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在汉中抵抗曹魏40年,为何到姜维手中一个月就丢了?

麻烦题主在胡说八道之前先打一个草稿,魏延在汉中哪来的抵抗曹魏40年?

建安24年,公元219年刘备自立汉中王,并提拔魏延担任汉中太守,魏延也是豪情满怀说: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建兴12年,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于五丈原,不久后魏延也遭杨仪等人击杀。从魏延担任汉中太守到身死,一共就15年,请问题主是哪位老师教的数学算出来40年的?再仔细点,建兴5年,公元227年,诸葛亮为了北伐进驻汉中,魏延也从汉中太守升丞相司马,准备战事,不再专门负责汉中的守备事宜。魏延真正守汉中的时间也就8年,怎么到题主嘴里直接乘以个5变成40年了?

另外慧某记性有限,麻烦告知一下,魏延守汉中时,与曹魏发生过几次战事,分别在什么时候,曹魏方的主帅是谁,兵力多少,交战的情况如何,谢谢

热心网友回答

魏延在汉中抵抗曹魏40年,为何到姜维手中一个月就丢了?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他是蜀汉昭烈帝刘备在位时的重臣,也是蜀后主刘禅继位前期蜀国的国防中坚。

当初,刘备率军攻取汉中还成都时,要选一将留守,大家都以为此重任非身经百战的猛将张飞莫属,张飞也有此意,刘备却慧眼识才,破格提拔了彼时还默默无闻的牙门将军魏延。大家见刘备如此,都有些惊讶。

当时的蜀军中将星闪耀,人才济济,除关羽驻守荆州外,张飞、赵云、马超甚至老将黄忠都比魏延名头响亮,按理说汉中太守一职咋都轮不到资历尚浅的魏延。可善于识人的刘备偏偏就看好他,将镇守汉中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他。

其实,刘备心里有数:关、张、赵、马、黄都是勇冠三军的骁将,这几位冲锋陷阵、乱军中直取上将首级都不在话下,若论起奇谋将略、诡诈用兵来,都不如足智多谋的魏延。在选谁担任汉中太守一事上,刘备反复斟酌,终于弃张飞而任魏延,从事后效果来看,他的抉择无疑是明智的。

魏延在汉中抵抗曹魏40年,为何到姜维手中一个月就丢了?

刘备拜魏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在蜀军中的地位仅次于关、张。

客观的说,“发于卒伍”的魏延是三国时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若论军事业务水准,甚至不逊于诸葛亮。而且,历史上真实的魏延,绝非演义小说里描写的那样是一个长有“反骨”的反面角色,相反,他谋勇兼具,对蜀汉忠心耿耿,且屡次化解曹魏欲染指汉中的企图,他和王平用相同的防御法替蜀国牢牢地把守住了汉中这个北大门,时间跨度竟长达40年。

魏延据守汉中之初 ,正值蜀汉政权岌岌可危之时 。公元219年,留守荆州的蜀汉前将军关羽突然发起了针对曹魏的襄樊战役,开局时所向披靡,形势大好,不料却被盟友东吴抄了后路,关羽兵败身死。之后,刘备为复夺荆州,同时为关羽报仇,率大军空国而出,讨伐东吴,因战略战术失误,蜀军在彝陵(今湖北宜昌)被吴将陆逊击溃,刘备领残军逃回白帝城,不久就在抑郁自责中病死。蜀军东征惨败,导致刚建立不久的蜀汉政权内部一片骚然,叛乱、哗变、内讧此起彼伏,北方强大的曹魏虎视眈眈,随时有可能侵入汉中。

魏延在汉中抵抗曹魏40年,为何到姜维手中一个月就丢了?

魏延果然有大将之才。他统兵有方,攻守得当,屡次击退魏军的攻伐,使其无机可乘,长时间不敢轻易图谋汉中。魏延极善以奇用兵,战略战术运用得无懈可击,不仅让曹魏谋夺汉中的企图一次次落空,也为稳定蜀国的政局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他也用事实证明了当初先主力排众议攫拔自己是多么的英明睿智。

那么,面对咄咄逼人的魏军,魏延是怎样做到使汉中固若金汤的呢?

《三国志》是这样记载的:“初,先主留魏延镇汉中,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及兴势一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意思是:当初刘备让魏延镇守汉中时,(魏延)将大部分兵力都部署在(汉中)外围以御敌,若魏军来攻,因外围蜀军牵制,轻易攻不进来。兴势山一役,王平之所以能击溃曹爽,就是因为坚守了这个方法。这个方法看似简单,却是参透了汉中附近的山川地貌以及敌我态势而制定出的最行之有效的防御方法,魏延之所以能坚守汉中长达40年,就是坚定不移执行了“以城垣为依托,将主力分散部署在外围,使敌军无法集中力量直捣核心,再相机发起反攻,驱逐或歼灭汹汹来犯之敌,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正确方针。

魏延在汉中抵抗曹魏40年,为何到姜维手中一个月就丢了?

诸葛亮死后,被誉为“陇西奇才”的姜维承袭了他的衣钵,开始独揽蜀汉军政大权。他全面主持蜀国军政后改变了以前的军事作战思路,特别是在防守汉中上,用一种全新的作战理念取代了魏延、王平屡被验证的成功模式。

姜维认为,魏延制定的策略过于保守,它虽可以防御敌人,但却不能大规模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使敌可以一次次卷土重来。姜维发明了一种全新的战法,叫“敛兵聚谷”。就是等魏军进攻时,撤回部署在外围的兵力,再坚壁清野,重兵据守汉、乐二城,拖住魏军使其无法进兵平原地区。 蜀军则不停地派出小股游兵袭扰敌军,使其不得休息,待敌粮草耗尽, 疲惫不堪,被迫撤军时,以逸待劳的蜀军大部队全力出击,定可歼灭来犯之敌,大获全胜。

姜维否定了魏延的战略方针后,开始全面实施自己的“ 新军事思想”。他将部署在外围的蜀军主力全部撤回,命蒋斌守汉城,王含守乐城,为了增加防御力量,他又下令在建威等地修筑了大量的军事堡垒。

魏延在汉中抵抗曹魏40年,为何到姜维手中一个月就丢了?

姜维的战略战术思维听起来很有道理,却忽略了魏、蜀间的军事实力差距,将敌人放进来关门打狗确实是好办法,但自己必须有远超敌军的实力以及超强的机动能力才有必胜把握。蜀军以步卒为主,长于山地战,而来自北方的魏军以骑兵为主,来去如风,迅捷飘忽,机动能力比蜀军强太多。姜维之法实际上是以短击长。即使魏军矢尽粮绝,被迫回撤,靠两条腿追击的蜀军跑得过魏军的四条腿吗?机动能力远逊对方,对撤退魏军实施合围并一举围歼的计划很难奏效。

更加危险的是,姜维将魏延布防在外围的兵力全部撤回,重兵把守汉、乐二城,实际上战略纵深已大大缩小。魏军长驱直入,一旦攻破汉、乐防线中的一个点,整个汉中防御就会被撕开一个大口子。

魏军如果攻破汉、乐防线,其后一马平川的汉中谷地便无险可守,取汉中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汉中一失,西川就等于门户洞开,危若累卵了。后来发生的事证明,正是由于魏军一举突破了汉、乐防线,直接导致了汉中失守。汉中沦陷,蜀汉的灭亡也就指日可待了。魏延用攻守平衡之法,牢牢扼守了40年的战略要地汉中,到姜维手上很短的时间(个把月)就拱手送敌了。

魏延在汉中抵抗曹魏40年,为何到姜维手中一个月就丢了?

司马昭发动灭蜀之战后,魏军大将钟会、邓艾率军进击汉中,蜀军按姜维的战前部署,退守汉、乐二城。钟会命魏将荀凯和李辅各领一万人马分别围住二城。他自己则率主力绕过二城继续前进,最后顺利地西出阳安关。

如此一来,姜维精心构筑的汉、乐防线不攻自破,汉中也就成了魏军的禁脔。钟会率大军围攻剑阁之时,邓艾就可以率偏师从容地寻找入川捷径,最后偷渡阴平,突然杀到成都城下。如果汉中不丢,蜀汉凭借险峻的山川地理优势抵御入侵,绝不会那么快就匆匆退出历史舞台的。

蜀汉智者费袆曾经告诫过姜维,希望他戒急用忍,缓缓用兵,不要侥幸地寄希望毕其功于一役,靠速战速决击垮曹魏,兴复汉室,一旦出现纰漏,很可能满盘皆输,连翻盘的机会都没有。姜维在事关蜀国存亡的危急时刻,居然祭出昏招,以己之短,攻敌之长,确实令人难测其动机。姜维擅自改变魏延卓有成效的作战理念,致使汉中易手,西川朝不保夕,肩负振兴蜀国重任的他为何如此大胆轻率呢?西晋大儒傅玄对他的一句评价很是精准:“维为人好立功名”。就是说姜维好大喜功,为了自己建功立业,他冒险急进,想迅速成功,以致利令智昏,居然赌上了国运,结果不仅自己没有建功,还彻底断送了蜀汉的江山社稷。

魏延在汉中抵抗曹魏40年,为何到姜维手中一个月就丢了?
魏延在汉中抵抗曹魏40年,为何到姜维手中一个月就丢了?
魏延在汉中抵抗曹魏40年,为何到姜维手中一个月就丢了?

【写作辛苦 剽窃必究】【插图源自网络】

热心网友回答

首先纠正一个问题中的错误,魏延镇守汉中13年,并非题目中的40年。而姜维镇守汉中15年,并非题目中的一个月,最后汉中在姜维手中丢失。那么为什么汉中会在姜维手中丢失?姜维有责任吗?我给大家分析一下。

魏延在汉中抵抗曹魏40年,为何到姜维手中一个月就丢了?

关于汉中的防守问题,有一个原则叫谁进攻,谁负责防守。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谁北上伐魏,谁负责防守汉中,这叫攻防一体化。当然也不全是这样的情况。

刘备夺取汉中后,任命的第一个镇北将军,也即汉中太守为魏延。当时的情况是魏延只负责防守北方曹魏的进攻就可以了,也就是说是单纯的防守。

刘备死后,诸葛亮立主北伐。诸葛亮把魏延带走用于进攻关中,而汉中另派别人防守。例如,第一次北伐时是派赵云来防守汉中。这就叫谁进攻谁防守。也就是说诸葛亮负责北伐,也负责防守汉中。这时汉中防守的主要责任人其实是诸葛亮,而魏延是丞相司马,负责进攻。

魏延在汉中抵抗曹魏40年,为何到姜维手中一个月就丢了?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魏延和杨仪争权,造成魏延被马岱所杀。至此13年间算是魏延镇守关中的时间,基本做到了力保汉中不失的目标。

魏延死后,吴懿入驻汉中,成为新的汉中太守。吴懿只是个过渡,只干了3年时间就被王平所替代,王平负责监管汉中事务,但是名义上仍然是吴懿镇守汉中。直到6年之后,王平官升大司马府前护军,王平才开始正式接手汉中,成为汉中太守。

王平继续沿袭魏延时期的防守策略,用重兵防守关中进汉中的五条栈道,并且在栈道口据险守城。曾经成功击败过曹爽的进攻。王平驻守汉中5年,在这5年间确保了汉中的稳定。

王平死后,紧接着费祎遇刺,于是姜维的权利有所扩大。费祎在位期间,给姜维的兵不过万,因此姜维没有打过什么大仗。费祎死后,姜维专权,既负责北伐,也负责防守汉中。

魏延在汉中抵抗曹魏40年,为何到姜维手中一个月就丢了?

这时姜维改变防守策略,将兵力收缩至汉、乐二城,将漫长曲折难走的栈道交给了魏国。用姜维的话说,这叫诱敌深入,以退为进,将敌人放进来打,以求取得大的战果。结果主力都被姜维调去攻取狄道和陇西,汉中兵力空虚。

汉中兵力空虚到什么程度呢?汉、乐二城每城只有五千人守卫。这还不是最要命的,要命的是姜维前后北伐十几次,战果都不大,造成反对北伐的声音越来越强烈。后来黄皓专政,直接在刘禅面前告姜维的状,说姜维连年征伐,空耗国库,劳民伤财。黄皓建议刘禅调姜维回来任益州刺史,夺取姜维的兵权。姜维知道后上书刘禅,要求惩办黄皓专权,巧言令色,扰乱朝纲。

其实当时的情况是大多数人支持黄皓,都对姜维不满,认为姜维这样打下去迟早会把蜀国的财政打垮。姜维自知有些理亏,于是上书刘禅要求滞留沓中,屯田养兵。刘禅为了缓和矛盾,批准了姜维的上书。

魏延在汉中抵抗曹魏40年,为何到姜维手中一个月就丢了?

于是就造成了这样的情况,汉中主力被姜维带到了沓中,而汉中防守兵力薄弱。后来,司马昭看到有机可乘,于是在钟会建议下,兵分三路伐魏。左路和中路军负责堵截姜维,魏军主力十万人直扑汉中。

汉中兵力太少,再加上栈道上几乎无兵防守,因此钟会的十万大军几乎毫发无损的就占领了汉中,钟会留2万人围困汉、乐二城,然后率领其余兵力直扑成都。后来的事情就简单了,钟会被姜维追上,堵在剑门关。然后邓艾奇袭阴平,迫降成都,蜀国灭亡。

从汉中的丢失过程来看,姜维是有责任的。兵力全部被他带走了,防守的责任他却推给了刘禅。在钟会进军汉中的危机时刻,刘禅无奈紧急派廖化、张翼和董厥驰援汉中,但是已经晚了。钟会早已经进入了汉中。汉中一失,等于川蜀的臂膀被斩断,成都就岌岌可危了!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魏延防守汉中13年,吴懿防守汉中9年(过渡期3年),王平防守汉中5年,这些人在防守汉中期间,由于策略得当,不但防住了汉中,也对北伐有很大支持。王平死后,姜维负责防守汉中。姜维改变了原来的防守策略,弱化了关中入汉中栈道的防守,再加上朝廷内部的斗争(黄皓专权),最后被司马昭和钟会抓住机会,汉中丢失。这其中姜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本回答独发于悟空问答,觉得写得好请随手点赞,谢谢!

喜欢请随手关注我的头条号,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