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八王议政时,老十三躺在担架上为何还能控制兵权?你怎么看?

用户 趣野杂闻 的回答

对于《雍正王朝》中的这个情节,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

《雍正王朝》里八王议政时,老十三躺在担架上为何还能控制兵权?你怎么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个情节的历史背景。事实上,在清朝早期,皇帝的权力并没有得到完全的确立。与此同时,后宫内的权力争斗,还有一些官僚阶层的反对,也经常影响到皇帝的决策和统治。这个时期的八旗制度是清朝的重要制度之一,它是清朝军事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核心。而在这个背景下,八旗中的五旗侍卫都是皇帝的亲信,拥有重要的军事力量。因此,在八王议政的时候,五旗侍卫的态度和举动对于局势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雍正王朝》里八王议政时,老十三躺在担架上为何还能控制兵权?你怎么看?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老十三为什么能够控制兵权。在剧中,老十三一直是一个心机深重的角色,他能够巧妙地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关系,进攻和打败其他王爷,最终获得了皇位。而在八王议政的时候,他通过控制五旗侍卫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为他和五旗侍卫的关系比其他的王爷更加紧密,而其他的王爷并没有很好的掌控这些亲信军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老十三能够凭借自己的影响力和威望来控制五旗侍卫,从而影响兵权。

《雍正王朝》里八王议政时,老十三躺在担架上为何还能控制兵权?你怎么看?

 

然而,这个情节的真实性还存在争议。在历史上,关于八王议政的细节和真实情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记录,因此,这个情节在剧中可能出现了一些夸张和虚构的部分。此外,老十三在担架上控制兵权的情节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逻辑矛盾,这也可能会引起一些观众的质疑和批评。

《雍正王朝》里八王议政时,老十三躺在担架上为何还能控制兵权?你怎么看?

 

总而言之,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这个情节确实存在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但是它本身存在一定的逻辑矛盾和夸张,需要我们进行整体思考和分析。这样的情节也让人们更关注历史的真相和对历史事件的解读。

《雍正王朝》里八王议政时,老十三躺在担架上为何还能控制兵权?你怎么看?

用户 杨角风发作 的回答

我来回答!

《雍正王朝》里八王议政时,老十三躺在担架上为何还能控制兵权?你怎么看?

 

一、

先解释一下这件事发生的背景:

雍正帝即位以后,大力推行新政,新政主要包含从原先的人头税制度变成了摊丁入亩,把原先士绅不用当差不用纳粮改成了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再有就是火耗归公。

前面我们也解释过为什么要改革,就是没钱嘛,如果按照人头税收税,那么富人跟穷人交的钱一样多,穷人只能卖房卖地,富人再买房买地,最终的结果是贫富差距异常大。毕竟那时候主要农业为主,所以摊丁入亩这个政策还是非常有利发展的,只不过伤害的是有很多房子很多田地的人。

再有就是士绅一体纳粮,本来那时候的秀才啊,举人啊,都不用当差和纳粮的,但是这项政策出来以后,不管你是谁,都需要交税,这次伤害的几乎是所有的读书人和官员以及满人。

火耗归公这个政策主要是减免税负的,因为那时候运输粮食和银两是有损耗的,这个损耗是算到老百姓头上的,所以各地方就胡乱多收税。而雍正帝即位后把这项损耗算到公家,这样地方官员就不能以此为由搜刮民脂民膏了。

这三项新政田文镜和李卫搞的非常红火,尤其是田文镜,于是雍正帝打算表扬田文镜的同时,继续乘胜追击,去整顿一下旗务。

而这项政策一出,雍正帝等于是把所有能得罪的人都得罪了,而老八胤禩也忍无可忍,联合四大旗主,还有弘时和隆科多,玩了一次八王议政逼宫。

在逼宫发生的当天,老十三胤祥躺在担架上去上朝,结果无意中听到了弘昼的一句话,感觉不妙的他马上去了丰台大营。

《雍正王朝》里八王议政时,老十三躺在担架上为何还能控制兵权?你怎么看?

 

二、

那么老十三胤祥明知丰台大营已经被老八胤禩的人控制,他一个病秧子之体去了,怎么有信心控制局面呢?

这就需要我们分析老十三胤祥对军队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

雍正朝的老十三胤祥是怡亲王,对京外两营的军马有绝对的控制权,除了皇帝,他最大。即使在康熙一朝,老十三胤祥对丰台大营的控制力也是不一般。

在康熙帝弥留之际,老四胤禛就跟邬思道商量,看看是否能让老十三胤祥指出军队中哪些人可用。

当时的邬思道就给老四胤禛分析道:

“十三爷多年带兵,现在的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和步兵统领衙门,一半的军官是十三爷使出来的。”

而当老四胤禛骗过看守被圈禁的老十三胤祥的小太监后,跟老十三胤祥碰面,此时被关押了十年之久的老十三胤祥仍然说出只要把他放出去,老八胤禩再多的人马他也不怕。

能有这底气说这话的人,自然有足够的信心控制京郊兵马。

再有就是老十三胤祥控制军队的人有一套自己的手段,比如雍正帝即位当天,老十三胤祥飞奔到丰台大营。老十三胤祥对那些人的分析是十分恰当的,人嘛,无外乎追名逐利,哪条路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那就选哪条路。

所以当时老十三胤祥对付那些人他是采取的,对造反的将军恐吓,如果仍然不服,则杀,对于意志不坚定的将领予以拉拢,而对于自己这边的将领马上升官奖赏。就这样,几乎不费吹灰之力,老十三胤祥就接管了丰台大营。

《雍正王朝》里八王议政时,老十三躺在担架上为何还能控制兵权?你怎么看?

 

三、

等到了雍正朝,老十三胤祥对京郊二营的控制力更强。

有人可能会有疑惑,雍正帝是出了名的小心谨慎,难道他不防老十三胤祥吗?

如果说一开始他确实有点防备的话,自从那次老十三胤祥总是和棋以后,他们算是达成一致了,也确信老十三胤祥是值得信赖之人,那之后,才放心大胆的给了老十三胤祥京郊和京城的兵权。

而且老十三胤祥是绝对的忠诚,用张廷玉对雍正帝亲口说的话讲:

“十三爷曾和我说起过这事,军队乃朝廷社稷干城,无论王公大臣,不得擅自拥兵。”

而老十三胤祥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雍正帝即位以后,军中再有任何的任免,都是需要雍正帝亲自下旨,这样的话,提拔的将领没有不对雍正帝感恩戴德的,无形中也增加了雍正帝对军队的控制力。

在老八胤禩派人共管丰台大营和西山大营的时候,一个提督说:

“军队的防务没有圣旨,或是十三爷的手令,末将不能擅自接受。”

面对几个王爷的指责,另一个提督更加直接:

“末将直接听命于十三爷,这是皇上钦定的!”

由此我们得出结论,丰台大营和西山大营,只有雍正帝的圣旨和老十三胤祥的手令管用,当然两个人亲临的效果更加好。

《雍正王朝》里八王议政时,老十三躺在担架上为何还能控制兵权?你怎么看?
《雍正王朝》里八王议政时,老十三躺在担架上为何还能控制兵权?你怎么看?

《雍正王朝》里八王议政时,老十三躺在担架上为何还能控制兵权?你怎么看?

 

四、

那么雍正帝最担心的是什么?

雍正帝最担心的不是自己的安危,而是老十三胤祥的安危,老八胤禩派人共管丰台大营和西山大营,靠的仍然是雍正帝的圣旨,只不过这个圣旨是从弘时和弘昼的嘴里说出来的。

也就是说两个大营的提督安排军务仍然是认为在按圣旨办事,而老十三胤祥的到来,就告诉了他们,雍正帝根本就没下这样的圣旨,估计那两个提督得气坏了,恨不得扒了那几个参将的皮。

即使老十三胤祥没有去丰台大营,只是坐在大殿上,两个大营即使开到了京城,那么一见到老十三胤祥或者雍正帝的面,也就真相大白了,自然不会听从几个外来参将的指挥。

有人提到四个王爷还带了四千兵过来,可是这四千兵,跟两个大营的几万兵比起来,少的可怜,不值一提。

再有就是隆科多的步兵统领衙门的兵了,其实隆科多也是归老十三胤祥管的。隆科多根本控制不了九门的兵,他们也不会听他的造反,不然的话,老十三胤祥根本出不了城。

所以隆科多的战略更像是威慑,带着几百个亲信就想威慑雍正帝?

他还是嫩了点,老十三胤祥一到,他的那些亲信兵团全部倒戈,紧紧围绕在老十三胤祥身边了。

前面的文章中有人评论到,要是把隆科多惹怒了,可以进殿杀皇上的,所以雍正帝怕他。

其实他的兵根本就进不了大殿,即使敢进,也没有兵会跟着他造反的,这是灭九族的罪过,即使成功了,他们这些兵也不会有好下场。参考杀害魏国曹髦被成济弑杀,那时的司马昭已经掌控大局了,还不是以杀害国君罪名杀了成济两兄弟。

《雍正王朝》里八王议政时,老十三躺在担架上为何还能控制兵权?你怎么看?

 

更何况还有图里琛这个猴精猴精的人在身后注视着隆科多呢,所以隆科多前脚刚走,后脚就被图里琛的人盯住了。

这个剧情主要是衬托老八胤禩的计谋,还有就是雍正帝跟老十三胤祥的感情了,别忘了雍正帝真正迁怒于老八胤禩,就是因为老十三胤祥的死啊……

当然,老十三胤祥躺在担架上还能控制兵权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八王议政逼宫,其实是雍正帝设下的圈套,老十三去不去丰台大营,都不影响最终结局。

因为八王议政逼宫,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局,这个局倒逼着老八胤禩往里面跳……

《雍正王朝》里八王议政时,老十三躺在担架上为何还能控制兵权?你怎么看?

 

五、

雍正帝经历过的最危险的一事件,就是老八胤禩联系八旗王爷玩了一次“八王议政”逼宫大戏。

在这个剧情中,雍正帝对图里琛下了命令:

“调两棚御林军来!”

这句话其实是错误的,清朝并没有御林军,而杨角风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难道《雍正王朝》这部剧的编剧没有发现这个错误吗?

后来一想,不对,这部剧太经典了,怎么可能会出现错误?雍正帝说这句话,肯定蕴含着其他的意思。

既然我们正推推不动,那么我们就通过结果来反推一下:

前面我们也讲过了,图里琛的职位是御前侍卫总管,是不归隆科多管理的,所以,他的一千多侍卫不可能被更换。

可是他却跟雍正帝说自己的兵被隆科多调换了,单从当时的剧情来分析,图里琛明显的就是投机倒把分子,眼看老八胤禩的人得势,于是也这样说,如果后来老十三胤祥没有来,很有可能图里琛会背叛雍正帝。

如果是这样的话,雍正帝定然不傻,而且又是心狠手辣之人,一个存在怀疑的御前侍卫,经历了这件事以后,怎么可能继续在雍正帝身边当差,而且还颇受信任?

《雍正王朝》里八王议政时,老十三躺在担架上为何还能控制兵权?你怎么看?

 

六、

所以,图里琛明明手里还有兵,而且还跟隆科多的兵对峙着,他说自己的兵没了,显然是在说谎。

如果是他自己的主意说谎,那么雍正帝日后自然不会再信任他。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雍正帝允许他说的谎,只有这样,才能解释清楚这一系列的事情,才能解释“御林军”的暗语。

作为睿智的雍正帝,面临带兵进京的八旗王爷,不可能不防,况且他手里还有粘杆处的秘密组织。而且军队换防这么大的事情,难道仅仅凭借五阿哥弘昼的一句话就能完成?

要知道,最早对这件事提出异议的是老十三胤祥,他对老八胤禩负责八旗王爷整顿军务事宜,对雍正帝提出了自己的担忧,结果雍正帝只说了一句话:

“让他去办,翻不了天!”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雍正帝早已经做好了部署,把能考虑到的所有因素都考虑了一个遍了,不然的话,怎么可能敢这么信誓旦旦的回复老十三胤祥。

即使雍正帝只是随便说说,可是以他多疑的性格,不可能不派人监视这些王爷,这些王爷一跟老八胤禩接触,就已经有人汇报雍正帝了。

《雍正王朝》里八王议政时,老十三躺在担架上为何还能控制兵权?你怎么看?

 

七、

有人说,雍正帝费这么大的劲,到底图的什么?

其实很简单,雍正帝一直想要找到老八胤禩的把柄,可是老八胤禩异常聪明,虽然有时候也跟雍正帝作对,可是迟迟抓不到有力证据,也难以处置他。

不要以为这几年雍正帝跟老八胤禩和平相处的很融洽,其实一点都不融洽,很多时候老八胤禩拿先帝来压雍正帝,比如关于满人自己种地的事,老八胤禩:

“凡是圣祖仁皇帝定下来的事都不可更改!”

隆科多附和,马齐表态从长计议,张廷玉不表态,等支走了众人后,张廷玉当着雍正帝的面哭起来,这让雍正帝非常难受,做皇帝做到这个份上,换谁谁不憋屈?

所以,除掉老八胤禩,迫在眉睫,不然雍正帝的所有新政推行,老八胤禩都会从中作梗,难以有力实施。

而雍正帝跟老十三胤祥的对话也暴露了这一点:

“这个人啊,一向水深难测啊,正好借这件事看看他心里头,究竟是些什么打算?要是脓包,迟早得挤了他!”

这就说明,从老八胤禩接下了整顿旗务的事务后,雍正帝对他的360度监视就没有停息过。

《雍正王朝》里八王议政时,老十三躺在担架上为何还能控制兵权?你怎么看?

 

八、

雍正帝面对老八胤禩整顿旗务一事,做了如下的安排:

先是不让弘历参与该事,怕他卷进去,并且把弘历派往了江南李卫处。李卫,不用说,雍正帝的铁杆臣子,在这个节骨眼上把他派往李卫处,并不简单的是为了体恤民情,更多的是逃离是非之地。

其实弘历在剧中还是比较正直的人,从他替李袚求情就能看出,他还算仁慈,雍正帝就怕他留在京城,这个仁慈还存在,从而误了大事。

第二件事,则是让弘时跟随老八胤禩一起处理此事,为什么派弘时?

其实这个问题在科场舞弊案的时候雍正帝就怀疑弘时了,借助此事也看看弘时对弘历有没有威胁,如果弘时跟老八胤禩一伙的,那么这件事以后,一起拿下,给弘历铺路。如果弘时迷途知返,拆穿了老八胤禩,那么弘时还是可以留下的。

所以老十三胤祥听完雍正帝的安排,说了一句:

“遇到皇上这样的一个好父亲,弘历真是有福啊!”

这句话说的真是让人费解,把弘历派出去怎么就成了好父亲了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经历过九子夺嫡的激烈争夺后,雍正帝对皇位的继承人保护的很恰当,避免了兄弟之间的厮杀,老十三胤祥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就是兄弟之间厮杀,所以雍正帝自己当坏人,给弘历铺路,这符合一个好父亲的角色。

《雍正王朝》里八王议政时,老十三躺在担架上为何还能控制兵权?你怎么看?

 

所以,前面说了御林军,很可能是跟雍正帝跟图里琛的暗语,因为当时的情景是老八胤禩一伙露出了本来面目,所以雍正帝故意说御林军,图里琛接到这个指令后,则装傻说御林军被隆科多接管,目的就是进一步暴露现场人们的政治倾向。如果雍正帝说的是调侍卫过来,那么图里琛自然就带着侍卫前来了……

别忘了剧中雍正帝挨个的看在场的大臣,心中还在默念哪个是忠臣,哪个不是,目的也是为了下一步清算做准备。

等到弘时终于跳出来举报弘昼后,雍正帝愣了一下,然后打了弘昼一巴掌,这是他痛心的表现,表面上打的是弘昼,其实打的是自己,没想到弘时真的会跟老八胤禩搞一起……

《雍正王朝》里八王议政时,老十三躺在担架上为何还能控制兵权?你怎么看?

 

只是,老十三胤祥本来没有在这个局中,他却主动替雍正帝解围,结果重病不治。这才是让雍正帝心痛不已,怪自己没有看护好十三弟的原因啊!

用户 日慕乡关 的回答

《雍正王朝》中八王议政是十分精彩的一段情节,但主要镜头都集中在朝堂之上雍正与八爷党的交锋,老十三躺在担架上夺回兵权被设定为辅助线,一带而过。《雍正王朝》里八王议政时,老十三躺在担架上为何还能控制兵权?你怎么看?

但这条辅助线却是雍正逆袭的关键,印证了毛主席那句名言:枪杆子出政权。

奄奄一息的老十三有何本领,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兵不血刃的解决叛乱?这里看似简单,实则牵出了中华民族千古不变的官场潜规则:山头!

权力是什么?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解释,权力是制度规定下的责任划分,规章制度规定了权力的范围和大小。

但在皇权社会,权力却是由另外两层含义构成。

一则是职位赋予的有形权力,各色朝廷命官,分工不同,权力不同,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就是这个道理。《雍正王朝》里八王议政时,老十三躺在担架上为何还能控制兵权?你怎么看?

还有一则就是源于个人魅力和人脉关系的无形权力,权力的大小不再局限于现有的地位职责,而是建立在人心中的号召力。

古代社会主考官是个十分重要的职位,做了主考官意味着当年的所有考生都是自己的学生,所谓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就是这个道理,上级需要下级扩展自己的权力,贯彻自己的意志,下级需要通过上级来改变自己的仕途,得到提拔的机会。

基于这种特殊的依附关系,双方结成了无形的利益集团。而有了这层关系,即便是上级归隐一方,或是获罪免官,依然能够呼风唤雨。

这种存在于特定群体内的号召力,便是山头。《雍正王朝》里八王议政时,老十三躺在担架上为何还能控制兵权?你怎么看?

十三阿哥无疑是个非常有魅力的皇子,他早年率军出征,战绩卓著,不仅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嘉许,也受到了将士的爱戴,纵然他已离开军队,但与将士的联系并未中断。雍正继位前就曾拜访被圈禁的十三阿哥,希望他们举荐信得过的将领,以防万一。

雍正上位以后,十三阿哥荣宠至极,虽然电视剧中并未做交代,但昔日的老上司官场得意,老部下自然受益匪浅,即使双方并非直接隶属关系,却丝毫不影响十三阿哥的号召力。

八王爷利用铁帽子王进京的机会夺去了丰台大营的兵权,也是基于自己的号召力,但他的地位比不上皇帝,所派遣的人马影响力有限,十三阿哥一到,就被压制住,兵权顺利回到雍正手里。《雍正王朝》里八王议政时,老十三躺在担架上为何还能控制兵权?你怎么看?

雍正信任老十三,同样是基于这种号召力,据史书记载,两人从小就关系融洽,年长些雍正负责教育十三弟,雍正很爱护这个弟弟,十三阿哥也十分尊重四哥,两人的友谊维持了一生。

特殊的情谊赋予是双方更大的信任权限,雍正谁都不信,却对老十三知无不言,而十三阿哥也是实心办差,处处为皇帝分忧解难,这才有了八王议政上的那一幕。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