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第一大将狄青为何惨死?

用户 秦远思 的回答

早期,在抵御西夏入侵中,屡立战功。并受到范仲淹等人的热心提携。

入朝廷,担任枢密使,依然取得夜袭昆仑关、平叛侬智高的胜利。后遭受诸多心底狭窄、杞人忧天的文官的排挤,贬到陈州,心情郁闷而逝。

总体上看,他还是比较成功的。出将入相、建功立业,青史留名。在北宋中期重文抑武那样的国情下,相当不容易。

北宋第一大将狄青为何惨死?
北宋第一大将狄青为何惨死?

用户 澜石记 的回答

首先要说狄青不是北宋第一大将,他前面的曹彬才是宋朝第一良将,为统一天下立下赫赫战功。而且,狄青也没有惨死。

说起狄青,就要说宋朝的国策“崇文抑武”,从北宋到南宋都如此。宋太祖总结了唐朝灭亡和五代十国的教训,为防止武将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威胁皇位,对昔日的大将们“杯酒释兵权”。同时,宋朝设立执掌调兵权的枢密使,一般都由文官担任。宋朝奉行“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武将的地位是不如文臣的。宋仁宗时,狄青出任枢密使,被文臣们猜忌,纷纷弹劾他,导致他被外放,抑郁而死。

北宋第一大将狄青为何惨死?

历数宋朝的武将,曹彬被誉为第一良将,其后就数狄青了。狄青早年刺面从军,在与西夏的战争中,他蒙面出战,冲锋陷阵,屡立战功,是让西夏人望风披靡的“面涅将军”。经略使范仲淹提携狄青,传授他《左氏春秋》,对他说:将帅不知古今,就只有匹夫之勇。狄青由此奋发读书,通晓兵法,成为名将,被一路提升,一直做到马步军副都指挥使。按说狄青到这步应该打住了,但宋仁宗非常赏识狄青,又提拔他担任枢密副使。

北宋第一大将狄青为何惨死?

那时,广西的蛮族首领侬智高举兵叛乱,宋军围剿不利。宋仁宗很忧虑,问宰相庞籍谁能挂帅平叛,庞籍举荐了狄青。第二天,狄青对宋仁宗表示:臣是行伍出身,愿意杀敌报国,把叛贼的脑袋砍下来带回京城。有大臣对宋仁宗说:狄青是武将,不能让他单独领兵。庞籍则说:狄青惯于带兵,如果用文臣当他副手,肯定会让他受限制,导致号令不一,不如不派。于是,宋仁宗下令前线将士都由狄青统辖。这是破例了,以往宋军都有监军。

狄青还阻止了一件事,那就是借外兵参战。原来临近的交趾希望出兵,帮助宋朝平叛。宋朝为交趾兵准备了粮草,还拨了军费,许诺事后再厚赏。狄青随即上奏道:交趾数万人马来支援,未必出于真心。一个侬智高就能横行两广,让朝廷难以应付,如果借来的兵贪得无厌,再趁机祸乱,又怎么抵挡。借兵消灭内寇,对我朝是不利的。狄青的建议非常有道理,唐朝就是借兵平叛,形成了新的藩镇。宋仁宗采纳了狄青的意见,下令停止借兵。

北宋第一大将狄青为何惨死?

狄青统兵进发,有部将擅自出战而兵败,被狄青斩首。安抚使余靖检讨自己的罪责,狄青却说:带兵打仗这种事,你们文臣是担不起的。这话很震慑人,部将们两腿都打颤了。接下来,狄青大军与贼兵对垒,两军交锋,宋军右路主将战死,安抚使孙沔等人吓得脸色都变了。狄青却临危不乱,令旗一挥,两路骑兵一齐杀出,贼兵不知所措,大败而走。狄青率军乘胜追击,直捣敌巢,把贼兵的尸体铸成京观。同时,狄青招抚被贼兵胁迫的百姓,叛乱被平息了。

北宋第一大将狄青为何惨死?

捷报传来,宋仁宗大喜,要提拔狄青做枢密使,被宰相庞籍阻止了。狄青得胜回朝后,宋仁宗为他摆酒庆贺,之后还是提拔他为枢密使。这是狄青仕途的顶峰,也是他下滑的原因。在出任枢密使的四年里,狄青居功自傲。每当狄青出现时,士兵们纷纷指着他夸奖。士兵们得到衣物和粮食后,都说:这是狄爷爷赏赐我的。这样的狄青受到谏官的多次弹劾,甚至把他妖魔化,说他家的狗长角,多次发光,建议把狄青调出京师,但宋仁宗都没有答复。

北宋第一大将狄青为何惨死?

压倒狄青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京师发大水,狄青举家搬到相国寺,住到了佛殿上。这种行为不仅武断,而且极大地损害了他的形象,百姓们议论纷纷。时任宰相文彦博建议宋仁宗外放狄青,宋仁宗说狄青是忠臣,不该这样对他。文彦博说:宋太祖赵匡胤不是周世宗的忠臣吗?就因为拥有军心,后来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宋仁宗沉默了,外放狄青到陈州。

北宋第一大将狄青为何惨死?

狄青感到委屈,到中书省去争辩。宰相文彦博对他说:没有别的,因为朝廷怀疑你。狄青吓得不寒而栗,他感到自己犯了朝廷的大忌。狄青到陈州后,朝廷仍不放心,每个月派人去看他二次。狄青整天担惊受怕,嘴上生了毒疮,不到半年就去世了。

狄青如此下场,固然有他个人的原因,但根本上还是宋朝“崇文抑武”的国策决定了他的命运。在狄青之后,宋朝有名的将领就是种家将了,在宋钦宗时也得不到充分信任,想用的时候已晚了。南宋时有中兴四将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他们英勇抗金,保住了南宋江山,后来都被收回兵权。尤其名将岳飞所部号称岳家军,他执意北伐光复中原,反对朝廷议和,还过问皇储之事。结果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成为千古奇冤。

北宋第一大将狄青为何惨死?

用户 秉烛读春秋 的回答

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包拯是宋仁宗的红人,大家应该看过电视剧《包青天》吧?“打龙袍”一出戏,包拯都敢打宋仁宗的龙袍,可见君臣关系非同一般,不用我介绍,大家也能知道包拯是一个忠臣,嫉恶如仇。

北宋第一大将狄青为何惨死?

令我奇怪的是,和他同朝为官的武将狄青被文官集团冤死,我没见过和听说过包拯为狄青打抱不平,因此我对包拯的人品打了一个问号。

都说包公嫉恶如仇,为何关键时刻不仗义执言力保狄青?看着他被冤死。

狄青(1008~1057)是北宋著名的武将,他比文官之首的包拯小九岁,从政的时间差不多。狄青被冤死5年后,包拯也过世了。

如果说二人在朝中没有交集,我估计没人信。

狄青被冤死的经过是这样的:狄青从小很调皮,属于问题少年,年轻时候因失手杀了人,被官府关押起来判了刑,还在他脸上刺上了字。

这等于说留下了案底,一看他脸上的字就知道他曾经是个囚犯。刑满以后他当了兵,由于打仗不要命,逐渐脱颖而出,由“小兵到将领”狄青经过了十年的磨练。

值得一提的是,狄青打仗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每次冲锋陷阵,他都带上一张铜制的面具,因此人送绰号“面涅战神”。

北宋第一大将狄青为何惨死?

带着面具打仗确实很拉风,历史上戴面具打仗的都是牛人。这样一来就引起了文官范仲淹的注意,范仲淹在朝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官员,经过他的推荐,狄青被宋仁宗赏识,加封其为马步军副指挥使。

当时宋仁宗对狄青说:“你在朝中做官了,把你脸上的字让御医给你消了吧?”

狄青说:“多谢皇上的关心,我看就不必了,这些字更能激励我为国家效力。”

范仲淹的提拔,皇上的赏识,使狄青的仕途进入了快车道。

两年后由于战功卓著,狄青升任为枢密副使,这个职位岳飞也曾经做过。

在狄青仕途顺风顺水的时候,考验他的时候到了。原来广西族人侬智高叛乱,朝中的一些能征惯战的将领都被侬智高打败了。

这时作为枢密使的狄青临危请命。宋仁宗也知道无将可派了,于是嘱咐他说“胜败在此一举”,狄青说,“皇上尽管放心,静待胜利的喜讯”。

狄青率军出发了,话说着容易,要想打败侬智高谈何容易,有句话叫做“强龙不压地头蛇”,侬智高利用对地形熟悉,屡次打败了宋军,不管那么多了,为今之计就是想法打败侬智高。

狄青一路走一路想计策,将士们士气很低落,怎样提振士气呢?

走着走着他看到了一座庙,一条妙计突然出现在他脑海中。狄青对手下的将领们说,咱们进庙占卜一下,正好我身边带着100枚铜钱,将士们一听纷纷说:“这办法不错”,呼啦啦都进了庙。

狄青不慌不忙,从兜里掏出100枚铜钱,对将领们说,我撒出100枚铜钱,如果字儿向上,就说明这次进军顺利。

说完,狄青把100枚铜钱撒在了地上,神奇的是铜钱全部字向上,这说明进军十分顺利,将士们高兴的蹦着跳着。

狄青接着说,大家先别高兴,先用铁钉把每个铜钱钉住,然后用红布盖上,等咱们得胜归来再收铜钱。

北宋第一大将狄青为何惨死?

将士们士气大涨,一鼓作气就消灭了侬智高。

等凯旋归来再次来到那庙时,众人揭开布把铜钱捡起来一看,铜钱两面都是字,众人随即哈哈大笑,原来狄青为了提振士气耍了一个小把戏。

这次成功平叛,让狄青收获了更大的荣誉,他成了武官之首。

在宋朝文官和武官总是在掐架,宋朝的国策就是压制武官——抑武扬文。

此时文官之首的丞相文彦博不高兴了,他不能看到武官压他一头,于是他就向宋仁宗进谗言说:“皇上,我听说狄青自恃有功,十分骄横,士兵们都很感激他,说军衣、军粮都是狄爷赐给的,陛下小心狄青架空和谋反!”

宋仁宗一听连忙摆手说,“不会的,狄青是我手下的忠臣,他怎么会架空和谋反我呢?”

北宋第一大将狄青为何惨死?

文彦博直接怼了回去:“太祖皇帝难道不是周世宗的忠臣吗?但他得了军心,最后不是一样发动了陈桥兵变吗?”几句话说得宋仁宗沉默了,仁宗嘴上不说什么,实际是默认了文彦博。

不久,文彦博就罢了狄青的枢密使职务,让他到陈州做了知府。

从枢密使一下子降到了知州,狄青想不通为什么?以为是皇上对他产生了怀疑,他不知道这一切都是文彦博给他挖的坑。

文彦博了解狄青的心思,隔长不短就派人去探望狄青,狄青不明所以,更加担心皇上要对他下毒手,时间一长竟忧郁而死,狄青被吓死了。

看来再厉害的武官也斗不过文官,文彥博利用心理战冤死了狄青。

我能理解文彥博为了权势压制武将,我不能理解的是,当时的包公为什么不站出来为狄青伸张正义,包公是不是见死不救呢?

北宋第一大将狄青为何惨死?

文/秉烛读春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