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载沣为什么不称帝?

用户 王 的回答

爱新觉罗.载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传统的观点认为正是载津的软弱无能和优柔寡断才导致清政府这么快就灭亡。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载又是一个非常理性和富有远见的人物,他从摄政王的位子上退下来之后,安心在醇亲王府国自己安定的生活,没有幻想过任何复辟清朝的方法,他平静而淡然地接受了这一切,从这里可以看出载是一个具有深远的眼光

和清醒的头脑的人。

摄政王载沣为什么不称帝?

用户 张生全精彩历史 的回答

1908年12月2日,3岁的溥仪被放在太和殿的龙椅上,哭着接受文武百官的跪拜。在完成登基仪式后,他成了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他的父亲载沣,则被慈禧任命为摄政王。

按理说,当时的清王朝内忧外患,政治能力很强的载沣显然比3岁的溥仪更适合做皇帝。而且虽说溥仪是慈禧立的,但慈禧已死,载沣为什么不直接夺位呢?

摄政王载沣为什么不称帝?

(溥仪登基)

我们先说,为什么慈禧不让年富力强的载沣继承皇位。

说起来载沣这个人有很多优点,他为人低调,做事踏实,又很有才学,慈禧相当看得起他。

深得重用的载沣也的确有可圈可点之处。

比如在1894年,由于在义和团运动中,德国公使克林德被义和团杀害,德国不但逼着清廷在克林德丧命之地立碑,还要求他们到德国负荆请罪。

由于载沣既是光绪的胞弟,又是慈禧的亲外甥,所以成了去道歉的不二人选。

载沣到了德国后,德国人竟提出“向德皇跪拜谢罪”的条件。载沣尽管平时为人谦和,但当时却坚决不同意这个条件。甚至很硬气地准备打道回府。最后还是经过双方协商,才改为鞠躬行礼。

此事一时轰动国内外,就连国际上也称赞载沣为“中国之贤王”。如此,载沣的政治能力再次得到了慈禧的肯定。而载沣也因此飞黄腾达,在他25岁时,便坐上了军机大臣的位子,成了清廷最高领导圈中年轻有为的青年干部。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

光绪无子,当时清朝又处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危险时刻。按理,慈禧应该找个成年有才干的人做大清朝的掌舵人。可是,她却选择了载沣才3岁的儿子溥仪。

按慈禧的诏命,溥仪被过继给光绪,同时肩祧两房,承继同治之子,继承皇位。而一直倍受慈禧重用的载沣,则被任命为摄政王。

摄政王载沣为什么不称帝?

(慈禧剧照)

慈禧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有三个原因。

一、慈禧是个权力欲很强的人,再加上当时她并未考虑到自己会死。所以她为了把权力牢牢抓在手中,只可能立一个小孩子做皇帝,这样她就能继续垂帘听政。

二、载沣之所以得慈禧重用,是因为载沣很乖,听话。说明白点,就是天生的打工仔,执行能力不错,但领导能力不行。这一点,从他后来处理袁世凯的问题就能看出来。所以慈禧认为他做国家决策者是不合适的。

三、载沣是醇亲王奕譞的儿子。奕譞本来有7子,夭折了3个,还剩载湉、载沣、载洵和载涛。其中载湉4岁时被过继给咸丰,成为光绪帝;载洵被过继给瑞郡王奕志的后人;载涛又被过继给钟郡王奕诒,所以载沣就成了奕譞这一支的独子。如果把载沣再过继给咸丰(也可以说过继给慈禧),奕譞这一支就没有后人了。奕譞曾在慈禧政变中有功,慈禧怎么也不可能干出让他绝后的事,所以载沣就没有机会成为合法的帝位候选人了。

不过,虽说慈禧并没有选载沣为继承人。但是,慈禧选定溥仪后,几个小时后就去世了。那时候,溥仪年幼,隆裕太后仁弱,正是夺权篡位的好机会,为何载沣没有直接夺权篡位呢?

摄政王载沣为什么不称帝?

(载沣剧照)

我认为载沣之所以不直接做皇帝,也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载沣不是个有政治野心的人。

他理想的是“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那种生活。所以当他辞职后,他很高兴地对家人说,我终于可以回家抱孩子了。

另据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也说过载沣虽然拥有国家最高权力,但他是个老实人,和他的祖父一样,是把权力看得很淡的人。

二、载沣没有必要篡位。

他已经掌管了军政大权,溥仪又是他亲儿子,将来溥仪亲政后,他顺理成章就是太上皇了。

三、载沣是个顾虑很多的人。

载沣做摄政王后,认识到手握北洋军军权的袁世凯,对自己独掌大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再加上光绪之死,袁世凯脱不了干系。所以为了巩固权力,也为了给光绪报仇,载沣打算杀掉袁世凯。

但他左思右想,还是找来奕劻和张之洞等人商量。

奕劻就说了一句,杀了袁世凯,北洋军造反怎么办?就让载沣吓住了。最后只是撤了袁世凯的职,让他回家洗了睡。

这个事做得极不漂亮。袁世凯这人若不杀,就不要闹得大家都知道。知道了又不杀,等于放虎归山,再想让他忠于清王朝,那是不可能的。

四、载沣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

辛亥革命爆发后,北洋军明里暗里不听从载沣调遣。眼看各地纷纷独立,清王朝岌岌可危。无奈的载沣,只得任命袁世凯为掌管军政大权的总理大臣,并解散了他一手创建起来的皇族内阁,辞去了摄政王职务。

载沣但凡有一点私心,他大不了抱着和清王朝同归于尽的心也要满足私欲的话,也依然可以疯狂一回。不过他有自知之明,深知自己在政治上能力实在平庸,又说话容易结巴,哪里能做皇帝呢!

所以,不管如何,载沣从没有想过做皇帝这事。

(参考史料:《我的前半生》《晚清宫廷生活见闻》)

用户 魏青衣 的回答

溥仪是载沣的儿子,为什么慈禧在临终前不让载沣当皇帝,而是让三岁的溥仪当皇帝,并且还让载沣当摄政王呢?作为一个正逢多事之秋的国家,让一个三岁小孩来当国家领导人,那不是往国家往火坑里推吗?

其实慈禧之所以立溥仪为皇帝,而不立载沣,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与她的家族叶赫那拉氏有关。载沣的嫡母(不是生母)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也就是说溥仪是慈禧太后妹妹的嫡孙子。

摄政王载沣为什么不称帝?

再有当溥仪继位后,虽然摄政王是载沣,但宫中实际权力在隆裕太后手中,隆裕太后是谁?她是光绪的皇后,但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她的父亲是慈禧太后的亲弟弟,也是属于叶赫那拉氏家族的人。

说句实话,慈禧太后其实不愿意将权力交给任何人,但能立的人必须得是爱新觉罗氏,这个她改变不了,同时又得是与叶赫那拉氏很亲近的人,那就只有载沣和溥仪两人。

摄政王载沣为什么不称帝?

相比于已经成年的载沣,三岁的溥仪当然更好控制,也更容易为隆裕太后掌政奠定基础,试想一下,如果是载沣继位的话,那么就没有隆裕太后什么事了,换句话说,也就没有叶赫那拉家族什么事了。

我们来看一下当时选定溥仪为皇帝的过程,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光绪皇帝那时还没死,不过他马上就要死了(慈禧太后即将要把他毒死)。当时慈禧的病情已经很严重了,据说灵柩已在宫内准备就绪。

摄政王载沣为什么不称帝?

当慈禧病危的时候,曾召集军机大臣世续、张之洞、那桐入内,奕劻正去东陵验收慈禧地宫未回。“慈禧问诸臣近支王子入宫读书相关的事,众臣知道慈禧这是想要立新皇帝了。

因为当时的王子都很年幼,当时世续说:“太后拟选储,为社稷万世计,此周文武之用心,甚盛,甚盛!惟今内忧外患,交乘涛至,窍以为宜选年长者。”世续的意思是应该立一个成年的,而不是从那些年幼的王子中选择。

摄政王载沣为什么不称帝?

慈禧拍床怒骂道:“此何等重事,而若敢妄言!”“实际慈禧上已胸有成竹,怎么可能真正听取大臣的意见?而且世续所说的,正好与慈禧的主意相悖,故遭怒骂。

张之洞看着势头不对,替世续说情:“世续承太后垂询,据所愚虑,约略言之。立储自宜承宸断。”于是慈禧假装沉默了好久才慢慢地说:“载沣子溥仪尚可,但年稚耳,须教之。”

摄政王载沣为什么不称帝?

张之洞说:“载沣懿亲贤智,使摄政,当无误。”他还引出顺治初多尔衮摄政之事来佐证。太后说:“得之矣,趣拟诏。”第二天,军机大臣奕励从东陵回京,他也是主张立长的人,但是草召已经拟好,入时给他一看,他也就不敢说什么了。

十月二十日,慈禧太后懿旨:“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着入承大统,为嗣皇帝。”又懿旨:“前因穆宗皇帝未有储二,曾于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降旨,大行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祧穆宗毅皇帝为酮。现在大行皇帝龙驭上宾,亦未有储二,不得已以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继承穆宗皇帝为嗣,并兼承大行皇帝之祧。”

摄政王载沣为什么不称帝?

又懿旨:“现值时事多艰,嗣皇帝尚在冲龄,正宜专心典学,著摄政王载沣为监国,所有军国政事、悉秉承予之训示,裁度施行。俟嗣皇帝年岁渐长,学业有成,再由即皇帝亲裁政事。”

为此,载沣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日的日记中写道:“叩辞至再,未邀俞允,即命携之入宫。万分无法,不敢再辞,钦遵于申刻携溥仪人宫。”载沣本来就没有什么政治野心,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摄政王载沣为什么不称帝?

况且,同治、光绪两帝的命运,举朝皆知,把不满3岁的幼子送到火坑里去,载沣舍不得,也完全在情理之中。可以预料,儿子当上愧儡皇帝之后,自己也将陷入困境,凶多吉少。但他畏惧慈禧权势,不得不听从。

当时溥仪去慈宁宫见到慈禧,那时候慈禧已经快死了,给小皇帝留下了非常可怕的形象,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记载:“我记得自己忽然处在许多陌生人之间,在我面前有一个阴森森的帏帐,里面露出一张丑得要命的瘦脸——这就是慈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