了赵高。

按照秦始皇十五岁就生下扶苏,那么扶苏如果活到赵高被杀,就应该是38岁左右。

同样的道理,如果扶苏也是十五岁生下了子婴,那么到赵高被除掉那年,子婴应该是在23岁上下这个年龄。

再来说子婴,他要是也同样十五岁时生子,并且还生了双胞胎,那么他的两个儿子,当时应该在8岁左右。

让子婴和两个八岁左右的孩子商议除掉赵高这样的大事,显然不合常理也不现实。

因此,凭子婴年龄这个证据,再加上他对胡亥的直言劝谏,就充分说明了他不应该是扶苏的儿子。

秦二世几乎杀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为何却留下了扶苏的儿子子婴没有杀?

 

那么,子婴的真实身份究竟是什么呢?

要想知道子婴的真实身份,需要理清关于他的几个线索。

第一个能确认的线索,就是不会给胡亥造成皇位竞争的压力,这也是子婴不被其杀掉的关键因素。

第二个线索,则是年龄合适,因为史料中记载了子婴在未被赵高拥立为秦王之前,不少人评价他为“素有贤名”。

要是太年轻,他也没有时间让自己得到朝臣和百姓的认可。

第三个线索,则是他有两个已经成年的儿子。

而排除了他是扶苏之子的可能后,再结合《李斯列传》中称呼子婴为“始皇弟”这个记载,那么符合上述线索的,只能是秦始皇的弟弟,也就是胡亥的叔叔。

不过,这里同样有个问题,就是秦始皇的弟弟满足不了上述线索。

史料记载,秦始皇嬴政一共有三个弟弟,一个是长安君成蟜,成蟜是嬴政同父之弟,两人均为秦异人的儿子。

秦始皇的另外两个弟弟,则是他的生母赵姬与嫪毐所生。

但是,成蟜早在公元前239年投降了赵国,并被赵悼襄王赵偃封于饶地,因此,他不具备能劝谏子婴,并被立为秦王的条件。

而秦始皇的另外两个弟弟,也就是赵姬和嫪毐所生的儿子,在出生不久便被秦始皇摔死,所以也不可能在后来出现。

将这三人排除后,那子婴的身份,也并非是秦始皇的弟弟。

既不是秦始皇的弟弟,又需要满足上述几个线索,那子婴究竟是谁呢?其实最接近真相的可能,在《李斯列传》中就已经揭示过。

《李斯列传》中关于子婴的介绍,用了一句“乃召始皇弟子婴,授之玺”,这个“始皇弟子婴”,也可以看做是“始皇弟子,婴”。

意思就是说,子婴是秦始皇弟弟的儿子,也就是胡亥的堂兄。

而再结合秦始皇三个弟弟各自的结局来看,子婴身份最大的可能性,即他是秦始皇弟弟成蟜的儿子。

也只有这样,子婴才不会对胡亥造成皇位竞争的压力,毕竟他不是秦始皇的儿子。

并且,假设子婴是成蟜之子的话,那么其他几个条件,如年龄合适、有时间打造贤名,以及有两个已经成年儿子等,才会一一对应。

秦二世几乎杀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为何却留下了扶苏的儿子子婴没有杀?

 

所以,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胡亥之所以会在几乎杀光兄弟姐妹的情况下,没有杀掉子婴的原因是因为子婴不是秦始皇之子,对胡亥构不成威胁,而结合相关史料和证据,子婴最有可能是胡亥的堂兄,也就是秦始皇弟弟成蟜的儿子。

用户 唐代丹药 的回答

秦二世胡亥不杀子婴,其实与子婴的身世有很大的关系。

秦二世几乎杀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为何却留下了扶苏的儿子子婴没有杀?

秦始皇死时,留有二十余子。胡亥是秦始皇少子,也就是小儿子。由于秦始皇突然离世,又在巡幸途中,加上身边随从官员和皇子,只有赵高和李斯以及胡亥,这就使得胡亥矫诏继位创造了条件。

见惯后世子孙争立的秦始皇,特意留下遗诏进行规避,但因遗诏内容只是召回在外驻军的长子公子扶苏办理丧事,暗含让扶苏主政的意思,致使胡亥赵高和李斯三人认为扶苏的回归将使三人的权力和利益将要受损,赵高力促胡亥李斯合谋矫诏。前后一共签发了两封诏书,一封的主要内容是任命胡亥为太子接掌皇位,另一封以秦始皇口吻逼迫扶苏自杀。

公元前210年,胡亥继位。在安葬秦始皇之后,赵高站在胡亥的立场上,再次建议胡亥将秦始皇留下的二十多个儿子斩杀。胡亥点头同意。

公子高,将闾等22人先后被杀。除此之外,还有10位公主也未能幸免于难。

也就在如此血雨腥风的时候,子婴没有故意去避嫌避祸,反而是主动跑到了胡亥面前,劝谏胡亥不要击杀蒙恬兄弟二人。请求胡亥吸取春秋战国时各诸侯的教训,不要诛杀忠臣,以免重蹈各诸侯覆辙,引来亡国灭种之祸。

二世欲诛蒙恬兄弟。二世兄子子婴谏曰:“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卒皆亡国。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陛下欲一旦弃去之。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

迷案也就因子婴的这一次露面而引发。

此时子婴是以二世兄子的身份劝谏的。

但在三年后子婴的身份却又变了样子。

秦二世几乎杀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为何却留下了扶苏的儿子子婴没有杀?

秦二世三年,赵高借口皇宫内有贼,命女婿闫乐堂而皇之的领兵进入皇宫,再次强逼胡亥自杀,而后召集大臣和王侯于朝堂,告知胡亥身亡并选取新君,一番商议之后,还是赵高拿出决议,推选始皇弟子婴为新君。鉴于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六国贵族先后聚兵割据,关东不在大秦控制之下,并为了减弱六国对大秦的敌视而自降身份,新君称王不称皇帝,是为秦王。

也就是说,子婴因为身份远近的问题,一个兄子,一个始皇弟,与胡亥之间没有直接的冲突关系,这个不同的身份,也就造成了连兄弟姐妹都不放过的秦二世,没有将子婴诛杀的主要原因。

而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存在,那就是子婴究竟是兄子,还是始皇弟?这与胡亥出不出手有很大的关系。

秦二世几乎杀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为何却留下了扶苏的儿子子婴没有杀?

因为胡亥出手的主要原因是惧怕秦始皇留下的二十余子与自己争夺皇位,上文已经说过胡亥共杀了22位秦国公子和10位公主,基本上是将秦始皇的后代铲除干净,那么秦始皇的第三代就被自动赋予了皇位的继承权,同样对胡亥有威胁。

可是,在这里就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同样是上文提过了,子婴竟然主动出击,面谏胡亥。

子婴所说的话,与其说建议,更像是批评教育。作为皇长子扶苏的儿子,子婴这么做无疑是自投罗网。

可奇怪的是,于情于理都应该出手将子婴处死的胡亥,竟然轻轻松松让子婴逃过了此劫?

那么,只有一种答案能够给与解释,子婴很可能不是兄子,而是始皇弟。

我们来计算一下。秦始皇生于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死于始皇帝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享年50岁。

按照15岁生子来计算的话,扶苏死的时候是秦二世元年,也就是35岁。扶苏15岁生子,扶苏死的时候子婴的年纪是20岁,子婴在20岁时,他的长子最多是5岁,次子最多是4岁。

但是在子婴命人刺杀赵高前即秦始皇死后三年,史书是这样记载的。

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曰:“丞相高杀二世望夷宫,恐群臣诛之,乃详以义立我。我闻赵高乃与楚约,灭秦宗室而王关中。今使我斋见庙,此欲因庙中杀我。我称病不行,丞相必自来,来则杀之。”

也就是子婴在与他两个6,7岁的儿子商议事关全家性命交关的大事,这本身看起来就是一个笑话。

另外,子婴作为扶苏的直系亲属,去面谏秦二世不要击杀亲族。作为有罪的家属,甚至有可能连宫门都进不去,怎么可能去面谏秦二世,更何况此时此刻子婴自保都来不及。

如果子婴是始皇弟,那么这些都顺理成章了。

子婴作为旁支远族,对秦二世威胁不大,以宗室长者的身份出面劝谏秦二世也就合情合理了,秦二世没有出手杀子婴也说的过去了。

另外,几乎掌控了大秦帝国的赵高,先后两次向大臣们夸赞和推选子婴。

第一次,赵高与女婿阎乐和兄弟赵成商议谋杀胡亥之时,“吾欲易置上,更立公子婴。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

第二次,赵高逼杀胡亥后,身挎印玺召集众臣时。

赵高曰:秦地益小,乃以空名为帝,不可。宜为王如故,便。——《秦始皇本纪》

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李斯列传》

令子婴斋,当庙见,受王玺。——《秦始皇本纪》

乃立子婴为秦王。——《资治通鉴·第八卷》

要知道,子婴如果是秦二世兄子的话,那么赵高不会先后两次夸赞和推选子婴,因为赵高之前受命于胡亥,对秦始皇二十余子施行虐杀。

子婴一旦上位,势必会报复,事实也是如此。凶狠狡诈,老谋深算的赵高怎么会干这种不需要耗费多少脑细胞就可以想清楚的蠢事!?

秦二世几乎杀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为何却留下了扶苏的儿子子婴没有杀?

所以,子婴定然与秦始皇诸子并不是直接的血缘关系,对胡亥和赵高产生不了直接的威胁,才会成为秦二世元年的漏网之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