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梁海战历史真相(鸣梁海战,到底谁是胜利方?历史的真相是什么?)

用户 江湖小晓生 的回答

看《鸣梁海战》的时候,几乎可以把人给看哭了。李舜臣带着12艘破船,击败了日本侵略军的300多艘战舰,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纵观半岛千年历史,能打的将领基本看不到,但是能拿来一顿猛吹的将领,肯定有李舜臣这么一位。毕竟他是历史上唯一以少胜多,击败过日军的半岛将领,那必然是要被吹上天的。

那么事实的真相真的如此吗?不好意思,这事儿根本没法给出准确答案。从半岛人民的角度来说,当然是他们的祖先获胜了,谁能承认自己唯一的战神还是个失败者呢?

但是从战争的结果来看,日本海军的确在鸣梁海战后,占领了半岛的海军基地,也完成了补给任务。这还有啥可说的?你打得再猛,还是把基地给丢了,能算赢吗?

鸣梁海战历史真相(鸣梁海战,到底谁是胜利方?历史的真相是什么?)

 

一、鸣梁海战的背景。

明朝万历年间,日本到了战国末期,各大诸侯也都打累了,本能寺之变中,诸侯扛把子织田信长被杀,丰臣秀吉基本继承了家主织田信长的事业,完成了日本的统一。

那时候战国三杰之一的德川家康,还和司马懿一样,窝在家里等机会呢!他的态度是:你们随便表演,反正最后江山是我家的!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以后,并没有得到满足。他的理想是星辰大海,哦不对,是征服大明王朝。但是前提是要找一个跳板,半岛就成了他们最好的跳板。

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丰臣秀吉出兵15万人,瞬间把半岛的李氏朝廷给打服了。半岛国王赶忙向万历皇帝求援,这就爆发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抗倭援朝。

明朝这边出兵4万,由总兵李如松带领,于第二年便取得了平壤大捷。在此期间,李舜臣也带领半岛海军先后出战4次,都取得了不错的战果。李舜臣本人也因此被封为三道水军统制使。手里拥有110艘战船、110艘斥候船以及1.7万士兵。

按道理说,李舜臣越打越顺,接下来肯定是创造历史的时候了。可没想到,在碧蹄馆之战后,明朝和日本就这么议和了。气得李舜臣几天都没好好吃饭睡觉,整天念叨着这是日本的计谋,可惜他说了不算。

鸣梁海战历史真相(鸣梁海战,到底谁是胜利方?历史的真相是什么?)

 

果不其然,万历二十四年,修正完备的日本卷土重来,这回他们出动了14万大军,准备十分充分。但是在此之前,日本方面的先锋主将小西行长认为,必须要提前除掉李舜臣才行。由此也可以看得出,李舜臣的确很能打。

小西行长使用反间计果然使得半岛国主将李舜臣抓入大牢,打得半死。还害得李舜臣的老母忧愤去世。虽说李舜臣捡了一条命,可只能以低级士兵的身份继续从军。

解决了李舜臣,小西行长便放开手再次入侵了半岛。抗倭援朝的后半段就此打响。取代李舜臣的是一个叫元均的家伙,这家伙在此前的抗日过程中,就曾经当过逃兵,根本扛不起如此重任。

在漆川梁海战中,元均本人战死,与此同时,他还带着半岛100多艘战船一起沉入海底了。好家伙,直接把半岛的海军给打没了。在这种情况下,半岛国主才想到了重新启用李舜臣。李舜臣差点没一口老血当场吐死。

鸣梁海战历史真相(鸣梁海战,到底谁是胜利方?历史的真相是什么?)

 

二、李舜臣临危受命,鸣梁海战的确不容易。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初半岛海军还有100多艘战船的时候,李舜臣才能和日本海军一较高下。如今战船都被援军带到海里去了,你让李舜臣用什么去打呢?

半岛国主:我不管,现在你是海军总司令了,你看着办吧!

李舜臣:我能说脏话吗?

当然不能,李舜臣只能埋头苦干,他找遍了整个半岛,一共搜罗到12艘板屋船,还有一堆不怎么管用的民用渔船。这时候谁也别嫌弃谁了,能在海里漂的,都得派到前线去。

说实话,当时的李舜臣的确非常不容易,手握12艘战船,要对付日本330多艘战船。这不是闹着玩吗?

就连半岛国主都表示:要不咱们把海军的建制给裁了,你李舜臣带着100多名海军上岸继续报国怎么样?

李舜臣一脸黑线:老大你别闹了,在海里我还能折腾折腾,到了岸上我算哪根葱?

在李舜臣的坚持下,12艘战船就这么奔赴战场了。那么李舜臣为何要把战场选在鸣梁海峡呢?主要是因为这地方水流湍急,而且每隔3小时就改变一次水流方向。最关键的是,这地方的海峡只有300米宽,完全可以做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非常优良的海上天堑。

不过接下来的记载,分歧就比较大了。气势上基本如此,但实际行动起来,真的那么顺利吗?

鸣梁海战历史真相(鸣梁海战,到底谁是胜利方?历史的真相是什么?)

 

半岛方面:

李舜臣先用一条船,把日本海军引诱到了鸣梁海峡,李舜臣把这些日本海军揍了一顿。随后赶来的日本海军,又被李舜臣事先准备好的钢索给困住了,因此又被李舜臣揍了一顿。

这还不够,这帮日本海军倒霉啊,居然又赶上了3小时变换一次的水流。直接导致他们自己的船只互相碰撞了起来,李舜臣又逮到机会,将他们狠狠揍了一顿。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李舜臣击沉了31艘日本战船,击伤92艘日本战船,击毙了8000多日本海军士兵,其中包括日本大名来岛通总。而半岛方面,除了损失七八名海军士兵外,居然没有损失任何一艘战船,堪称奇迹。

鸣梁海战历史真相(鸣梁海战,到底谁是胜利方?历史的真相是什么?)

 

日本方面:

日本大名藤堂高虎带着41艘战船,被半岛的一艘战船引诱到了鸣梁海峡,结果在这里碰上了钢索阻拦。恰好赶上了水流变向,因此日本战舰基本都搁浅了。

在这种情况下,李舜臣带着半岛海军杀来,的确造成了日本海军的重大损失,其中来岛通总在此战中战死,藤堂高虎也受了伤。

不过参加战斗的只有41艘战船,而战死的士兵也只有几十人。等到日本海军的援军来了以后,李舜臣自知不敌,早就跑路了!

由于双方记载不一样的地方太多,因此真不好下结论。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李舜臣在痛击日本海军的当天,就放弃了鸣梁海峡,直接退到了唐笥岛。没多久又往后退,一路退到了于外岛、七山海、古群山岛。

这就很奇怪了啊,如果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不应该继续坚守阵地吗?反倒是把自己的海军基地让给日本海军?日军占领该基地以后,将这里给彻底摧毁了,还俘虏了大量半岛本地人,甚至完成了对稷山日军的补给任务。

说实话,这样的胜利失去了战略意义,更像是打了个埋伏就撤了。战术上取得了胜利,可战略上却无法扭转败局。

鸣梁海战历史真相(鸣梁海战,到底谁是胜利方?历史的真相是什么?)

 

 

总结:想想也是,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奇迹不值一提。

日本海军有300多艘战船,李舜臣手里就12艘,这实力差距不是一丁点大。尤其是在海上,机动灵活性比在岸上差了许多,基本不可能创造奇迹。

因此在这场短暂的埋伏中取得胜利是有可能的,但是李舜臣想要靠12艘战船,击败日本330多艘战船,这是不可能的。这也是李舜臣不断后撤,放弃基地的根本原因。

用户 萨沙 的回答

鸣梁海战历史真相(鸣梁海战,到底谁是胜利方?历史的真相是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10,383 条回答。

鸣梁海战其实是壬辰倭乱中,朝鲜和日本的一场小规模海战。

鸣梁海战历史真相(鸣梁海战,到底谁是胜利方?历史的真相是什么?)

 

朝鲜在战略上失败了,仅仅战术上占到了一点便宜。

鸣梁海战是朝鲜在没有大明水军配合下,独自面对日军的早期胜利之一,所以往往被韩国渲染为鸣梁大捷。

鸣梁海战是公元1597年10月26日朝鲜王朝名将李舜臣与入侵的日本丰臣政权在朝鲜半岛鸣梁海峡的一场海战。

简而言之,李舜臣率领12艘板屋船(朝鲜海军的主力,大型战船,可以搭载上百人),在鸣梁海峡伏击日本海军。

李舜臣是个非常有能力的名将,可惜因为朝鲜朝廷昏庸,他竟然被下狱坐牢,朝鲜海军交给昏庸无能的元均指挥。

结果在元均的胡乱指挥下,朝鲜海军的元均在漆川梁海战中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元均本人也阵亡。

李舜臣能力再强,现在受伤只剩下这点点战船,也是无能为力的。

鸣梁海战历史真相(鸣梁海战,到底谁是胜利方?历史的真相是什么?)

 

所以,李舜臣只能置之于死地而后生,选择在鸣梁海峡伏击。

为什么选择鸣梁海峡?

因为这里是伏击的绝佳场所。这里是岛屿和大陆之间的海峡,水流非常湍急,不适合日本水军那些笨重的军舰航行。同时,这里的潮汐极为特殊,每隔3个小时海水流向就会逆转,只有朝鲜本地人才知道这些。

日本军舰一旦闯入海峡进行战斗,只要潮汐变化后,他们肯定惊恐无比,甚至自行搁浅。

而且海峡宽度仅有200多米,朝鲜陆军也可以用钢索拦住海峡船只进出,用地面火器对军舰进行打击。

战役打响后,对鸣梁海峡情况茫然无知的日本军舰,果然在李舜臣的引诱下闯入海峡。

鸣梁海战历史真相(鸣梁海战,到底谁是胜利方?历史的真相是什么?)

 

李舜臣下令用钢索拦住日本军舰的进出道路,随后使用各种火器进行轰击。

日本军舰不愿意坐以待毙,也用火器进行还击。双方交火没多久,海峡的海水就开始逆流。日本军舰毫无准备,大惊失色下军舰几乎无法控制,互相碰撞,根本无法继续交战。

鸣梁海战历史真相(鸣梁海战,到底谁是胜利方?历史的真相是什么?)

 

李舜臣以12艘军舰,面对300多艘日本军舰,结果击沉30艘,击伤90多艘。日本军舰上的水兵试图跳水逃生,但海峡的水流很急,跳水的日本水兵全部被淹死。此战,日本指挥官来岛通总被击毙。

这就是鸣梁大捷。

鸣梁海战历史真相(鸣梁海战,到底谁是胜利方?历史的真相是什么?)

 

不过,日本史学家并不同意韩国的说法。

经过历史考证,日本史学家认为鸣梁海战并不是什么大捷,因为日军战略上实现目的,战术上损失轻微。

几十艘日本军舰(不是朝鲜说的300艘)攻入鸣梁海峡的目的,是试图摧毁朝鲜海军的基地。鸣梁海战后当天,李舜臣就放弃现有基地撤退,日军随即占领并摧毁这个基地,实现了战略目的。

就战术上,日军确实因为不熟悉地形和水情遭遇了伏击,但伤亡不大。

鸣梁海战历史真相(鸣梁海战,到底谁是胜利方?历史的真相是什么?)

 

日本海军指挥官藤堂高虎率领几十艘中型军舰,冲入海峡中,并没有在火器对射中吃亏。然而没多久退潮海水逆流,导致其中数艘军舰搁浅不能移动,不能作战。

日军唯恐其他军舰也搁浅,只能放弃这些搁浅军舰全力先逃出海峡。日军主力舰队离开后,这几艘搁浅的军舰遭遇朝鲜人围攻,都被击毁,战死水兵数十人,包括来岛通总。

鸣梁海战历史真相(鸣梁海战,到底谁是胜利方?历史的真相是什么?)

 

由于当时已经天黑,日本海军没有敢于夜战,等到第二天杀回来的时候发现朝鲜军舰都已经逃走。日本舰队当天就攻克朝鲜水师根据地右水营和对岸的珍岛。

此次日本军舰只有数艘被击毁,还有一些军舰在火器对射中受损,毁伤军舰总数大约30艘,死亡水兵数十人。

这种损失对于日本海军来说,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所以鸣梁海战应该是日本获胜,朝鲜只是战术上占了一点小便宜而已。

用户 历史吐槽机 的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难回答的,如果你问露梁海战,我可以明确的说是明朝、朝鲜联军赢了,因为有三方史料可以比较。但是这场鸣梁海战只有两方资料比较,战损差距又大的吓人,我实在无法判定准确数字。吐槽机个人的意见是朝鲜赢了,但胜果没有他们吹得那么大,其中曲折我慢慢给大伙扯淡一番。

战役背景——核心在稷山之战

公元1597年,第一次朝鲜之役被逼退兵的鬼子关白丰臣秀吉再次出兵进攻,这一次他吸取了第一次失败的教训,动用大量船只运兵和补给,数千条大小船只往来于日本和朝鲜之间。同时还利用反间计把朝鲜海军名将李舜臣诬陷解职,成了一个小兵。

朝鲜把这次入侵称为“丁酉再乱”,鬼子则叫做“庆长之役”,至于明朝,虽然万历皇帝派了援军,但后来的史家并没有专门命名,通常把两次都叫万历征朝鲜。鬼子从釜山登陆之后势如破竹,在陆地打的风生水起,快速向北推进。

明朝的援军在开战之初放弃了一些城市后,被经略杨镐(就是萨尔浒指挥那家伙)严厉指责,于是麻贵派出手下兵分两路向南进攻,右路的解生很快在稷山附近撞上了鬼子,大战一触即发。鸣梁海战历史真相(鸣梁海战,到底谁是胜利方?历史的真相是什么?)

鬼子这边为了给稷山之战保障后勤,动用了不少船只运输。顺便说一下,当时的朝鲜水军已经全沉水里喂王八了,接手李舜臣工作的元均是个逗逼,日军侵略之初就中了埋伏,在加徳岛附近把168艘战舰全扔了。

无奈之下朝鲜只能再次启用李舜臣,可是这哥们满朝鲜划拉也就找来了13艘板屋船(一种类似楼船的平底大型船只),他就这样带着少量战船来到鸣梁海峡,希望在这里截击日军船队,打断稷山之战中鬼子陆军的补给。

其实李舜臣把战场选在那里挺有说道的,鸣梁海峡的水流湍急,每隔3小时就变更一次海流方向。总宽度只有不足300米,可以借助岸防攻击,甚至可以拉钢索拦截对方船只,可谓天险。鸣梁海战历史真相(鸣梁海战,到底谁是胜利方?历史的真相是什么?)

战役过程——双方完全对不上的资料

朝鲜那边对战役过程记载比较奔放,说10月26日这天李舜臣先派一条船把鬼子水军勾搭到了鸣梁海峡,因为水流湍急,鬼子的尖底船摇晃不止,根本无法打中朝鲜水师,被李舜臣的平底船一通惨虐。

此时拦在海峡中间的钢索起了作用,措手不及的鬼子连追击都做不到,几十炮下去后鬼子大名来岛通总挂掉了。更悲剧的是随后海流突然发生逆转,几百条鬼子船互相撞到一起,李舜臣像打地鼠一样把这帮废材又爆虐一顿。

战后检点一下,日军被击沉31艘军舰,另有92艘损毁至失去战斗力,加上被扔进海里的鬼子,拢共击毙了8000余人。而朝鲜水师无一船被击沉,只死亡34人,堪称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捷。鸣梁海战历史真相(鸣梁海战,到底谁是胜利方?历史的真相是什么?)

而鬼子那边的记载和朝鲜完全不同,连日期都对不上,他们记载战役发生在9月16日。藤堂高虎被朝鲜水师引诱,带着40条中型关船甩开大部队追击到一块陌生海域,结果被钢索拦住了前进速度,又突然遇到退潮,所有船都搁浅在海滩上。

这时朝鲜水师加上陆军围攻了上来,像打地鼠一样将他们痛殴一顿,藤堂高虎受伤,来岛通总阵亡。打到傍晚时分,藤堂水师的援军赶到,李舜臣开始撤退,因水文不熟,鬼子没有进行追击,也退了出去。

次日藤堂高虎再次来到这片水域,没有发现任何朝鲜船只,于是攻克朝鲜水师根据地右水营和对岸的珍岛,并于9月20日进入全罗道,完成了对陆军的补给和支援。基本战略意图实现后,顺利撤了回去。鸣梁海战历史真相(鸣梁海战,到底谁是胜利方?历史的真相是什么?)

吐槽机的看法——三方习惯性吹牛

目前各类史料能够明确的事实有这么几个:

  1. 朝日双方确实在鸣梁海峡打了一仗。

  2. 鬼子大名来岛通总确实在这里挂掉了。

  3. 李舜臣确实只有十几条船。

  4. 李舜臣确实采用了钢索拦江的战术迟滞鬼子追击。

  5. 李舜臣确实一条船都没沉,损失非常轻微。

而双方争议的焦点集中在这么几方面:

  1. 鬼子参战的规模到底多大,朝鲜认为是133条战船加至少200条后勤船,鬼子认为只有藤堂高虎的40条关船。

  2. 鬼子到底损失多大,朝鲜认为8000余人,鬼子记载只有几十人。

  3. 这一战到底对稷山之战有没有帮助,朝鲜认为这一战切断了稷山日军的补给,鬼子记载正常完成了补给。鸣梁海战历史真相(鸣梁海战,到底谁是胜利方?历史的真相是什么?)

咱们就从最关键的稷山之战开始逆推,事情的逗逼在于这场战役也是双方都宣称自己取得了胜利,明军觉得8千对3万还能杀伤大量鬼子是胜利,鬼子觉得自己占领了稷山城也是胜利,虽然那是一座空城。

不过在战斗中有一个细节很值得注意,明军死伤的200多名士兵中大部分是被火枪兵打的,而明军压根就没想到鬼子还有那玩意。那么一个事实就应该可以澄清,稷山的鬼子确实获得了补给,战略上李舜臣并没有完成任务。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第二结论,鬼子补给稷山的水师没有遭到毁灭性打击,起码剩余的船只可以给3万军队补给一次战役的物资,那么123艘船彻底失去战斗力的数字显然不实。但是稷山之后鬼子也只能向竹山方向进攻,向汉阳进攻那路停止了前进,那么失去40以下船只的记载显然也不对。鸣梁海战历史真相(鸣梁海战,到底谁是胜利方?历史的真相是什么?)

依据上面的事实和推测,吐槽机对鸣梁海战的个人结论是李舜臣取得了战术性胜利,但没能完成战略任务,占便宜后为保存有生力量撤退了。他自己损失确实很轻微,但战果也没多大,鬼子损失的舰船应该在50-70艘之间。扯淡完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