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都擅长胃气不和,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有何不同)

什么是胃气不和?

胃气不和是中医病证名,泛指胃之受纳、腐熟水谷功能失调的病证。临床上主要表现出来的就是胃痛、呕吐、口臭,呃逆,恶心,便秘、食欲减退甚则厌食等等一系列的症状。

也就是西医在临床上所说的急慢性胃炎、消化功能紊乱、小儿厌食症

半夏泻心汤(都擅长胃气不和,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有何不同)

对于胃气不和导致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中医有三个有代表性的经典方剂,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这三个方子均出自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这三个经典方剂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先做一个简单的了解。

三种泻心汤针对的具体症状不同

这三个泻心汤虽然说都是属于治疗脾胃不和,寒热互结,气机痞塞之证的。但是其不同之处在于:

半夏泻心汤证以呕吐为主要症状,吐出物多无食臭,下利多为稀便;

生姜泻心汤证以嗳气有酸腐食臭味,下利如清水样便为特征;

甘草泻心汤证则以下利一日几十次,水样便,带有未消化的食物,呕吐没有呕吐物,心烦不安为特点。

以上临床表现符合现代的急性胃肠炎的诊断,半夏泻心汤证偏重于急性胃炎;生姜泻心汤证偏重于急性肠炎;甘草泻心汤偏重于急性胃肠炎,而伴有水电解质紊乱的患者

半夏泻心汤(都擅长胃气不和,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有何不同)

三种泻心汤在临床上,我用半夏泻心汤偏多一些,主要原因就是,现在胃炎的发病率要远远高于肠炎的发病率,而且半夏泻心汤的治疗面更为广泛,在治疗胃炎的同时也能兼顾到肠炎。所以我们下面就重点来了解一下半夏泻心汤。

细说半夏泻心汤

2005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得主,是澳大利亚医学科学家巴里?马歇尔(Barry J.Marshall,临床医生)和罗宾?沃伦(Robin Warren,病理医生),他们的贡献是于1982年发现了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幽门螺旋杆菌。

半夏泻心汤(都擅长胃气不和,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有何不同)

自从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导致胃炎的病因后,西医治疗胃炎和溃疡的理论转为抗菌疗法,采用简单的抗生素即可以大大提高胃炎和溃疡的治愈率,一个并不起眼的病理发现在短短地一二十年内为千百万胃病患者解除了痛苦,甚至挽救了生命。他们得到这个国际大奖也是无愧的。

在祝贺这两位科学家得奖的同时,我更加深深地钦佩张仲景。他虽然没有发现许多胃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但他却知道这些胃病应该用黄连黄芩这些带有光谱抗菌作用的药物。而且知道黄连黄芩再配伍半夏、干姜、人参、甘草、红枣效果更持久,更稳定,病人服用汤液时口感更好。因为他记录了一张千古奇方——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都擅长胃气不和,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有何不同)

近年来有关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炎的报道较多,有效率均在90%以上,认为半夏泻心汤有抗幽门螺杆菌感染,参与免疫调节,保护胃粘膜屏障功能以及止血等功效。我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慢性胃炎使用半夏泻心汤原方即有效果。

如果久治未愈,面色晦暗,舌质淡红的胃病,可以加肉桂。如咽喉疼痛,胸闷明显者,可加山栀、连翘,效果更好。糜烂性胃炎导致的出血,可加制大黄。

要用好半夏泻心汤,还有注意以下几点

一、本方证多见于体质较好的中青年人,其唇舌红,多伴有睡眠障碍及腹泻倾向。舌苔多见黄腻,但脉象没有明显特征。

二、本方证的病机是寒热错杂,中虚热结。半夏泻心汤为一首最具代表性的寒热补泻同用之方,只要是胃炎,虽舌红不忌姜、夏,虽舌淡不避芩连。

三、方中人参,可用党参替代。

四、本方与黄连温胆汤相比,后者的精神症状更为突出,如失眠、心烦、心悸、易惊、多梦,前者则以胃肠道症状为主。

五、本方与香砂养胃丸相比。后者多用于面色黄、消化不良者,而本方多用于胃中有感染的患者。

第六,服用本方有效以后,需要小剂量守方常服,疗程常在3个月以上。即使停药以后,也可常常食用生姜红枣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