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鼎而亡的秦武王嬴荡对秦国有哪些贡献?

受一些文学作品及影视剧的影响,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秦武王嬴荡是一个孔武好战、有勇无谋的人,而且他行事荒唐,以秦王之尊以身犯险,与他人比赛举鼎而被砸死,导致英年早逝,令人叹惋。

举鼎而亡的秦武王嬴荡对秦国有哪些贡献?

 

西汉名士贾谊在《过秦论》一文中写道,秦始皇之所以能统一天下,得益于“奋六世之余烈”,也就是自秦孝公变法图强,秦国开始崛起到强大,共经历的六位君王。他们分别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及秦庄襄王,其中,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的功绩自不用说,秦孝文王在位仅三天,在位时间太短功绩不显,而剩下的秦武王、秦庄襄王在位时间也比较短,似乎没什么大作为?

事实上,在位仅三年的秦庄襄王,一攻灭东周国,铲除了周王朝最后的残余势力;二命秦军继续蚕食三晋,攻占了韩赵魏三国大片土地;三重用吕不韦为相,并传位于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嬴政,为秦国统一六国作铺垫。凭此三件事,秦庄襄王算得上是一位英明君王。

那么,在影视剧中被严重‬污名黑化,导致声名不佳,且“六世余烈”中表现最差的秦武王嬴荡,他是怎样一个人,对秦国又有哪些贡献?

举鼎而亡的秦武王嬴荡对秦国有哪些贡献?

 

重武好战驱逐张仪,纵观天下大势适时调整国策

秦国经过秦孝公、秦惠文王两代明君的统治,逐渐强大起来,对六国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压迫形势。

尤其是秦惠文王在位期间采用了张仪的连横之策,对各国实行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大大扩展了疆土,使关中、汉中、巴蜀连成一片;同时多次打退了五国联合攻秦,此后无一国敢独自面对或挑衅秦国。

秦惠文王即位时,已完成秦国变法改革重任的商鞅,反而成了秦国王权及法治的最大威胁,于是惠文王果断车裂了商鞅。

等到秦惠文王去世秦武王即位时,天下大势早已发生改变,当时唯一能与秦国相抗衡的只有最东边的齐国,因此秦国称霸西方及中原各国。

举鼎而亡的秦武王嬴荡对秦国有哪些贡献?

 

秦武王嬴荡与历代秦王都不同,他天生神力,从小就喜欢与勇士们做有关力气方面的游戏。长大成了秦王后,更是争强好胜,重武好战,当时有名的大力士任鄙、乌获及孟说都因此受到秦武王的宠爱,位居高官。

而当嬴荡还是太子时,就不喜欢能言善辩,凭着一张利嘴游说六国、搅弄风云的张仪,等他即位后,一些嫉妒张仪担任相国的大臣纷纷在秦武王面前说其坏话:“张仪不讲信用,反复无定,出卖国家,以谋图国君的恩宠。秦国一定要再任用他,恐怕被天下人耻笑。”

秦武王的性格大开大合,对外征战崇尚武力征服,再加上当时的秦国军力强盛,实力远在东方六国之上,因此对于张仪那套伐战伐交的连横之策看不上眼了。

其根本原因还是时势变了,张仪的外交政策已不适宜作为秦国对外扩张的主要策略,身为秦国相国的张仪,在秦武王的眼中也变得可有可无,再加上其他大臣的“建议”,更让秦武王下定决心驱逐张仪,就像当初秦惠文王继位后马上车裂商鞅一样,一切为了国家利益,至于君王个人好恶还在其次。

举鼎而亡的秦武王嬴荡对秦国有哪些贡献?

 

后世有人说秦武王之所以一即位就驱逐相国张仪,是因为他不喜欢张仪这个人,这样说太片面,也太不负责了,秦武王能被秦惠文王指定为秦国的后继之君,怎么可能明知张仪是大才,而因个人好恶弃他不用。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秦武王新君继位,意气风发自然想有一番作为,他纵观天下大势,罢免张仪相位并将他驱逐,并适时调整国策,派出强大的秦军东出函谷关,问鼎中原。

张仪被罢免相位,担心自己落得商鞅一样的下场,便对秦武王说:“东方诸国有乱,秦国才可以得利,我愿意利用齐王憎恨我这一点前往魏国,齐国必然攻魏,两国开战胶着之际,秦国可趁隙伐韩,兵临周都,挟持天子,成就帝王功业。“

秦武王早有东出函谷、伐韩临二周的打算,张仪的话恰好说到了他的心里,于是就准备了三十辆兵车,护送张仪到魏国,就这样,战国一代名士张仪晚年回归母国魏国了此残生。

积极进取,联越制楚、攻拔宜阳坚城,并平定蜀乱

举鼎而亡的秦武王嬴荡对秦国有哪些贡献?

 

秦武王积极进取,是战国历史上极为锋锐的君主,他刚即位不久,就有问鼎中原之志,计划的第一步就是灭掉周王室,在六国中树立威望。而要灭掉周王室,韩国及韩国军事重镇宜阳,是阻挡秦国东进最为重要的屏障,秦军若想兵出函谷关伐韩,首先必须拔掉宜阳并掌控此地,才可以保证后续物资与兵员的输通顺畅。

在伐韩之前,秦武王先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以稳住周边邻国防止他们在秦军伐韩之际趁机伐秦,或掣肘秦国、援助韩国。

秦国丞相樗里疾(嬴疾)的母亲是韩女,于是秦武王派樗里疾出使韩国,叙秦韩之好,以此羁縻韩国;一直以来,魏国都在秦齐之间左右摇摆,而秦武王的母亲是魏女,是秦惠文王与魏襄王结盟时定下的姻亲,现在秦武王又与魏襄王在临晋相会,以巩固秦、魏联盟,同时离间齐魏两国之间的关系。

秦武王还趁着越国出使秦国之时,亲自接见越国使者,与越国达成夹击楚国的密约。越国在勾践灭吴后成为东南大国,国力强盛,而楚、越两国又水土相接,人文相近,且彼此以为害,都想灭掉对方,秦国联越以制楚,以防楚国趁机攻打秦国。

举鼎而亡的秦武王嬴荡对秦国有哪些贡献?

 

至此,秦武王谋划的伐韩外围大势已成。在伐韩之前,秦武王征询了左丞相甘茂及右丞相樗里疾,对他意欲灭掉周王室、树立秦国威望的想法有什么意见,或者说攻打韩国夺取宜阳的计谋。

对于伐韩,处事相对保守的樗里疾表示反对,原因是秦军到韩国的路途遥远,劳师费财,还不一定能有收获,再加上宜阳是韩国的军事重镇,轻易难以攻取,万一赵、魏二国再从背后偷袭,后果不堪设想。

而甘茂则认为:“伐宜阳,定三川”是秦国挺进中原、成就帝业的关键所在。伐韩宜阳,必先破韩魏联盟,只要魏国助秦,赵国就不能越魏而援韩,韩一旦被孤立,宜阳虽然城池坚固,兵精粮足,但也有可能被秦军攻破。同时甘茂还自请入魏,声言将使魏王不但不偷袭秦军,而且还会出兵助秦。

秦武王听完大喜,赐予甘茂很多财物,令其出使魏国。秦武王三年(前308年)秋,甘茂出使魏国,以“共享伐韩之利”为诱饵,争取魏王,并施以政治军事压力,与其建立了秦魏联盟,魏国答应出兵助秦,共伐韩国。

甘茂返回秦国后,与秦武王订立“息壤之盟”,秦武王表示将全力支持甘茂,派他与秦庶长封率军攻打宜阳。

举鼎而亡的秦武王嬴荡对秦国有哪些贡献?

 

然而,攻打宜阳之战并不顺利,甘茂前后攻打了五个月还未能攻下,这时韩国援兵又至,于是秦国后方的大臣樗里疾和公孙奭都提出了反对意见。秦武王见宜阳久攻不下,也想召甘茂回国,打算退兵。

攻打宜阳是甘茂一力主张的,自然不想前功尽弃,回复秦王说:“息壤之盟就在那里,大王您可不要忘记。”秦武王于是增兵五万,派乌获前往协助甘茂,甘茂也散尽私财用来激赏部下,秦军果然士气大振,击退韩国援兵。

秦武王四年(前307年),秦军攻克宜阳孤城,斩首六万。接着秦军乘胜渡过黄河,夺取武遂并筑城,韩襄王被迫派公仲倗到秦国谢罪,同秦国议和。

秦武王攻拔坚城宜阳,设置三川郡,不但将秦国战线向中原腹心推进,且从此打开了函谷关通往中原的大门,为后来的秦昭襄王不断蚕食并削弱三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秦武王在位期间,秦国发生了“蜀相陈庄作乱,杀死蜀侯通国”的事件,秦武王果断派丞相甘茂领兵平定蜀国叛乱,诛杀陈庄,保持了秦国大后方及粮仓的稳定。

举鼎而亡的秦武王嬴荡对秦国有哪些贡献?

 

勇于革新制度,设立丞相分权

在秦武王之前,秦国的最高官职是相国,可秦武王是一位别出心裁又有抱负的人,他耻于与六国为伍,见六国都设有相国一职,便把秦国的相国改称为丞相,并设左右丞相各一人,任命甘茂为左丞相兼领上将军,樗里疾为右丞相,使他们相互制衡,以防止出现六国相国独揽朝政、专权的现象。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认为李斯是秦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丞相,其实不是的,最早设置丞相的人是秦武王,而最早担任丞相的人则是甘茂、樗里疾,且丞相这一职位后世沿用千年,影响深远,直到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期才被彻底废除。

除了设置左右丞相分权,秦武王还命甘茂等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筑堤修桥,改革并完善各种制度,大大提高了秦国的实力。

举鼎而亡的秦武王嬴荡对秦国有哪些贡献?

 

秦武王四年(前307年),秦武王在得知甘茂攻克韩国宜阳城后,亲率大军与甘茂的军队汇合,接着直入洛阳的周王畿。在周天子面前,秦武王嬴荡大展秦军之威,周天子及其公卿大臣因畏惧秦军的威武而瑟瑟发抖。

秦武王在得意之时,想要效仿楚庄王问鼎,称量鼎之轻重,结果在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时,因鼎的重量太大导致秦武王两眼出血,胫骨折断,到了晚上就气绝而亡,年仅23岁。

秦武王嬴荡虽然自不量力举鼎被砸死,但他在临终之前传位于异母弟嬴稷,即后来的秦昭襄王,为秦国又选择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继承秦武王遗志,不断蚕食、削弱六国,为消灭六国一统天下奠定全面胜局。

热心网友回答

秦武王嬴荡对秦国有两个卓越的贡献,一是举鼎而亡提前送走了自己,二是没有留下子嗣,让其政治遗产被其弟弟继承。

举鼎而亡的秦武王嬴荡对秦国有哪些贡献?

 

1

先说第一个贡献:提前送走了自己。

秦国此时已经通过商鞅变法变强,又天赐良机夺得巴蜀之地,秦国已经具备了统一天下的雏形。

这时候秦武王嬴荡继位了。

嬴荡高大威猛,性子直,喜欢打架,经常会搞一些摔跤类的角逐游戏,不仅如此,这位爷还喜欢亲自上场比赛。

嬴荡绝对是一位合格的拳击手、格斗家,他对自己的天生神力很是自信。正所谓爱屋及乌,嬴荡对于民间的大力士非常看重,经常破格提拔重用一些大力士。

比如孟贲,据说此人曾经在野外见到两头牛争斗,孟贲上去就把两头牛分开了,一头牛很不错,见有人来劝架,很给面子,直接不打了。

而另外一头牛就不好说话了,我都快赢了,你来把我俩分开了,什么意思?拉偏架?越想越气,这头牛还想继续打架,最后被孟贲轻松击毙。

孟贲的故事传到了嬴荡耳朵里,嬴荡很是喜欢,直接拜其为大将军。

举鼎而亡的秦武王嬴荡对秦国有哪些贡献?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孟贲虽勇,但带兵打仗岂是儿戏,怎么能随便让一个人就当大将军呢?

秦武王四年,嬴荡举兵攻占了韩国重镇宜阳。

这个应该是嬴荡在位期间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了。

攻下宜阳标志着豫北通道打通了一块滩头阵地,为后来白起攻下新城做好了铺垫。

攻下宜阳之后,嬴荡高兴坏了,直接带着手下的大力士们来旅游观光了,然后顺便去了周天子那里串了下门。

当年大禹治水后将天下分为九块后,分别铸了九个鼎,现在这鼎就在周天子这里。

嬴荡要把雍州鼎带走,说是代表秦国。守鼎的官员说:此鼎重千钧,没有人举得动,带不走。

嬴荡再次“弘扬”了大力士的角逐精神,直接将大鼎举起来,然后就送走了自己。

嬴荡也算完成了他当初继位时的那句话:

窥周室,死不恨矣。

举鼎而亡的秦武王嬴荡对秦国有哪些贡献?

 

所谓过刚易折,嬴荡酷爱蛮力,喜欢争斗,没有心机,按照喜好提拔毫无领兵经验的大力士做大将军,这根本就不是一位人君该有的样子。

秦国此时虽然已经具备了统一天下的雏形,但越是此时,越应该小心,秦国需要的是一个拥有长远战略眼光的君主。

此时的秦国无论是内政,还是军事行动,都应该求稳,绝对不能凭借喜好做事。

嬴荡的性格是一个超级的定时炸弹,很有可能因为喜好,盲目进行军事行动。

嬴荡提前送走了自己,避免了嬴荡穷兵黩武,盲目进行军事行动,从而失去秦好不容易攒下的优势。

秦国最终能够统一天下,真的是天命所归,每个国家都有明君,也都有昏君,但出场次序没有一家像秦国这样完美。

秦国所有明君都集中在了战国中后期,嬴荡这种不适合做君主的,也直接就被收走了,天命真的是站在秦这边的。

举鼎而亡的秦武王嬴荡对秦国有哪些贡献?

 

2

第二个贡献:秦武王嬴荡没有子嗣。

嬴荡由于过早地离开大秦人民,以至于没有留下后代。

嬴荡留下的庞大政治遗产在其兄弟之间展开了角逐。

最终,宣太后在其兄弟魏冉的帮助下,夺得了大秦的政治财产。

宣太后就是芈月的原型。

宣太后的儿子嬴稷就是大名鼎鼎的秦昭王。

嬴荡因为无嗣,秦昭王继位。一位光耀千古,战国时期独在一档的男人出现了。

举鼎而亡的秦武王嬴荡对秦国有哪些贡献?

 

这是真正的得一人而兴邦。

魏冉因为帮助秦昭王继位有功,被封为相国。

魏冉表现出了极高的政治素养和看人的眼光。

魏冉慧眼如炬,从群沙之中发现了这颗璀璨的明珠,并破格提拔。

这个人就是杀神白起,战国时代独在一档的军神。

白起父亲非常崇拜魏国的大将军吴起,于是给自己的儿子也取名“起”,希望白起可以和他的偶像吴起一样,光明璀璨。

白起父亲不知道的是,他的儿子要比他的偶像吴起还要璀璨。

举鼎而亡的秦武王嬴荡对秦国有哪些贡献?

 

秦昭王十三年,白起攻下了韩国新城,不负其伯乐魏冉所托。

而新城是韩、魏两国最后的屏障,两家意识到危险,准备合力抗秦,夺回新城。

韩魏联军24万,秦国派出向寿,带领十万迎敌。

此时魏冉又站出来了,推荐了白起,而且是力荐的。

一个是久经沙场的老将;

一个是新升起的将星。

要是你,你会怎么选?

新城是秦国通往中原地区的康庄大道,绝对不能失去。

此次秦国的战略目标是:

保卫新城、阻击韩、魏。

最终在魏冉的坚持下,秦昭王选择了白起。

白起直接改变了策略,不守反攻,最终十万人全歼韩、魏二十四万大军。

这就是著名的伊阙之战。

举鼎而亡的秦武王嬴荡对秦国有哪些贡献?

 

白起的军事理论和其他人不同,他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他的宗旨是全歼敌军。

打退、打残都没用,过几个月又是一股大军。只有歼灭对方的有生力量才是王道,人都没了,城池怎么守?

白起宗旨是全歼敌军有生力量,利用优势,迅速扩大战果。

著名的鄢郢之战和长平之战也是白起打的。

他搬开了秦国统一天下的最大磐石。

3

如果嬴荡有子嗣,秦昭王必然不可能继位,魏冉自然也做不了相国。

白起虽然厉害,但明珠蒙尘也亦无用。

举鼎而亡的秦武王嬴荡对秦国有哪些贡献?

 

在经过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功成为了唯一的晋升标准,破格提拔是需要承受压力的,而在新城守卫战中大胆启用新兴将领更是需要魄力的。

魏冉不愧是华夏五千中最成功的外戚,这等眼光和魄力非常人能及。

这一切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秦武王无嗣。

总结

举鼎而亡的秦武王嬴荡对秦国的做了两个“卓越”的贡献。

提前离开大秦人民,避免了因其专断好斗的性格毁掉大秦大好局面的发生。

嬴荡无嗣,让其弟弟有机会继承了大秦王位。

举鼎而亡的秦武王嬴荡对秦国有哪些贡献?

 

从而才能重用魏冉,让魏冉慧眼独具发现白起这颗将星。

这两件事就是秦武王嬴荡对秦国最大的贡献了。

热心网友回答

都说秦国能统一六国,是奋六世之余烈。那么这六世指的是哪六世呢?大概率应该是这么6位君主在位期间: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

其实这6位君主中,也有很多水分。比如说秦孝文王,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安国君,他在位仅仅3天就挂了,他能有什么出色的政绩呢?

再比如说秦庄襄王,也就是嬴异人,他是秦始皇的老爹。不过他在位也不过只有3年时间,期间政绩平平,也没留下什么旷世之举。

  1. 秦孝公嬴渠梁,任用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强大。
  2. 秦惠文王嬴驷,任用张仪瓦解六国联盟,任用司马错灭蜀,扩大了秦国的疆土。
  3. 秦昭襄王嬴稷,任用范雎远交近攻,任用白起灭六国百万雄兵。
  4. 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

以上这4位,似乎才是真正为秦国做出伟大功绩的君主。其实这6位君主在位期间,还有1位君主没有上榜,那就是秦武王嬴荡。

秦武王嬴荡是秦惠文王的儿子,也是秦昭襄王的哥哥,那么问题来了,他能不能列入六世之余烈呢?他对秦国做了哪些贡献呢?

举鼎而亡的秦武王嬴荡对秦国有哪些贡献?

 

一、死得早没儿子,算不算对秦国的贡献?

秦武王是个很有意思的君主,他天生孔武有力,一言不合就要彰显自己的力气,是个正儿八经的大力士。

为此,秦武王也非常喜欢大力士,身边的宠臣任鄙、乌获、孟说等人,全都是大力士出身。好家伙,朝堂之上一个个都是肌肉男,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型男走秀大会呢。

秦国境内凡是能举起来的东西,秦武王基本都举过了,似乎一点挑战都没有。因此他身边的宠臣孟说便提醒秦武王:老大,我听说周朝的龙文赤鼎很重,要不咱们去试试?

秦武王四年,百无聊赖的秦武王果然带着一大帮大力士,大摇大摆地进入了洛阳,他们不仅要来举大鼎,更是为了彰显秦国的武力。

周赧王乖巧得跟个孙子一样,只能眼睁睁看着秦武王进入周朝的太庙,尝试着举起龙文赤鼎。结果报应来了。

举鼎而亡的秦武王嬴荡对秦国有哪些贡献?

 

孟说力气很大,率先把大鼎举了起来。不过眼珠子差点蹦出来,眼角都挤出了血滴。秦武王觉得孟说能举起来,自己难道不能吗?索性也来举鼎。

大鼎的确被举了起来,可下一秒就把秦武王的右腿给砸断了。那时候医疗条件太差,秦武王嗷嗷叫了一晚上,终于还是病死了。年仅23岁。

最关键的是,秦武王死前,并没有留下任何子嗣。因此秦国的国君之位,就这么空了出来。秦惠文王的儿子们,成为了角逐大位的重要人选。

最终芈八子的儿子嬴稷,在赵武灵王的帮助下,强行登上了秦国国君的大位。嬴稷也就是秦昭襄王,他的曾孙便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

如果秦武王没有早逝,如果秦武王还有儿子,那么恐怕历史上就没有秦始皇这个人了。所以说,这未尝不是一大贡献呢?

举鼎而亡的秦武王嬴荡对秦国有哪些贡献?

 

二、占宜阳,设三川郡,秦武王打开了东出之门。

秦武王之所以能得到这么个谥号,不仅仅是因为他孔武有力,更是因为他好战的缘故。秦武王时期,就已经有了问鼎中原的计划。奈何韩国和周国,挡在了函谷关跟前,死死地挡住了秦国东出的大门。

尤其是韩国的军事重镇宜阳,兵精粮足,随时会阻拦秦国大军的东进之路,简直就是秦国的眼中钉、肉中刺。

这还得了?为此,秦武王特地召集了一大批朝臣,商量着灭亡周朝,拿下宜阳的战略。这事儿遭到了右丞相樗里疾的强烈反对,因为他觉得劳师远征,万一遭到魏国和赵国的偷袭,那可就完犊子了。

可左丞相甘茂却觉得这是秦国统一天下的重要一步,因此甘茂主动请缨,游说魏国,与魏国签订了盟约,使得魏国和秦国站在了同一阵线。只要魏国挡住赵国,那么秦国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举鼎而亡的秦武王嬴荡对秦国有哪些贡献?

 

 

甘茂在出征之前,曾经对秦武王说了一个小故事,讲的是有3个人连续告诉曾参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前两个人来,曾参的母亲不以为意,可第三个人来了以后,曾参的母亲立马收拾东西准备跑路了。

为啥说这个故事呢?甘茂就是为了告诉秦武王,宜阳难打啊,如果中途有人进谗言,导致秦武王让甘茂撤军,那岂不是要功亏一篑?

因此甘茂希望秦武王与之订立盟约,不打下宜阳,绝不撤军!由于订立盟约的地方叫息壤,所以史称息壤之盟。

举鼎而亡的秦武王嬴荡对秦国有哪些贡献?

 

 

此后甘茂亲自带兵攻打宜阳,不过很可惜,甘茂打了5个月愣是没能啃下宜阳。这时候秦武王也怂了,打算撤军。甘茂啥也不说,只是写了一封信给秦武王,上面只有两个字:息壤!

秦武王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此果断增兵5万,又把他那些心爱的大力士都派上了战场。甘茂自己则散尽家财,鼓舞士气,最终一举拿下了宜阳,斩首韩军多达6万人。

这一战过后,秦国的领土直接扩张到了周朝都城洛阳的边上,韩国也失去了抵挡秦国大军最重要的战略要地。自此秦国可以自由出入函谷关,随时对山东六国发起进攻。

由此可见,秦武王,也不是什么事儿都没做。除此以外,秦武王还平定了蜀地叛乱,同时派兵攻打过义渠、丹犁。

举鼎而亡的秦武王嬴荡对秦国有哪些贡献?

 

总结:秦武王应该也算得上六世余烈之一。

秦武王在位只有4年时间,所立下的功业,其实说到底也只有攻占宜阳,这一件事。但是这件事的意义是非凡的。

宜阳是韩国西部的屏障,又是周朝都城洛阳的壁垒。同时还是连接上党、南阳、新郑三地的枢纽。失去了宜阳,等于是把韩国给切成了零碎的好几块。

上党后来成为飞地,也成了长平之战的导火索,其实就跟秦武王夺取宜阳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说,从后果上来讲,秦武王拿下宜阳,直接伤害了韩国、周朝、赵国的利益。

此外,秦国拿下宜阳以后,随时可以出兵东进。这也使得山东六国转守为攻,改变了过去的战争策略。由此可见,攻下宜阳,对秦国统一六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