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三国演义》中袁绍的手下沮授和田丰?

用户 游金地融媒体 的回答

沮授田丰是袁绍集团中两个悲情的人物,他们足智多谋,妙计迭出,却屡屡不被重视;他们赤胆忠心、光明磊落,却死于非命。官渡之战后,沮授被曹操俘获处决,田丰被袁绍自己所杀。

听上去这是一个典型的“好人没好报”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的开头却无比美妙。沮授是原冀州牧韩馥的部下,任别驾。袁绍反客为主夺得冀州后,任沮授为别驾、监军、奋威将军。“别驾”大概相当于“副州牧”,“监军”则近乎现在的“政委”。也就是说,沮授是副省长兼军区政委,袁绍集团第二号人物。

田丰是冀州本地极有声望的名士,原来出仕做官,后因朝局混乱而辞官回家。袁绍创业后,“卑辞厚币”请他老人家出山,给的职务也是别驾,地位上和沮授平起平坐。后来,田丰还主持谋划了打败公孙瓒的方案,颇受重用。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袁绍一开始是非常看重沮授和田丰的,给予非常高的待遇,甚至超过了审配、郭图、辛评等人。袁绍为什么特别看重他们俩呢?我想一是这俩哥们确实有才,值得重用;二是袁绍为了笼络两股势力:韩馥的旧部和冀州本地的士族。

沮授是韩馥旧部的头面人物,田丰是当地的士族领袖,搞定这俩人,袁绍就能顺利吸纳这两股势力,迅速融资扩股,壮大自己的力量。那么,为何沮授田丰的建议渐渐地不被袁绍采纳呢?

要弄清这个问题,就必须搞清楚袁绍集团的股权结构。袁绍的融资对象不仅仅是这俩人(参见前文《殇袁绍:公司发展太顺的坏处》),还有“颍川派”郭图荀谌辛评、“本家派”逢纪许攸高干和一个特别的人物:审配。

审配也是冀州人,他原先是韩馥手下的一个小官,因为极其刚直不被重用。但是袁绍来了后,立刻任命他为“治中别驾”(比前面“别驾”级别略低),“并总幕府”。前面是级别,后面是审配具体负责的事务,大概是袁绍集团的“管家”,这是一个实权派。

袁绍为何如此倚重审配?因为审配来自冀州本地最大的宗族之一审家,换言之,这是一个地方豪强,可以供应给袁绍大量的钱、粮和兵。袁绍为了笼络他,给了他一大块股份。

总而言之,袁绍阵营是一股各方势力七拼八凑起来的庞大集团。袁绍既是董事长,也是品牌形象代言人。但是,袁绍并没有完全的决定权,因为他必须平衡各位大股东的意见建议。同时,这几股势力一定会争权夺利,进行零和博弈。这就是大公司常见的内部政治斗争。

沮授和田丰的意见建议虽好,但如果袁绍每次都听他们的,势必引起其他利益方的巨大不满。如果袁绍是个强势的领导还好,可以压制那些反对声。但他从未像曹操那样独自证明过自己的能力而获得不可动摇的权威,所以他是一个弱势领导,镇不住场面。

在这样的情况下,袁绍必须保持“兼听则明”的姿态,搞平衡木战术,他的优先目标是避免集团内部分裂,所以很多时候不能听从沮授田丰的意见。

怎么办?你提出的意见明明特别有利于公司发展,老板就是不肯采纳,有什么招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当然有,在这里,我就给沮授田丰支支招。

第一,学会讨好老板,和老板搞好关系。有人曾说过一句很狠的话:每当你和老板关系不好的时候,都是你错了。你若总是想证明你对了、老板错了,老板只会越来越讨厌你。田丰仗着自己是老板请来的,动不动对袁绍出言不逊,肯定是不行的。

郭嘉就特别善于拍曹操马屁,一见面就来个“袁绍十败、曹公十胜”,拍得曹操舒舒服服,所以后来曹操对于郭嘉的建议几乎是照单全收。(参见前文《郭嘉为什么成了曹操的好基友?》)

第二,善于团结同事,主动分享利益。如果你的意见被采纳了,肯定是得着好处了,无形中同事就利益受损了,别人肯定不爽。如果你的目的是把事情做成,就要主动争取同事的支持,让他们和你齐心协力。

沮授每次提建议,都是单枪匹马,显得自己特别高人一筹,唯一一次联合提意见是和跟老板关系不好的田丰。因此他老是被人当作眼中钉肉中刺,经常遭到两个人以上同时反对,弄得袁绍非常为难。

相反,在曹操阵营中,荀攸就很机灵。一开始,他单独建议不要打张绣,被曹操否决。后来打吕布,荀攸就联合和曹操关系特别好的郭嘉向曹操进言,结果曹操满口答应。如果沮授能够私下说服郭图和审配,并假装是三个人一起想出的主意,再向袁绍提建议,肯定效果不一样。

第三,如果这两招还不灵,就赶紧开溜。如果你无法被老板信任和重用,又遭到同事的排挤和打压,公司内部矛盾重重,暗斗不断,这就是一家至少对于你来说毫无前途的公司,你为什么还要继续在这呆着呢?

孔子曾经说过一件事情,曾经有一个国君荒淫无度,公开搞性派对,一个臣子看不下去了,就直言劝谏,结果遭到杀害。孔子说,这个臣子只担得起一个“狷”字,不能算“忠”。

老板选择员工,员工也选择老板。老板不像话、不听劝,你为什么还留下来死磕?你该跑嘛!留在这秀什么智商?你沮授田丰不是牛逼吗?投奔曹操啊!荀彧郭嘉不就先跳槽了吗?你跟着去啊!曹操一定会张开双臂欢迎你们滴!

之前我们说过贾诩,他老人家跳了四回槽,好事坏事都干过,却得了一个善终,这就是“树挪死,人挪活”。

当然,沮授和田丰可能还有一个顾虑,即他们都是冀州本地人,在袁绍集团已经混到了很高的位置。跳槽对他们来说,意味着要放弃很多很多,去了曹操那是否被重用也是未知数。这恐怕也是很多身处大公司、大组织里的人的心态:明知没前途,却要干耗着。

但是,如果一个杯子不倒掉已经浑浊的水,怎么可能倒进去清澈的水呢?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中袁绍的手下沮授和田丰?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中袁绍的手下沮授和田丰?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中袁绍的手下沮授和田丰?

用户 路遥lgy 的回答

谢谢邀请!..田丰(?—200年)字元皓,钜鹿(今河北巨鹿)人,东汉末年袁绍手下谋士。用计帮袁绍打败公孙瓒,平定了河北,被授予冀州别驾。曹操手下荀彧曾评价田丰为人刚直不阿。田丰曾多次给袁绍进谏,却不被采纳。官渡之战前,力劝阻袁绍不要攻打曹操,不要与曹操开战。袁绍不听,将他打入监狱。后官渡之战袁绍失败,懊悔没有听田丰的话,这时逢纪却在袁绍面前朔田丰的不是,袁绍两田丰给杀了! 沮授,(?—200年),广平人,东汉末年袁绍手下谋士。曾为韩馥手下。后来袁绍占领冀州,沮授再袁绍手下当谋士。给袁绍进言打击黑山军。并且让袁绍迎接在流亡中的汉献帝,袁绍犹豫没有听。结果被荀彧给曹操进言,曹操迎接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是,劝袁绍分兵攻打曹操,并要久战,拖垮曹操!袁绍不听。官渡之战袁绍兵败。沮授北曹操捕获。坚决不投降,后被曹操杀害! 田丰是刚而犯上,沮授有才,却不能被人所用。田丰与沮授的结果,只能说明袁绍刚愎自用,心胸狭窄,终不能与曹操相比,成为一方霸主。袁绍如果能够礼贤下士,认真听取沮授,田丰,包括许攸,他们中间任何一人的谋略,不至于官渡之战大败了!

用户 以史为鉴 的回答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沮授和田丰都是三国时期非常优秀的谋士和内政型人才。但是以史为鉴认为他们二人都不算是三国顶级的谋士。评价理由也就是二人的悲哀之处在于下面三点: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中袁绍的手下沮授和田丰?

一、没有识人之明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时,一些有识之士早已提前准备。比如戏志才、荀彧、荀攸、程昱、钟繇等人纷纷投奔曹操。

而田丰、沮授、审配、郭图、许攸等人纷纷投靠袁绍。

除了陈宫投靠吕布,贾诩投靠张绣。三国前期的人才基本上都被曹操和袁绍瓜分了。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中袁绍的手下沮授和田丰?

在这么多人才之中,以田丰、沮授为代表的袁绍谋士却缺少知人之明。

以郭嘉的故事举例,郭嘉在天下大乱之前,就已经提前做好准备,四处寻找明主。

郭嘉通过颍川派系的关系一度找到袁绍门下,但是通过郭嘉的近距离观察,袁绍并不是所谓的明主,于是郭嘉做出这样的决断后,迅速退出袁绍团队,去寻找其他人。

直到郭嘉遇到了曹操,才觉得曹操才算是当世英雄,为这样的人服务才不算埋没自己的才华。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中袁绍的手下沮授和田丰?

所以说田丰和沮授在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像郭嘉一样看出袁绍的本质,这就说明,田丰和沮授缺少识人之明。

二、不能让袁绍听从正确意见

袁家因为其四世三公的声望,袁绍袁术兄弟在当时是天下实力最强大的诸侯。麾下堪称谋士如云,猛将如雨。

而田丰、沮授、审配、郭图、许攸等等都可以说是当世人杰,但是这几人之间勾心斗角极为激烈,袁绍也乐见部下分出派系有利于自己掌控。

这种人为的分裂不但不能让袁绍势力拧成一股绳,反而让谋士因为自己派系利益不能做出正确的谋划。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中袁绍的手下沮授和田丰?

三、不能明哲保身

田丰和沮授作为顶级的谋士,不能改变袁绍麾下派系众多这一状况,屡次三番谏言都不能用。在这样的情况下,二人甚至不能做到明哲保身。

田丰只能通过强谏、死谏这样的形式触怒袁绍被关起来。

沮授在官渡之战前后五次提出正确的意见但是袁绍死活不采纳。结果导致沮授被俘。沮授被俘后曹操也非常欣赏,想让他投降,但是沮授一心想回去接着帮助袁绍,曹操只能杀了他,成全沮授的忠义之名。


所以说,从《三国志》传记之中可以看出田丰、沮授的确是当时一流的谋士和人才;但是由于上面三点的原因,加上袁绍“外宽而内忌、多谋而少断”的性格,导致这二人不得重用,白瞎了二人的才华。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靠谱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