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公斤是西方发明的,却是市斤的整数倍,而西方自己的英镑等,则反而难以折算?

计量单位是人为规定的,不同国家的计量单位可能不同。国际单位就是为了统一计量单位,让各个国家都能认同。

热心网友回答

答:计量单位单位定义这种事情,绝不可能是巧合,只能是人为的强制规定。1公斤等于2市斤同理,它不是凑巧,也是人为设置的,它与中国的度量衡与国际接轨有关,从这这一点讲,我们现在常用的计量单位市斤是以千克为标准而重新定义的。

为什么公斤是西方发明的,却是市斤的整数倍,而西方自己的英镑等,则反而难以折算?

 

一、公斤的由来

公斤是老百姓对公制单位的叫法,规范的单位名称是千克,1公斤=1千克。

千克是国际计量大会制定的国际通用单位,这个计量单位传入我国后,我国百姓对“千克”这一叫法很不习惯,陌生而拗口,就继续沿用了易于称呼的“斤”字,而实际计数量又与我国沿用了千年的斤不同,为了区别分开,前面再加上一个“公”字,称为“公斤”就是指千克,而把我国一直沿用的“斤”叫成了“市斤”。

1千克的由来

十八世纪中叶,法国为了改变国内计量制度的混乱情况,首先规定了长度计量单位,随后根据新的长度计量单位规定了重量单位:1791年法国人规定:1立方分米的纯水在4℃时的质量为1千克。这一规定随后被国际计量大会所采用,成为了国际通用重量〈质量〉计量单位。

为什么公斤是西方发明的,却是市斤的整数倍,而西方自己的英镑等,则反而难以折算?

 

二、我国历朝对”斤”的定义

“斤”是我们老祖先留下来的计量单位,大约创制于周朝,传承了几千年,但我们用的斤,具体的计量标准数没有那么严格,几千年来,一直在变动,古代各朝代“斤”的重量变化如下:

1、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

2、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

3、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

4、隋末:一斤相当于222.73克。

5、唐至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

至于一斤等于十六两进制,据说是秦统一六国后,为了结束混乱的计量而规定的标准,这一标准一直沿用至民国。

为什么公斤是西方发明的,却是市斤的整数倍,而西方自己的英镑等,则反而难以折算?

 

三、1公斤等于2市斤的由来

清未随着中西方之间交流增多,中国也逐步接受了公制计量方式。不过公斤和市斤之间不是整数关系,给换算造成了一定的麻烦,为了和国际接轨,同时也为了兼顾国内使用方便,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决定将一斤规定为500克,恰好是公斤的一半,这样就便于换算了。改革后的市制计量适应了民众习惯,又与公制换算简便,逐渐为民众接受。

为什么公斤是西方发明的,却是市斤的整数倍,而西方自己的英镑等,则反而难以折算?

 

四、新中国成立后废止了一斤十六两的换算

民国虽然对2市斤等于1公斤做出了规定,但是仍然沿用古代的一斤等于十六两的进制换。

1959年6月25日中国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了国际公制为国家标准,但可以保留市制,同时取消了”十六两”进制,改为”十进制”,也即:十两为一斤。

为什么公斤是西方发明的,却是市斤的整数倍,而西方自己的英镑等,则反而难以折算?

 

五、结束语

现在可以尝试对题主的连环问试着做一下解释:

1、十六两为什么改为了10两,而不是20两?答:国家规定10两是标准,这兼顾了换算的便利性,10进制比20进制更好理解与计算。

2、为什么不直接取消市斤?答:斤市是我国沿用上千年的计量单位,在民众中有广泛的使用基础,保留市制就是方便百姓已行成的习惯,不致社会上对计量产生不对称的理解矛盾。

3、为什么西方没有换?答:其实等于也换了,英制没有具体的标准,还是用公制来定义,比如1英寸就硬性规定为2.54厘米。

4、西方提出公制概念时为什么不使用原有单位?答:中国的”市制”和西方的”英制”本质上都是农业单位,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方便于使用,不利于系统化科学定义,比如一英寸最早的定义为四个麦粒的长度,谁能保证每个麦粒都一样长呢?所以这不科学,随意性很大。

5、是刻意区分的吗?当然是刻意区分的,不然怎么能上升到国际标准呢?

回答就到这里,欢迎批评指正,吐槽也行!

热心网友回答

现代十斤不等于民国十斤

现代市斤是建国以后制定的标准,为了便于跟国际单位接轨,所以设定二市斤是一千克。

民国市斤一斤十六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