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西游记》?

用户 道常无名圣人无为 的回答

解读之一:《西游记》所承载的历史背景

《西游记》常常被列为四大名著之首,年少时因为爱读,曾对此毫不怀疑。

后来,读书多了,又感觉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格局如风云际会,再读《西游记》,叹为观止,似乎再也不是原来读的那本书,再也不是那本以孙悟空为主角的《西游记》了。俨然已经是一部国际关系学的大部头作品了。

如何解读《西游记》?

作为神话小说,《西游记》涵盖之广,从《山海经》、《搜神记》到《封神演义》,从儒、释、道再到传说中的景教等等,几乎所有中华神话传说,都可以在书中找到身影。《西游记》集神话小说之大成,融汇贯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神话世界。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身处明朝中叶。先有郑和舰队七下西洋环游世界,后来才是荷兰、葡萄牙、西班牙殖民美洲。直至1604年,荷兰东方舰队副司令官韦麻朗率两艘大型战舰来到中国海面,漂流到澎湖岛升起东印度公司蓝色骷髅旗。之后,倭寇海盗烽烟四起,荷兰人靠海盗和军队武装经营东亚,大明王朝再无宁日。

如何解读《西游记》?

作为读书人的吴承恩,对这些窗外事,不可不闻、不可不知。因而,从《西游记》文学作品之中,作者的世界地理观和世界人文视界,从小说中大量的信息扑面而来,书中的妖魔鬼怪,何尝不是那个真实世界的独特映像。

又有人别有用心地说:

  • 《西游记》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他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他至多不过有一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这点玩世主义也是很明白的;他并不隐藏,我们也不用深求。

说话之人或早已深谙书中之义,故意掩人耳目而已。

鲁讯先生评曰:

  • “然作者虽儒生,此书实出于游戏,亦非语道,故全书仅偶见五行生克之常谈,尤未学佛,故末回至有荒唐无稽之经目,特缘混同之教,流行来久,故其著作,乃亦释迦与老君同流,真性与原神杂出,使三教之徒,皆得随宜附会而已。”

先生一语中的,儒释道三教合流,在明朝时期真正形成,深入人心,《西游记》即是明证。

然者,以今人现在的阅历来看,《西游记》在三百多年前,中国人已第一次以神仙角度,冷眼旁观当时的世界格局,甚至还预言了当今世界的风云际会——突然想到这一层面,虽大有后人解读《推背图》的那种随宜附会之态,然后的然后,顿觉有豁然开朗的心态。

用户 蒙湘牛 的回答

神话小说“西游记”,经典中的经典,几次翻拍成电视连续剧,深受中外观众喜爱,剧中人物神化形象生动,演译人世间真、善、美,恶、丑、假,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唐僧师徒四人经过种种困难,智斗勇战妖魔鬼怪,团结一致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此剧深刻说明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只有持续努力奋斗,遇到困难决不退缩,最终胜利属于勇往直前、迎难而上的勇者智者。

用户 古城渔樵 的回答

谢邀应答 (如何解读《西游记》?)

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在中国的《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都是人物为本所著!而《西游记》则是以神话传奇故事包罗了人间万象!

关于《西游记》的传说,我七十年代曾听人讲故事说是个才女所作!缘起于皇帝身边的一位重臣文采了得,皇帝一时高兴夸讲了他。不料他很谦虚地说”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一下可激怒了`皇帝老子’,限他三天找出比他文采了得的。

他回到家中闷闷不乐,悔不该谦虚引来大祸!这时他的妹姝问他如何这般?他便说了详情!然后又对妹妹说:”虽然你比我文采好!但你是个女的。” 妹妹说道:”皇帝限你三天找到比你文采好的,又没有说是男的女的。”

三天期限巳到,无奈他只好带着妹妹去见皇帝!皇帝听罢便用”看不到的;听不到的;摸不到的”。为题写文章考试!于是她便用妖、魔、鬼、怪、神写了一部《西游记》。皇帝看后大悦!封赏了他们兄妹。

《西游记》表达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风釆!用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刻画出了世间、社会、人类的各种姿态。并以正义战胜邪恶,善良必竟战胜丑陋,缔造人间美好的文化形象。以文明于世的思想灵魂,给人们留下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真善美的传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