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名将刘长佑曾提出一项灭亡日本计划,为何不被采纳?

狼烟起舞百年伤,十万儿郎渡东洋;

金戈铁马踏扶桑,不叫国人把心伤。

中日仇恨由来已久,唐朝白江河口之战,明朝抗倭援朝战役,清朝甲午之战,二战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四场战争中中国人打赢了三场,日本人在我国领土上,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在中国近代史上,林则徐是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而刘长佑是第一个提出要将日本威胁消灭在萌芽状态的人。

刘长佑何在神圣? 他的计划是什么? 为什么没有实施那?

刘长佑的一生

刘长佑(1818-1887),字尔娟,号银渠、子墨,晚年自号福义老人,湖南新宁人,在镇压太平军过程中得到提拔和使用。 他是晚清重臣,直至担任直隶总督,是楚军在湘军中的代表将领。

湘军名将刘长佑曾提出一项灭亡日本计划,为何不被采纳?

 

策划背景

1879年5月27日,日本强行将琉球国王及皇室成员掳至日本东京,琉球王国灭亡。 日本居然完成了对琉球的吞并。

刘长佑敏锐地察觉到了日本人的野心,建议朝廷先行实施他提出的灭日计划。

刘长佑的计划其实可以分为大中小三个目标。

最低的目标是恢复琉球。 这是这场战斗的底线。 如果达不到这一点,那就别谈夸奖我们的国家了。 这简直就是把清政府的面子给别人打。

中位目标是占领长崎,相当于在日本南部开一个口子,让清军可以自由进出日本,对日本保持军事压力。

最终的目的自然是要占领整个人本岛,成为我大清的属国,灭掉日本! 这

从战略上看,刘长佑是难得的明察秋毫的人,他的计划也是惊人的,只可惜慈禧太后最终没有同意他的计划。

没有实施的原因

认识不足

对于日本的真正实力,刘长佑还不够了解。 当时日本工业革命接近尾声,武器装备比清朝先进。 特别是日本海军非常强大。 这在 1895 年的甲午战争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而且自明治维新以来,天国一直在吃老本,夜郎自大,固步自封,沉浸在自我认为强大之中不能自拔,很少有人知道日本有对外扩张的野心,而日本早就被 投入军事准备,制造先进武器装备。

第二,清朝没有能身居要职的将领。 清朝是以八旗为基础的征兵制度。 他们不信任汉人,不愿重用汉人。

如果清朝攻打日本,清廷也不愿意用汉人。 原因其实很简单。 清廷担心汉人勾结日本反对自己,尤其是各地汉人不断起义。

湘军名将刘长佑曾提出一项灭亡日本计划,为何不被采纳?

 

所以,即使是刘长佑这样能打能动、能谋略的人,清廷也不敢使用。 之前清廷不敢用他对付法国人,也是有原因的。

没有渡海登岛作战经验

隔海攻打日本,元朝建国之初也是这么做的,只是最近几次都失败了。 不是元朝军队弱小,而是对日本海域不熟悉,还遇到了恶劣的天气。 这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确实很难攻。

湘军名将刘长佑曾提出一项灭亡日本计划,为何不被采纳?

 

再者,日本的地形特别复杂,民风也比较粗犷。 为了保卫家园,他们可以冒着生命危险。 清军上岛后能否认路,能否与日军一一殊死搏斗? 只怕他们最后要打败日本,就是杀敌八百,损敌一千!

所以,刘长佑的灭日计划听上去很美好,但实施起来却很难,而且也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不过,刘长友的计划还是值得称赞的。 毕竟,能够看清日本的真面目,主动出击,防患于未然的人并不多。 如果刘长佑有机会将计划稍微完善一点,把目标缩小一点,说不定还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热心网友回答

刘长佑提出灭亡日本的完整计划,如果当时能够顺利实施的话,中国的领土可能更大,世界上也可能少了一个国家。

湘军名将刘长佑曾提出一项灭亡日本计划,为何不被采纳?

湖南人杰地灵出人才,而刘长佑就是其中一个,但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甚至不知道有这样一位人物的存在。刘长佑是清朝时期湘军的著名将领,就连大名鼎鼎的曾国藩都对刘长佑赞赏有加,公开表示自愧不如,虽然有自谦的成分,但这位刘长佑真不能小瞧了。

嘉庆23年(1818年),刘长佑出生在湖南新宁,在他31岁时被选拔为“拔贡”,就是各地选拔优秀学子进入京城学习,毕业后成绩优秀者可以直接进入仕途。

从刘长佑的年龄就可以知道,他并非读书的料,从小对兵书感兴趣。清朝晚期各地起义不断,也给刘长佑创造出人头地(展示才华)的机会。

太平军兴起后,刘长佑就跟着同乡好友江中源为朝廷效力,在咸丰二年,刘长佑跟随江中源到广西镇压太平军以及天地会等反清势力。

从此之后,刘长佑就与镇压各种起义纠缠在一起,随着势力的不断增大,相继在全国多个省份与太平军作战,也参与了围剿徐达开的战斗,由于在战场上指挥有方,根据战功被不断提拔。

咸丰11年,刘长佑已经被提拔为广西巡抚,可以说是封疆大吏。此后,刘长佑仍然被清廷委以重任,先后担任两广总督、直隶总督、广东巡抚、云贵总督等要职。

湘军名将刘长佑曾提出一项灭亡日本计划,为何不被采纳?

刘长佑对清廷最大的贡献就是在平定叛乱上,被称为湘军著名将领是有原因的,刘长佑在用兵上有独特的理解和方法,用兵谋略很深,经常能够出奇兵妙招,就连曾国藩都对刘长佑的用兵手段佩服不已、自愧不如。

曾国藩曾说“此老胸中甲兵,吾不复能窥测矣”,足见刘长佑在军事上的造诣程度。

在乱世之中朝廷尤其需要像刘长佑这样能征善战的将领,但刘长佑并不因此而生出骄横之心,也没有像某些官员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敛财专权,刘长佑始终保持着谦和爱民的行为操守,算得上是当时难得的好官,后来也是因为刘长佑不懂得官场之道逐渐被疏远。

在清朝晚期能够睁眼看世界的人没几个,而刘长佑就是其中之一,并且有独到犀利的眼光。

湘军名将刘长佑曾提出一项灭亡日本计划,为何不被采纳?

日本作为清朝的邻国,悄然开始明治维新,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就强大起来,这引起了刘长佑的警惕。在清廷,刘长佑是洋务运动的坚定支持者,他时刻关注着法国和日本的形势变化。

公元1879年,这一年是清朝的光绪5年,是日本的明治12年,日渐强大的日本再也掩饰不住扩张的野心,而目标就是腐朽落后的清朝。日本出兵琉球王国野蛮武力占领,琉球是清朝的附属国,这无疑是向清朝宣战。

日本的狼子野心已经暴露无遗,此时的刘长佑正式向清廷上书一份奏折,主要内容是趁日本还没有完全强大起来之前,将其扼杀在摇篮里,方法就是主动对日本开战,一次性消灭日本。

湘军名将刘长佑曾提出一项灭亡日本计划,为何不被采纳?

刘长佑并不是心血来潮随口一说,在他《熟审边情敬陈管见疏》的奏章中,详细分析如果默许日本吞并琉球,将来日本将会染指朝鲜、台湾甚至是东北地区。

所以刘长佑提出他认为唯一出路,主动出击消灭日本,即使是举国之力也要做,否则将是后患无穷。

在奏章中,刘长佑提出的出兵计划是这样的:

第一步:广泛营造舆论声势,向世界各国揭露日本强行占领琉球的事实,与以欧美为主要成员的国家形成对日本的经济封锁,以此来减缓日本发展的进度。

在利用世界舆论这点上,刘长佑的眼光是超过李鸿章的。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到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日本青年行刺李鸿章,而李鸿章就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件事来营造国际舆论,没有借此争取到有利的谈判筹码。

湘军名将刘长佑曾提出一项灭亡日本计划,为何不被采纳?

第二步:从朝廷中选拔精兵强将,从东北出兵,沿着松花江出海,兵锋直指库页岛,从日本北部的北海道地区对其形成打击。

第三步:在朝鲜的南部地区驻扎大清军队,主要目的是从西边遏制日本,在关键时刻或者抓住必要时机进入日本。

第四步:派大清水师从宁波出发,从日本的南边进攻长崎,这是灭亡日本计划的致命一击,将在日本进行登陆作战。

按照刘长佑的计划,大清的军队将会对日本形成三面合围的局面,最终实现终极目标。

刘长佑提出的计划具有很强的预见性,并且给出具体的方案,但是慈禧并没有同意这个方案。

湘军名将刘长佑曾提出一项灭亡日本计划,为何不被采纳?

清廷(慈禧)为何没有同意刘长佑的方案呢?

一是清朝根本就没有把日本放在眼里。当时的清朝统治者仍然自诩为天朝上邦,而日本在清廷眼中就是蕞尔小国,对于疆域辽阔、物产丰富的清朝来说不值一提。

相反,清廷认为刘长佑的奏折内容有夸大日本实力的成分。让清廷惊讶的事情就是他们所忽略的,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短短十余年时间,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强占琉球只是扩张的信号,是对泱泱大国的试探。

在刘长佑上书的第二年,他就因病回到家乡,但是刘长佑始终关注边疆的防务,听说清廷打赢中法战争却仍然签订不平等条约,刘长佑气愤到吐血。

当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时,刘长佑已经去世七年之久,而此时的慈禧应该后悔没有警惕日本的崛起。

湘军名将刘长佑曾提出一项灭亡日本计划,为何不被采纳?

二是清廷的财政已经捉襟见肘。光绪元年(1875年),左宗棠极力主张收复新疆,在经过一番争执后,左宗棠率军消灭阿古柏势力,直到光绪3年年底,收复新疆彻底胜利。

在清朝晚期,由于百姓民不聊生,各地起义此起彼伏,连年都处于平定叛乱过程中,朝廷的财政收入锐减,同时还要支付巨额的军费开支,再加上白白送出去的银两,清朝的财政已经无力支撑更远的目标。

三是清廷认为海军的后续支援能力有限。清朝在建设近代化海军过程中率先建成的是福建水师,这也是当时清朝最厉害的海军,这是让清廷感到骄傲的舰队。

湘军名将刘长佑曾提出一项灭亡日本计划,为何不被采纳?

清廷是相信舰队战斗力的,但是毕竟是远隔大洋的登陆作战,在登陆成功后仍然需要大量的后续支援,这都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否则只能是功亏一篑。

让清廷引以为傲的福建水师,在中法战争开始不到半小时时间里,11艘战舰和19艘运输船就全部被击沉,殉国的水师官兵有760人。

光绪13年(1887年),刘长佑在家乡去世,享年69岁。刘长佑提出的灭亡日本计划有超越时代的前瞻性,但是对于晚期的清朝来说颇有难度,已经腐烂的清朝已经不能支撑这样一个远见卓识的计划。

热心网友回答

刘长佑敏锐地观察到了日本人的野心,所以建议朝廷先发制人,实施他提出的一个灭亡日本的计划,如果当时执行的话,那可真是惊天动地了。

那么,刘长佑灭亡日本的计划是什么,最后实施了吗?

湘军名将刘长佑曾提出一项灭亡日本计划,为何不被采纳?

 

在说刘长佑的灭亡日本计划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他这个人。

刘长佑是湖南新宁县人,出生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1849年31岁的时候才以拔贡生的身份入国子监读书,只能说混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

在国子监混了几年,也没混出个人样,但随着太平军起义的爆发,刘长佑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离开国子监加入湘军。

后来,刘长佑南征北战,展示出了非常高的军事才华,还曾救过曾国藩,因此成为湘军中响当当的人物,他的官职也一路升迁,到太平军起义被平定的时候,已经是广西巡抚了。

后来,刘长佑因为平定了天地会和鲁西北农民起义,他的仕途也越来越顺畅,先后被任命为两广总督和直隶总督,成为封疆大吏。

从1871年开始,刘长佑开始在广东、广西和云贵等地任职,时间长达八年。

这期间,刘长佑见越南被法国占领,并有侵犯清朝边境的野心,感到非常担忧,也采取了非常多的措施。

湘军名将刘长佑曾提出一项灭亡日本计划,为何不被采纳?

 

比如说,当时法军准备进攻越南北圻,引起了刘长佑的重视,他便派遣军队以剿灭土匪的名义(当时越南土匪时常越境骚扰)驻扎到北圻,防止法国进攻,从而达到了御敌人于国门之外的目的。

后来法军多次入侵北圻未果,便要求清军从越南撤退,朝廷迫于压力本想同意,但刘长佑上书提出,如果继续驻军在越南,可以起到“以防为剿,并可以剿为抚”的作用,但如果撤军返回,一旦让法军占领了北圻,清军边境就暴露无遗了。

最终,朝廷同意了刘长佑的意见,他又趁机提出,要想彻底消除隐患,就必须先发制人打击法军,并提出了具体计划,由滇、粤派三路大军深入越南,一举击败法军。

但是,清廷当时不愿意得罪法国,所以没有同意刘长佑的方案。

刘长佑仍不死心,他又提出了另外一个策略,既然朝廷不愿意派兵入越南,那么对内积极备战,对外则大力支持刘永福在越南抗法,并给予越南物资援助,必要的时候再出兵也是可以的。

湘军名将刘长佑曾提出一项灭亡日本计划,为何不被采纳?

 

刘永福本是清朝农民起义军首领,后来被冯子材击败,逃到越南投靠阮朝,他率领的黑旗军战斗力十分彪悍,是越南十分依赖的一直军队。

不过,刘永福虽然投靠了越南,但他心还在中国,是一位爱国人士,也非常支持清朝帮助越南抗击法军,并且他本人也一直在用实际行动同法军作战,因此刘长佑才才提出让朝廷支持他在越南的活动,其实是一个非常高明的策略。

但是,刘长佑的计划还是没能被朝廷采纳,这就导致仅仅一年多之后,法国因为在越南逐渐站稳脚跟,所以很快就开始大举进攻北圻,这个时候朝廷才开始着急,于是派遣大军进入越南作战,中越战争爆发,但清朝其实已经十分被动了。

而就在中法战争爆发之时,刘长佑因为生了重病而开缺,返回家乡湖南休养去了。

刘长佑虽然生病了,但他也没闲着,而是主动请缨上阵杀敌,但被朝廷拒绝,刘长佑为此感到十分惋惜,心情一直都不太好。

湘军名将刘长佑曾提出一项灭亡日本计划,为何不被采纳?

 

从刘长佑对越南的策略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他是具有很好的战略头脑的,如果朝廷采纳采纳他的意见,中法战争的开战局势或许将大不一样。

但历史没有如果,刘长佑也没有因为朝廷不采纳他的意见而不再为国效力,就在他回乡后不久,他又提出了灭亡日本计划,这是一个怎样的计划呢?

刘长佑高瞻远瞩,提出灭亡日本的计划。

刘长佑给朝廷上了一个奏折,他认为: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国力虽然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后劲不足,且国内资源匮乏,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必将对外扩张,攻占琉球就是个很好的证明,但这只是个开始。

刘长佑只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认为日本侵略成性,历史上多次入侵朝鲜,甚至有入侵中国的野心,这种野心到现在依然存在。

以当今局势来看,日本攻占琉球之后,下一个目标必将又是朝鲜,一旦朝鲜落入日本人之手,那下一个目标就只有中国了,所以中日之间必有一战。

既然日本有入侵中国的野心,那为何不在他羽翼未丰的时候先发制人,出兵将其消灭呢?

湘军名将刘长佑曾提出一项灭亡日本计划,为何不被采纳?

 

在奏折中,刘长佑还阐述了清朝的优势,他认为从同治时期开始,清朝就开始兴办洋务了,工业水平得到了很大发展,还设立水师加强海防,建造炮台制造枪炮,军事能力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朝廷举一国之力与日本开战,消灭日本还是有一定把握的。

不仅如此,刘长佑还提出了具体的军事部署,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让东三省的兵从松花江而出,进驻库页岛,成为攻占日本本土的第一路大军;

第二,让一支军队进驻朝鲜,攻打日本西面,这是第二路大军;

第三,选择一支精锐水军由一员大将率领,从宁波和定海出发攻打日本南面的长崎,这是第三路大军;

刘长佑认为,三路大军同时攻打日本,日本必将难以招架,只有等死的份。

湘军名将刘长佑曾提出一项灭亡日本计划,为何不被采纳?

 

刘长佑担心朝廷不同意,于是又提出,如果觉得不保险,还可以在东南沿海设立一支军队作为后备力量,并派人到琉球岛带领琉球人反抗日军,这样日本就是不灭亡,也必将元气大伤,不敢在觊觎朝鲜乃至中国了。

伏乞皇上先暴日本之罪,简大臣宿将有威望者起东三省之兵,出松花江以临库页岛;别命一军出朝鲜,以扼其西;而后选明习韬略、熟习水师之将,由宁波、定海率舟师趋长崎,以攻其南。或虑来扰海滨,则东南沿海久设练军,亦自有防御之具。硫球臣民喜复疆土,必将有助顺之师。

在刘长佑奏折的最后,他还语重心长地说,越南可以被列强蚕食,那为什么朝鲜,暹罗和缅甸不可以呢?我们必须提前准备,防范于未然啊!

从战略上来看,刘长佑是难有的明白人,他的计划也堪称惊奇,但可惜慈禧太后最后没有同意他的方案。

湘军名将刘长佑曾提出一项灭亡日本计划,为何不被采纳?

 

那么,慈禧太后为何不同意刘长佑灭亡日本的计划呢?他的计划具备可行性吗?

慈禧太后不同意刘长佑灭亡的计划,并不是因为她担心清朝打不过日本,恰恰相反,她觉得那时候清朝十分强大,日本只不过是个弱小的岛国罢了。

而慈禧太后之所以觉得清朝强大,是因为在此之前,左宗棠收复新疆,并通过谈判迫使沙俄帝国低头,将伊犁大部还给清朝,这是何等威武之事!

不过,慈禧太后认为清朝虽然强大,但也不是说打仗就打仗的,日本只不过是个撮尔小国罢了,攻占琉球只是一种试探,并不代表它就敢攻打朝鲜乃至中国,何必因为这样的小事而劳师动众,越洋攻打日本呢?

再一个就是,慈禧太后认为刘长佑将局势夸大了,毕竟刘长佑之前曾是湘军将领,而朝廷与湘军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谁能保证刘长佑不是在利用日本来把水搅浑,从而争权夺势呢?

湘军名将刘长佑曾提出一项灭亡日本计划,为何不被采纳?

 

尤其是当时湘军势头正盛,地方督抚大多出自于湘军,如果按照刘长佑的计划实施,真的将日本给消灭了,那湘军岂不是要骑在慈禧太后头上拉屎了,这是她能忍的吗?

所以,为了稳固自身统治地位,不让湘军进一步做大,慈禧太后也不会同意刘长佑的计划。

更为重要的是,慈禧太后不愿意再出钱了,之前收复新疆的钱粮都是贷款来的,如果再攻打日本,哪儿来的钱呢?

尤其是那时候国内起义不断,花钱的地方上实在是太多,而百姓民不聊生,已经没办法再交更多税给朝廷了,朝廷只能勉强维持,如果再拿出钱攻打日本,慈禧太后怕是要去吃土了。

其实,当时不光是慈禧太后反对刘长佑的计划,朝廷也不是很支持,主要考虑的问题不是水军的能力,而是担心后援能力不足。

湘军名将刘长佑曾提出一项灭亡日本计划,为何不被采纳?

 

当时清朝最厉害的水军是福建水师,是左宗棠在1860年建立了,拥有很多现代化舰艇和武器装备。

但一些大臣认为,福建水师如果远赴日本作战,那么就必须要强大的后援才行,不然就是攻下了日本,也无法长期驻守。

但问题是,当初福建水师创立的目的就是巩固国防,没考虑过远距离奔赴他国作战,根本没有建立完善的后援机制,所以朝廷认为不能让其攻打日本,这太冒险了,一旦失败那代价可就大了。

说完刘长佑灭亡日本计划未被采纳的原因,我们其实也可以发现,如果真的按照他这个计划去实施,其实难度还是挺大的,但也不是完全没有一战的可能,就看清廷是否有足够的认识了。

而事实证明,清朝当时确实没有意识到日本的威胁,直到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清朝才意识到刘长佑的计划是多么高瞻远瞩,但为时已晚了!

湘军名将刘长佑曾提出一项灭亡日本计划,为何不被采纳?

 

假如清朝当时真的按照刘长佑的计划攻打日本,会将日本灭亡吗?

虽然刘长佑的计划很美好,但清朝想要灭亡日本也是很难的,且不说清朝没有打一场大仗的钱,就是有,单从军事角度而言也很难成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刘长佑对日本的真实实力认识还不够,那时候日本已经接近工业革命末期了,武器装备比清朝先进,尤其是日本海军十分强大,这在1895年甲午海战中就看得出来。

并且,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对军事建设的投入占到了财政收入的将近一半,这样的力度在清朝是不可能的,所以发展的不对等也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了,也不怪刘长佑对日本认识不足,因为在此之前日本一直在闭门造车,清朝很少有人知道日本有对外扩张的野心,而且日本很早就开始加大投入整兵备战、制造先进的武器装备了。

湘军名将刘长佑曾提出一项灭亡日本计划,为何不被采纳?

 

第二,清朝没有能够担当大任的将领,尤其是善于海战的将领,至少没有一个将领证明过自己的能力。

而且,到晚清时期,清朝能够打仗的将领几乎都是汉人,但问题是清廷对汉人不放心,不愿意重用,太平天国时期也是不如此,只不过后来没办法才让汉人搞团练罢了。

如果清朝攻打日本,清廷也不愿意使用汉人,道理其实很简单,清廷担心汉人跟日本勾结在一起来反对自己,尤其是在各地汉人起义不断的情况下,就更是如此了。

并且,大家别忘了,后来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的就是为崇祯帝报仇的旗号,你说清廷能不担心汉人吗?

所以,即便是像刘长佑这种能打仗且有战略思考的人,清廷也不敢用,清廷之前为何不敢用他对付法国人,也是有此考虑的。

湘军名将刘长佑曾提出一项灭亡日本计划,为何不被采纳?

 

第三,跨洋攻打日本,元朝在建立之初也干过这事,但最后几次都失败了,倒不是说元朝军队能力弱,而是对日本海域不熟悉,还遇到了恶劣天气,再加上日本本就是个易守难攻的地方,确实难以攻打。

虽然时代不同,但道理是一样的,清朝如果出兵日本,军事实力必须要远大于日本,而且必须考虑到各种不利因素并将其解决才行,清朝有这个能力吗?

再者说了,日本这个地方地形特别复杂,民风也比较彪悍,为了保卫家园可以玩命,清军上岛后能认得清路吗,能跟日本人一个个去拼命吗?只怕是最后战胜了日本,也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吧!

湘军名将刘长佑曾提出一项灭亡日本计划,为何不被采纳?

 

所以说,刘长佑灭亡日本的计划听起来很美好,但要实施是很难的,而且未必能取得好的结果。

不过,刘长佑这个计划还是值得称赞的,毕竟能够看清日本的真实面目,并采取主动出击、防范于未然的策略,在当时可没几个人。如果刘长佑有机会将计划稍加完善,再将目标缩小一点点,或许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但可惜的是,尽管刘长佑是出以爱国心才一再上书朝廷阐述自己想法的,但因为种种原因,朝廷对他更加疏远了,自他返回家乡养病之后,就就再也没有被起用了,一直到1887年他69岁去世,也没能再有机会为国家效力。

因此,从刘长佑的个人遭遇我们也可以发现清朝之所以灭亡的一些原因,如果清朝能够多任用几个像刘长佑这样的人,不说称霸世界,起码多活几年那是肯定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