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农村办白事,有一种现象很让人头疼,这就是所说的“薄养厚葬”。对此你怎么看?

“薄养厚葬”在农村确实存在。

“薄养”,就是子女在对待父母养老问题上不上心,不积极,不作为,不主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如今农村办白事,有一种现象很让人头疼,这就是所说的“薄养厚葬”。对此你怎么看?

 

或者尽做表面文章,在人前做孝顺之相,在人后露不孝之实。也就是无孝顺之心,少孝敬之意。

只是让自己面子上过得去,免得落个忤逆不孝的恶名。

厚葬,是在父母去逝后,大操大办。极尽铺张豪华之形式。

柏棺锦罩,铺金盖银。扎车扎马,四合大院,电视沙发,聚宝盆,摇钱树,丫环仆女。等等,极尽奢华。

如今农村办白事,有一种现象很让人头疼,这就是所说的“薄养厚葬”。对此你怎么看?

 

这就是实足的表面文章。让亲戚友朋,领导宾客,看一看,我对老人多敬,看我多舍得花钱尽孝,落个孝顺孝子之名。

说真的,在农村我时常与人帮忙办丧事,这样的事见怪不怪。大家都有微词,也深知不对不好。

但谁敢开个”节俭”先例,不让人骂你十八代才怪。

说你忤逆不孝就是轻的。最起码让你三代也抬不起头来。脊梁骨也会让人戳断。你还有脸做人吗?

如今农村办白事,有一种现象很让人头疼,这就是所说的“薄养厚葬”。对此你怎么看?

 

与”薄养厚葬”相反的是”厚养薄葬”。

“厚养”其实也不难,上级大力提倡,积极宣传表彰。村民还是乐于接受的。

作为儿女只要有孝心,只要用真心,只要有良心,拿出父母对待你的一半精力和爱心,我敢说你就是一个大孝子!

“薄葬”也易,村里乡里县里,出个乡规民约,像火化一样,强制遵守,要不了几年,这种封建民俗也会销声匿迹。

热心网友回答

我今年68岁了,送走父母双亲也十五年了。对农村的老人该厚养薄葬还是薄养厚葬,有切身的经历。

  • 我生在农家,15岁半就虚报年龄参军,20岁提干,从军18年后,转业回原籍的某事业单位 。我 大哥38岁就病故了。养老的担子自有我和三弟四弟共担。为使老人老有所养,我与父母、兄弟共议一致,签了养老协议,规定了父母的吃、穿、病、零花钱诸项的分担。 我家虽穷,但重亲情。弟兄们亲,妯娌间也和睦。签的养老协议自觉履行。我小家境相比兄弟们稍好,体谅到家在农村兄弟的不易,为感恩父母,我主动多付出些,父母看病的费用我主动支付,弟兄问起要分担,我笑着说,不用,下次再说,但从未提过。
  • 父母年纪大了,需准备棺木。三弟是豪放、孝顺之人 。和我商量咋办。我说,离家久了,不知邻里啥规矩。他说越漂亮越好,四块独木桐木、五品柏木档、雕花。花费自然高。柏木档三品的买不到,因为大的柏树找不到。我说不必太好,差不多就行 。三弟说,弟兄四个别让其他人看不起。商议时父母均在。就厚养薄葬问题,问母亲,我说,把省下的钱用在养老上,要比买好的棺木强许多。母亲说,对。人活得时候,买个糖疙瘩儿吃在嘴里,也比活的时候不养,死了大办厚葬强,让老人吃在嘴里,饱在肚里,穿在身上,暖在心里。人死了,哭的再痛也听不到,摆得供品再丰盛也闻不到味儿,棺木再好、雕得花再漂亮,有啥用?!你们待我不赖,我死了你们也别哭,我知足了。人老了谁也留不住。听此言、忆此言,泪涟涟!

父母在世尽力奉养,平常人家,哪有山珍海味,家常便饭,吃饱、穿暖、有病送医,不惹老人生气,多虚寒问暖,就是孝子贤孙。

母亲晚年患糖尿病、白内障、偏瘫得卧床。父亲也患偏瘫卧床。我兄弟妯娌各尽孝心,有钱的出钱,钱少的出力送走了父母。砖券墓、四独木桐木雕花棺、三周年纪念,请了唢呐班,邀请剧唱了三场大戏,在饭店宴谢亲朋,花费不少。

三周年的花费,感觉对父母勤劳的一生报恩不尽。事后反思:三周年纪念不宜 大办,小办,寄托哀思即可。把大办花费的钱省下来,捐款给村组的老年协会,给邻里的老人办点儿福利,以此行孝效、感恩父母会更实在。

真心的奉劝后来人,孝敬父母趁在世 。有孝心,就对老人厚养,让辛勤养育我们长大、省吃俭用一生的父母老有所养,吃在嘴里, 从一个糖疙瘩儿、一个肉夹馍做起。 穿在身上,从买一双袜子、一件新衣做起。暖在心里,从一句问安、喂一口饭做起。久病卧床从端屎倒尿、换尿垫和 擦身洗脸做起。如此,孝心无憾。

热心网友回答

大伯直到89岁因病离世时,一直独自生活。大伯有5个子女,二子三女。大娘二十年前因病去世,大伯便一个人守着老家的小院,独自生活。

子女们也不能说不孝,三个女儿全都嫁到了城里。经常回家看望父亲。来的时候,自然是大包小包的,各种营养品、肉、菜齐全,把冰箱给放满了。

二个儿子一直在村子里,相继成家立业,顶门单过。对老父亲亦是孝顺,早上看望,晚上请安。做得也是周周全全。

如今农村办白事,有一种现象很让人头疼,这就是所说的“薄养厚葬”。对此你怎么看?

 

村民们没有说子女们不孝顺的,子女们在村子里口碑不错。

大伯却是一个人独自生活着,直到89岁这年。大伯的身体开始不时出现各种疾病。子女们也能及时送到医院,感冒、风寒的,毕竟年龄大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直到有一天感觉身体不适,送到医院,一检查,医生确认是胃癌,晚期。

五个子女商量着如何办?最后决定,保守治疗,从医院里拿了些药,将大伯送回了老家的小院。

过了不到半个月,我接到哥哥的电话,说大伯快不行了。我是亲侄子,这是必须要赶回去的。

如今农村办白事,有一种现象很让人头疼,这就是所说的“薄养厚葬”。对此你怎么看?

 

回到老家的小院,看到躺在炕上的大伯。已经消瘦得只剩一把骨头了,风烛残年。我感觉生命的气息正在一点点地流逝。

凌晨一点左右,大伯走了。

大哥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寿衣,我们几个兄弟慌乱着给大伯换好。然后二哥在院里点了一个鞭炮,一声巨响,在宁静的夜里显得极是突兀。这是家乡的习俗,表示家里出了白事。请乡亲们帮忙。

知近的亲戚们相继起来。大多是侄子和孙子辈的。我家在老家是个大户,枝枝叶叶的,五服之内的侄子辈,也就是我的同门兄弟有二十几人。

 

小院里站满了人。意味着一场隆重的葬礼即将开始。

一个小时以后,镇里操办白事的商家来了。他们负责整个葬礼的一条龙服务。

两个小时以后,一口早已打好的红木棺材方方正正地摆在了院中。操办白事的管家,招呼着我们将大伯小心亦亦的放入棺中。

早上六点,一辆卡车拉着锅碗桌椅来了,这是负责酒宴的厨师队伍。他们的到来,也带来了热闹。支锅点灶,开始做起早饭。白事的这三天里,他们要在这院子里大摆宴席,招待亲戚朋友。

 

早上九点,院子门外的空地上搭起了戏台。几个盛装的男女在台上开始唱戏,这也是请来的,是个场面。

灵堂前,堆满了花圈和纸人、纸马以及黄纸。盆中火起,三个女儿一声长泣,代表着葬礼正式开始了。

乡亲们陆续赶来,行礼吊唁。子女们跪在灵前,还以礼。

中午宴开十桌,走了三轮,便是办了三十桌。鸡鸭鱼肉,杯盘罗列,极是丰盛。

晚上又是三十桌宴席,依旧是丰盛至极。

这样的酒宴整整办了三天。

如今农村办白事,有一种现象很让人头疼,这就是所说的“薄养厚葬”。对此你怎么看?

 

这场白事整整办了三天,戏班子唱了三天的戏,厨师们忙了三天的饭。

我坐在院子的角落里,心里一直在想,如果把办白事花销的这些钱,当初去救治大伯,会不会有个不一样的结果呢?

后来我也想明白了。这场白事其实办的是个脸面,是给村子里的人看的。而老人到了高寿,离世是早晚的事,乡亲们也不会过问。但会来看、来参加这场白事,如果办得过于寒酸,便会让村民们认为不孝,没有将老人体面的送走。

薄养,乡亲们不一定知道,但厚葬,乡亲们一定能看见。这大概便是“薄养厚葬”的原因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