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这句话的出自于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

万恶淫为首,好色是人的本性,所谓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完人,就是说要判定一个人是不是淫恶之人,要看他是不是做过淫恶之事,而不是看他是不是起过淫恶之念,男人好色跟女人花痴都是本能,如果说这样的就是淫邪之人,天底下大多数人都是淫恶之人了。所以说淫字论心。一个人看到美女忍不住多看几眼,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人若是不仅心动,还行动对美女有非礼之举,那这个人就真的是个淫恶之人了。

“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百善孝为先,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反过来,一个人是不是孝顺的,就要看他的心,而不是盯着他做的每一件事。看一个人孝不孝,就是看他能不能顺从父母的心意,对父母竭尽全力;所以我们不能通过给予物质的多少来评论孝与不孝,没有人能事事都顺从别人的心意,一个人孝不孝要看他的心,看他的心底是不是真的爱父母,敬父母,而不是看他买了多少东西。

“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这四句古话是非常有智慧的,它也一直提醒我们,凡事不要只看表面,而是要看他们的行动。

“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热心网友回答

“”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出自清朝王永彬的《围炉夜话》。

原文是””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

有书君觉得如果只是心里对异性有性、欲的渴求,但行动上并未超越法理与道德的界线,就不能算淫,必然社会上就没有好人了。

对于孝顺父母的事,根据需要从心里顺应父母就是孝顺,不然历史上就难有孝顺的人了。

1、””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

孔子说””食色、性也””,人人都有””好色””之心,这本来是人类最正常不过的本能和需求,但是如果过分追求、不加克制,””性””便成了””淫””。

“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淫””字不只是淫荡,而是邪念或者说邪淫。除了””淫乱””、””淫荡””,还代表着过分的贪欲,是导致万恶之源。

“”万恶淫为首””中的””淫””是人们过分追求个人欲望的结果,是对色、钱财、权势、名利过分贪婪的欲望。

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里都有不为人知的愿望和臆想。只要没付诸到行动上,能控制住自己的行为,就没人知道也没人追究。

如果把人们内心对性的向往当做淫,那这个世界真的没有完人了。应当说,虽然人人心中向往性,但只要遵守法规和社会道德,不乱来,而是通过正常的婚姻形式获得性,就不能算是淫,也完全可以是好人。

想入非非,有色心无色胆,这类人不在少数,能以此论淫?

人的恶行是要从””心意””上杜绝,我们为人处世难免会有邪念产生,但是看一个人行为的善恶,要看他做了什么,不能看他内心想什么。

王阳明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嘴上说的和行动上肯定更不一样。

所以淫要论事,不论心。

2、””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

谈论孝道,则应该看一个人是否有孝心,是否有尽孝的念头,这才是最重要的,不必去计较一个人究竟做了多少孝顺的事情。

因为假如以一个人做了多少孝敬的事情来评判此人是否孝顺,那么可以说全天下就没有一个人真正是孝子了。

毕竟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一个人应该做多少孝顺的事情才算孝子。可以一生每时每刻都做孝顺的事情,你也可以隔一段时间做孝顺的事情,孝子的关键在于尽心尽力。

活着就尽孝,能够想着父母的处境艰难也是孝,但不能只是想,能做的就尽量做到。死了孝不是孝,是做给别人看的,对于过世了的人没有什么意义。

为保家卫国你得去当兵,你为了求学你到异地去,为了谋生你到他乡,有的甚至到国外,尽管你内心很想孝顺父母,但身在他乡异国,真的很难照励到父母。

因而只要心中有孝,由于客观原因,无法尽到孝的责任,明理的父母一般是不会责备,也不能把你称为不孝。不然这个世界上,不孝之人也太多了。

人们只要心存孝道,但由于客观原因使得人没能在孝顺父母上做到位,不能说是不孝之人。

所以孝要论心,不论事。

3、避恶要拒行,尽孝要尽心

生而为人,都有七情六欲。曾国藩对自己的不良习惯提出””三戒””,其中之一就是戒色。“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谈论淫欲之事,只能就事论事,看人的表现。没必要去议论某个人是否有淫欲之念;若真的要谈论人之淫欲之念,那么全天下没有人是完全没有淫欲之念的,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点色心。

不是一念不善即是恶行,重要的是从心里去除恶念,阻断恶意,不要做出恶的行为。

评判一个人行事风格,评判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我们应该用他做的事情来评判,而不能用自己的感觉来评判。

比如张扣扣杀人案,许多人认为他是孝子,报的是杀母之仇,有孝心值得同情,应该轻判。他内心想报仇是可以的,他可以通过奋发图强,努力拼搏过上好日子来弥补自己失去了母亲的痛苦。

但不能拼着自己的生命去剥夺别人的生命,“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发生了复仇杀人的行为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让自己照顾不了老父亲是为不孝。

一个人对父母是否尽孝,不能只看他的行为,而要看他是否发自内心。人的物质条件不同,尽孝的方式也不一样。

说为孝要论心不论迹,生而为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不可能对于父母的所有想法都赞同,但只要做到顺从父母心意,并能为善去恶就是孝。

尽孝是看父母的需要,不要只从自己的角度去孝顺父母。我们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意,尽量做得让能够让自己的父母顺心。

贫穷的父母,金钱为孝;孤独的父母,陪伴为孝;病弱的父母,照顾为孝;忧虑的父母,安慰为孝;暴躁的父母,理解为孝;唠叨的父母,聆听为孝。

大家都是尽孝,能根据父母的需求给以最需要的,是不留遗憾的尽孝。如果贫穷,能让父母安心,让父母知道再苦再累也想着他们,这就是孝。

身为老人也要懂得多体谅孩子:””心无恶念便善良,知恩有报是孝子。””

止淫、行孝,一个论事,一个论心。所以,做人做事,对得起自己良心,尽心尽力就好。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懂得克制,能控制自己的欲望、不放纵自己的贪欲,就是值得人们尊重的人。

有书君认为对不同的事情进行不同的评价,我们给出的判断标准不同,进行判断的方法可以不同。

所以生活中大家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学会变通,不要固执己见、一概而论。最好能用恕己之心恕人,多多宽容别人,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热心网友回答

中国有很多很有智慧的俗语,比如:”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

这四句语言朴实,却直击人性的幽微之处。

一、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

“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所谓“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就是说,要判定一个人是不是淫邪之人,要看他是不是做过淫邪之事,而不是看他是不是起过淫邪之念。

食色性也,男人看到美女,都免不了多看两眼,现在,女人看到帅哥同样花痴,这是人的本能,如果说这样的就是淫邪之人,那天底下大多数人都是淫邪之人了。

所以说,淫字不能论心,只能论事,一个人看到美女,忍不住想多看几眼,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人若是不仅心动,还行动,对美女行非礼之举,此淫徒无疑。

二、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

反过来,一个人是不是孝顺的人,就要看他心,而不是盯着他做的每一件事。

古人孝顺二字常连在一起,看一个人孝不孝,就是看他能不能顺从父母的心意,但是,再孝的人,也免不了有顶撞父母的时候,没有人能事事都顺从别人的心意。

所以,要看一个人孝不孝,要看他的心,看他的心底是不是真的爱父母,敬父母,而不是看他有没有跟父母吵过架,看他是不是事事都顺着父母。

这四句古话,是非常有智慧的,读懂这四句话,告诉我们对人性要多一点宽容,没有人的人是纯净无杂质的,也没有人能事事做得圆满,只有对人性多一点宽容,我们才能更通达的面对人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