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粟裕指挥淞沪会战结果会怎么样?

用户 人才发展教练老李 的回答

【如果是粟裕,淞沪会战将取得更大成果。因为名将不是百战百胜,而是在战略性会战中,更好地达成战略性目标】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想清楚淞沪会战的目的是什么。再看看什么样的将领最适合达成这种目的。

一、淞沪会战是发生在1937年8月至11月间的中日大会战。中国各地部队赶赴上海,双方投入兵力共计约100万。会战结果是中国军队精锐丧失殆尽,被迫撤离,而日军也投入22万损失9万余人,其海军陆战队从此再也无力参与侵华战争。

随后日军的主力就开始沿着从东向西的方向进攻,并最后止步于西部重庆与黄河岸边。

二、淞沪会战是紧接着卢沟桥事变发生的,为什么在北中国的战事发生后,双方没有在北京一带大打出手,却在南方爆发了抗日战争历程中最大规模的会战呢?

这是因为当时的国民政府理智地制定了抗日战争的总体战略。那就是根据中国地理特点,将日军的攻击方向从“自北向南顺流而下”,诱导为“从东向西攻击”。

因为中国的地理和宋/元/明/清战争史都表明,从北向南进攻,最容易获得地理优势和物资保障,而从东向西进攻,很容易受阻于黄河天险与崎岖的山区地形。

如果能够把日军的进攻方向从北方诱导到东部,那么就更有可能“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

于是面对淞沪一带日军的挑衅,中国军队不再像北方那样一再退让。而是迅速集中全国军事力量,主动抗战(蒋介石的原话是说:应由我先发制敌,但时机应待命令)。

淞沪战役中,我们首先击溃了日军的海军力量,使得骄傲的日本海军不得不向陆军求援。而陆军则调集原本准备向中国北方进攻的主力部队,到上海与中国军队主力作战。

最后虽然因为日军的背后偷袭,我们还是丢掉了上海,但却成功地诱导日军主力更改了侵华路线图,转为从东向西进攻。战争的结果也正如中国预定战略,将日军阻挡在了西部地区。

这也就是为什么国民政府在界定淞沪会战成败时,普遍把这次战役定义为一次成功的会战。

因为这次会战的目的不是“拒敌于国门之外”,而是大量消耗日军有生力量,并改变日军作战方向——这两个目的基本达到了。

三、淞沪会战在战略上基本达到了目的,但却也带来很大损失。蒋介石战前装备的德械精锐师,在此役中几乎全灭,战后国军无组织的溃败,也给南京大屠杀和山河迅速沦丧埋下了伏笔。

四、淞沪会战的前线总指挥是张治中。张治中不算是军事天才,但他具备很强的人格魅力和协调能力。正是在他的努力下,各地赶赴上海的军阀部队不仅能一定程度上相互协同,而且充满了抵御外辱的战斗士气。

如果由粟裕将军(以他指挥淮海战役时的经验和水平)在张治中的总体协调下,具体指挥淞沪会战,即使受到当时环境的制约,无法放弃上海,也难以实施大范围机动,但从淮海战役时他洞观全局、察敌意图的能力(例如在阻击邱清泉李延年兵团援军时,有效防范了敌74军的背后偷袭),还是他指挥大兵团灵活机动(指挥约10个纵队,快速实现从追击、包围、阻援、支援中原野战军等调动,忙而不乱)的经验,都能使淞沪会战取得更大战果。

比如可以使战役时间更长、歼敌更多、迫使日军投入更多力量、减少国军损失、拖慢日军侵华速度等。

或许能够推动抗日战争早一些进入相持阶段。

五、当然这一切都是假设。比如1937年时粟裕将军还在浙西南打游击,那时的他没有指挥大兵团的能力,更没有和日军机械化部队作战的经验。我们只能基于“具备指挥淮海战争的能力的粟裕”来做假设——这种假设还挺好玩的。

用户 牛o戈 的回答

谢邀!但我的回答可能会让很多人看了不爽,先抱个歉。

打仗跟拳击或下棋有相同的地方,但不同的地方太多太多,没法比。

拳击或下棋是两个人的对决,只凭拳击手或棋手的能力智慧就可以决出胜负,打仗却远远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儿。战役指挥员个人的素质固然很重要,指挥艺术固然很重要,但一次战役的胜败远远不是仅凭指挥官的战术运用就可以决定的,还要看部队的战斗力,还要看部队长期养成的作风,还要看整个军队一盘棋的协调配合,还要看民众的动员和参与,还要看更大范围的战略、政略……等等等等。一个指挥官再怎么优秀,如果其他条件不行也白搭。

淞沪战场那样的情况,换了谁也只有失败,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解决国民党军的种种先天痼疾。军队中派系林立,互不信任的历史病态,是一个将领一朝一夕就可以根除的吗?根除不了;官兵离心离德,阶级对立的矛盾,是一个指挥官仅凭战术运用就可以化解的吗?化解不了;粟裕成长所在的中共武装系统中那种军民互动互助的体制以及强大而有效的动员能力,国民党军具备吗?它不具备;像毛泽东那样既有伟大的战略思想,又有在全党全军中至高无上的权威的统帅,国民党军有吗?它没有。等等等等,这诸多的问题,是一个出色的战役指挥员能够解决的吗?解决不了。

假如——

真的是粟裕到了淞沪战场,做了最高指挥官,他可能会斗胆直陈,不争一城一地得失,不怕那些坛坛罐罐被打碎,不硬碰硬跟日军打阵地战,部队马上撤离大上海,利用上海周边河湖港汊,化整为零与强敌游击周旋。但问题是,蒋介石会听从他的建议吗?即便蒋介石不怕那些坛坛罐罐被打碎,四大家族的其他人,江浙财团那些大款们,能答应吗?还有,基本靠抓丁补兵而全无思想武装也没有基层党支部的有效掌控的国民党军队,敢把部队化整为零以连甚至以排为单位的分散游击吗?

退一步说,真的把淞沪那些国民党军交给粟裕打阵地战,他可能首先要解决一个步调一致,令行禁止,也就是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惜牺牲局部以保全局的问题等等。但在这支派系林立,兵为将有的新军阀部队中,虽然把“军人以服从为天职”挂在嘴边,但实际上,它能做到吗?

还有如何动员民众支前的问题,如何让一线的士兵们吃饱饭不欠饷的问题,如何提振士气让士兵们以主人翁的姿态上下同欲参与决策的问题,等等等等这些关系到战斗胜败的诸多因素,又有谁能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解决的了呢?

这些都无法解决的话,别说一个粟裕,就是十个粟裕,也只有徒唤奈何。

这么说吧,比如淮海战役,让粟裕跟杜聿明换个位置,他也注定要败北,没有丝毫悬念。

那些自诩为军迷的,经常爱说淮海战役是粟裕与杜聿明的对决,这恰好说明了他们的无知。淮海战役也好,其他什么战役也好,都不是哪个战役指挥员的对决(尽管指挥员的作用很重要),而是有没有先进的思想武装、有没有高效运转的战争机器的较量。

我军战役指挥员在总结中经常说的“靠了毛泽东思想的武装”、“靠了党中央、中央军委的英明决策”、“靠了全党全军一盘棋的思想”以及“靠了支部建在连上”、“靠了军民一致、官兵一致”、“靠了人民群众的小推车”等等,是被众多无知军迷所不屑的。但如果你用十几年几十年的功夫认真读一读中国近代史以后,你就会知道,这些,都不是套话,而是这支军队从小到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这些,都是国民党军队所不具备的。一个先天痼疾的军队,不是哪一个或几个优秀的战役指挥员就有办法的。

用户 丛中笑6603 的回答

你的这个问题,牵涉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粟裕听那个统帅部指挥?

如果是毛主席的统帅部指挥,将帅齐心合力,淞沪会战肯定不是现在历史书上的结局,因为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没有所谓杂牌军和谪系军之分,不会出现各自为战,保全自已实力和乱指挥的状况。

如果还是照历史书上写的,由蒋介石指挥,还是按照国民党军如此混乱的体系,那么,就是粟裕去指挥,也是打不好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