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用户 星颜记 的回答

姜登选,字超六,直隶南宫人,北洋奉系军将领、张作霖的五虎将之一。他曾经是辛亥革命的参与者和同盟会员,后来成为朱庆澜的亲信和助手,在奉军中任重要职务,并在多次战役中表现出勇敢智慧。然而他最终却被自己的老友郭松龄枪杀,并且死得非常惨烈。这样一个忠诚豪爽、重义轻利的人物,为何会有如此悲剧的下场呢?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早年经历

姜登选出生于一个读书之家,祖父是监生,父亲是武秀才。他20岁时通过县试成为县学生,并只身赴日留学。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工兵科毕业后回国,在四川训练新军,并秘密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后,他与朱庆澜等人参与了四川军政府的建立,并与清军作战。1912年他赴保定任陆军军官学校教官,并开始了与朱庆澜长达十余年的合作。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追随朱庆澜

1913年8月,朱庆澜任黑龙江护军使兼署民政长后,邀请姜登选任护军使署参谋长。1916年7月,北京政府调朱庆澜为广东省省长,姜登选也随之南下广东任虎门长洲要塞司令。1917年朱庆澜辞去广东省长职务后退出广东政坛,姜登选也随朱庆澜北上。此后,姜登选被北洋政府召还,任总统府咨议。在这期间,他与朱庆澜的关系如父子般密切,形影不离。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归属奉系

1922年,姜登选任奉军总参议,归属奉系军阀张作霖。同年4月,奉系在第一次直奉战争败北,姜登选亲自上阵,率工兵建造防线,支援奉军撤退,受到张作霖的好评,被任命为奉军训练总监、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副统监等职务。

姜登选积极投入到奉军“整军经武”的工作中,并与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建立了友好关系。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姜登选任镇威军第一军军长,在山海关正面攻击直系军阀吴佩孚的部队,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然而他也因此与同僚郭松龄对立,在九门口一役中发生了摩擦和争执。后来张作霖调解了他们的矛盾,并将姜登选派往南方剿匪。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兵变遇害

1925年8月,姜登选南下任苏皖剿匪司令、安徽军务督办。后来受到直系军阀孙传芳的攻击,从安徽撤退。姜登选与山东张宗昌联合,遭到孙传芳的反击,结果二人惨败。此后,姜登选任奉军第四方面军军团长。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同年11月22日,郭松龄在滦州发动兵变,倒戈反奉。姜登选乘车赴奉天经滦州车站时不知情报,在郭松龄的邀请下进城会面,并被扣押。郭松龄力劝姜登选合作反奉,反遭大骂。姜登选历数其叛上谋友之罪,并表示宁死不屈。郭松龄下令将他处死。11月26日,姜登选被枪毙,并且弃尸滦河中。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姜登选是一个忠诚豪爽、重义轻利的人物,在北洋时代的动荡中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并为之付出了生命代价。他虽然没有留下什么辉煌的功绩和成就,但却以其勇敢智慧和人格魅力赢得了许多人的敬佩和怀念。他的死也是北洋时代混乱局面和人心沦丧的一个缩影。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习到忠诚、义气、勇敢、智慧等优秀品质,并对他表示敬意和哀悼。

用户 历来现实 的回答

姜登选是张作霖的五虎将,对主人忠心不二,最后却落得个在棺材里活活闷死的悲惨结局。

张作霖本身是土匪出身,手下将领素质都不高,杨宇霆阴险狡诈,张宗昌杀人如麻,李景林两面三刀,韩林春老奸巨猾,郭松龄心胸狭隘,唯一能搁到台面上的,就是姜登选。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爱兵如子的姜登选不仅为人宽厚,而且没有架子,对部下的关怀无微不至,称得上是爱兵如子,姜登选还没有奉系的土匪传统,对百姓丝毫不犯,深受百姓拥护。

可是就这样一个难得的将领,最后却下场悲惨,被闷死在棺材里。

1880年姜登选出生于直隶省南宫县(今河北南宫)陈村人,他家境富裕,不像大多数奉系将领没文化没素质。

小康之家的孩子,家庭环境都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父亲是个正直的人,一直教育他要堂堂正正做人,对他的人生影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亲本来想让他好好学习,将来当一个文化人,去发现他酷爱军事,忧国忧民,就让他在1904年东渡日本,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学习。

在那里他结识了黄兴、宋教仁等人,受到革命思潮影响,不久加入孙中山创建的”中国同盟会”。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1908年,姜登选毕业回国,被分配到派奉天巡防统领朱庆澜的部队任职,朱对他非常欣赏,给他的待遇比谁都优厚,还给他两倍于别人的军饷,而且经常在同僚跟前对他赞不绝口。

士为知己者死,姜登选从此后就跟定了朱庆澜,跟他从奉天到四川,再从四川到广东,鞍前马后,肝脑涂地,出生入死。

而朱庆澜也没有亏待姜登选,一再对他进行提拔,姜登选从一个营级军官,在短短五年里,一路高升,平步青云,升任到师参谋长,直到黑龙江督军公署参谋长。

1917年,老领导朱庆澜辞去广东省长职务,姜登选也随即辞职。

1922年,应张作霖之邀,朱庆澜重返东北,任东北特区行政长官兼中东铁路护路军总司令。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三年后,朱庆澜金盆洗手,退出军界,担任东北慈善联合会会长。

朱到东北的时候,把姜登选推荐给了东北军阀张作霖,张作霖有问鼎中原的大志,因此求贤若渴,很欣赏姜登选的才情能力,一下子就给了他一个奉军总参议(类似于总参谋长)的职务,从此后姜登选成为张作霖的得力干将。

姜登选是名牌军校毕业,军事理论过关,是奉军中非常难得的人才。加上他勤奋好学,有军事天赋,很快就把奉军的技战术水平提高了一个档次,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立竿见影,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战斗力。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作霖跟吴佩孚两个大军阀40万军队为了争夺霸权孤注一掷,开始了一场生死较量。

这时候姜登选已经是奉系主将,担任第一军军长,他的人生迎来了一个关键时期,遇到劲敌郭松龄。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正是郭松龄将自己置于死地,万劫不复。

其实姜登选跟郭松龄早就认识,还有渊源,二人都是朱庆澜的部下,都跟随朱到了四川。不过郭松龄当时的地位跟姜登选不可同日而语,在四川,姜登选是参谋长,郭松龄只是一个小营长。

朱离开四川到广东去,姜登选跟随去了,郭松龄则回到奉天到东北军队里当教官,两人当时地位比较悬殊。

但是郭松龄后来居上,因为当教官时认识张学良,深受张的赏识,地位扶摇直上,一下子就被提拔为第二团团长,第八旅旅长。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第二次直奉战争的时候,郭松龄已经是第三军的副军长,成为张学良的搭档,跟姜登选差不多平起平坐了,二人的矛盾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在这次战争中,郭松龄认为姜登选所部陈琛不听调遣,要将其法办,作为陈上司的姜登选为之辩解求情,郭松龄不听。

姜登选无奈只好给张学良跪下,痛哭失声求情,陈才得以免于一死。但姜郭二人梁子就此结下。

1925年11月,郭松龄跟冯玉祥和奉军将领李景林联合进攻张作霖,姜登选乘车回奉天的时候,恰好路过滦州车站,一时间意气用事,决定下车劝说郭松龄。

郭松龄对姜登选说,事已至此,我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咱俩合作干吧。

姜登选一听当即怼了回去:”你背主求荣,犯上作乱,还想我也跟你同流合污,没门。”

郭松龄一听恼羞成怒,就枪杀了姜登选,把他随便装在一个薄木棺材里,丢到了荒野上。

郭松龄率军进攻张作霖本来非常顺利,眼看就要大功告成,这时候日军全面介入,张作霖咸鱼翻身,郭松龄兵败被杀。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姜登选的副手韩麟春找到了盛放他遗体的薄木棺材,他已经亲自为姜登选挑选了一口上好的棺材,打算把他送到原籍河北厚葬。

当开棺时,韩麟春和在场的官兵不由得痛哭失声,只见绑住姜双手的绑绳已完全松开,棺内四周遍布抓痕。

原来,姜登选被枪击的时候,并没有被击中要害,没有当即身亡,而是被闷死在棺中。

姜登选属于关羽式的人物,死守士为知己者死的“封建愚忠”信条,郭松龄则是把“民族大义”放在首位,对君臣和主仆观念嗤之以鼻。

两人的观念势同水火,势不两立,发生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了。

用户 史晓生 的回答

张作霖的五虎将之一姜登选,是被钉在棺材里活活闷死的。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张作霖手下将领中,有五人被称为“五虎将”,他们分别是张宗昌、李景林、韩麟春、郭松龄以及姜登选。

这五人的品行不一,性情也各不相同,其中,张宗昌粗鲁放纵,李景林则圆滑狡诈,而韩麟春属于那种老奸巨猾之人。

另外,心胸最为狭隘,同时睚眦必报的便是郭松龄。

唯一一个能上得了台面,且好评如潮的将领,便是姜登选,其人重义且轻利,为人还十分豪爽,更能与士卒同甘共苦,最重要的是,他对张作霖可谓是忠心不二。

但这样一个深受军民拥护,又被张作霖极为看重的虎将,最终却做了个被活活闷死于棺材之内的凄惨结局,为什么会如此呢?这其中缘由,说的简单点就是因宿怨而引发的惨案。

宿怨的双方,分别是姜登选和郭松龄。

1907年,郭松龄以优异的成绩从奉天陆军速成学堂毕业,随后充任了盛京将军衙门卫队哨长,担任该职务时,郭松龄带兵严谨,勤于职守,因此受到了陆军统领朱庆澜的赏识。

自此,郭松龄便追随朱庆澜左右。

而在1911年,受同盟会四川负责人程潜的推荐,已经担任四川陆军统制的朱庆澜,结识了刚满三十岁的姜登选。

当时程潜因需要回家奔丧,便把同盟会的相关工作托付给姜登选,临行前还特意对朱庆澜说,姜登选此人“沉着勇毅,胜我十倍”,是个值得信任之人。

由此,朱庆澜便与姜登选结下了不解之缘

也就是说,在早期阶段,姜登选和郭松龄二人均追随过朱庆澜左右,虽说算不上同僚,但至少相互之间认识,且没有什么恩怨。

但是在两人归于奉系,也就是均开始为张作霖效力之后,逐渐便有了矛盾。

姜登选归于奉系,源于同学介绍,当初他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时,结识了一个日后成为张作霖心腹的人,此人便是杨宇霆。

因此,在1922年,经杨宇霆推荐,姜登选辞去总统府咨议职务,正式加入奉军,担任奉军总参议。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而郭松龄加入奉系,同样也是得益于同学。

1912年时,由于护法运动失败,郭松龄只得返回奉天,之后经同在奉天陆军速成学堂学习过的同学介绍,开始担任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战术教官。

在这里,郭松龄认识了一个对他至关重要的人,此人便是张学良。

等到姜登选在1922年进入奉系时,郭松龄在张学良的推荐下,已经出任奉军第八旅旅长职务,并与张学良领导的第三旅组成了司令部。

按理说,虽说同在奉军,但两人此前也打过交道,就算没啥感情,也不应该会有太大矛盾才对,但仅仅在三年后,也就是1925年,郭松龄就公然处决了姜登选,这其中又发生了什么呢?

从刚开始毫无矛盾,到后来间隙渐生,再到最后彻底决裂,郭松龄和姜登选之间的冲突,可以分为表、里两个方面来讲。

首先,是表面原因。

姜登选和郭松林第一次产生正面矛盾,是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当时,张学良、郭松龄率奉军第3军从正面仰攻直军,但由于直军居高临下,导致奉军一度损失惨重。

而之后不久,由韩麟春、姜登选所率的奉军第1军,侦知驻扎在长城九门口的直军守备力量比较薄弱,因此对九门口发动攻击,并成功占据九门口。

占据九门口之后,奉军内部开了一个军事会议,在会议上,张学良就提出,趁着大好形势,再从山海关正面战场调出来五个团的精锐,来增援韩麟春、姜登选。

这个提议,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是绝对正确的,但问题是,韩麟春不愿郭松龄来“抢功”。

因此,在会议最后,韩麟春和姜登选虽然不得不同意张学良的安排,但却说了几句风凉话,称用了这个计谋,郭松龄就可以来立功了。

而郭松龄这个人,前文也讲过心胸狭隘的很,他哪里会听得了这种风凉话,当时就怒气冲冲的对韩麟春和姜登选说,他郭某人向来不沾别人的光,并表示,他要从山海关正面打,不再与第1军争功劳。

说完之后,郭松龄便带着他的部下甩手而起,而之后也果真如他所说,他还真带着自己几个团的兵力就此准备离开。

而在郭松龄负气离开之后,姜登选看不下去,认为郭松龄这是擅离职守,更是胆大妄为,于是,马上到张作霖处告了郭松林一状,虽说最终在张学良的周旋之下,张作霖对于此事并未追究,但由此,郭松龄算是恨上了姜登选。

带着这样的情绪,郭松龄很快又反咬了姜登选一口,彻底导致姜登选与郭松龄决裂。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郭松龄是如何反咬的呢?在姜登选状告郭松龄不久,郭松龄也告了姜登选一状,他提出姜登选的部下陈琛,不听调遣,因此上报张学良,并坚持要将陈琛就地正法。

事实上,这个陈琛确实有不听调遣的举动,但罪不至死,因此,姜登选多方为部下辩解,希望能保住陈琛性命。

但由于郭松龄的坚持,姜登选始终未能如愿,不得已之下,姜登选亲自找到张学良,跪述于其之前,痛哭失声,这才让张学良出面,命郭松龄放过陈琛。

部下陈琛的小命是保住了不假,但这件事,却让姜登选颜面大失,因此,他和郭松龄之间也算是彻底绝了交情,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除了上述两个矛盾之外,在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之后,因为封赏等问题,郭松龄又恨上了姜登选。

当时,由于奉军胜利,因此张作霖原计划是派姜登选去接手扬州,而郭松龄则接手安徽,但谁知道杨宇霆仗着张作霖的宠信,也想要个地盘,因此,他就去了扬州。

这样一来,姜登选就没办法去扬州,最终,则是去了安徽。

而姜登选去安徽了,那么郭松龄便没有地方可去,这就让他极为恼火,认为自己打仗时冲锋在前,结果最后啥也没捞到,因此除了恼恨张作霖外,连带着占了他位置的姜登选也恨上了。

这便是郭松龄与姜登选之间的表面矛盾,也是导致他们水火不容的直接原因。

而除了这几个表面原因之外,两人之间还存在派系上的不一致,同样也是导致二人最终走向生死决裂的因素。

在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后,由于直胜奉败,张作霖便在内部开始了一场大整顿,曾经跟着张作霖一起打天下的元老派们,由于安于享乐,逐渐被更有能力的士官派替代。

而士官派的代表人物,便是杨宇霆。

同样,作为杨宇霆的同学,姜登选自然也是士官派的核心成员,他和其他士官派的成员,紧紧团结在杨宇霆身边,而杨宇霆由于深受张作霖信任,整体士官派也跟着沾光。

而除了士官派之外,另一边便是以郭松龄为首的“陆大派”。

所谓陆大派,就是从陆军大学毕业的军官,他们以郭松龄为首,而郭松龄的发迹又和张学良有莫大的渊源,因此,陆大派也被叫做“太子党”。

也就是说,当时的奉军内部,是由元老派、士官派以及陆大派这三派组成。

元老派暂且不说,毕竟他们逐渐被一一替换,总体没有太大的实力,而士官派与陆大派,却有相互抗衡的资本。

由于士官派的首脑杨宇霆深受张作霖信任,加上他们在军务上也确实有两把刷子,因此在奉军逐渐做大之后,他们就成了蛋糕分得做多的一批人。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之后,为什么张作霖会最终同意杨宇霆和姜登选分别接受扬州和安徽,原因 就在这里。

而反观陆大派,也就是太子党,张作霖培养和提拔他们,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成为张学良的班底,假以时日,在张学良接班时,有人可用。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因此,在张作霖心里的概念是,反正将来这整个奉军都是张学良的,到时候陆大派的人还会分不到蛋糕吗?

在这种思想驱使下,张作霖就在封赏问题上,把陆大派往后放了放,先紧着士官派的人。

但这样一来,士官派是满意了,而陆大派就不爽了,凭什么打仗冲锋都有我,分蛋糕的时候就没我了呢?

所以,作为陆大派的核心人物郭松龄,自然就会对这种情况不满,不仅恼怒张作霖不公,更忌恨士官派的人抢走了自己应得的东西。

这便是郭松龄与姜登选的内在矛盾。

而在这种内在矛盾与上述几个表面矛盾的双重加持下,郭松龄的怨气也越来越多,而到了1925年,郭松龄内心的怨气终于达到了顶点。

当年十月,他趁着张作霖派他前去天津去部署军队,计划进攻国民军的时机,安排亲信与冯玉祥开始频繁接触,并向冯玉祥表达了自己决心反奉的想法。

与此同时,张作霖五虎将之一的李景林也加入进来,他与郭松林、冯玉祥结为同盟,并在当年11月31日,在滦州共同发出通告,宣布脱离奉军体系。

而当时的姜登选,恰好从平津坐专车回奉天途中,听闻郭松龄倒戈反奉的消息后,他决定在滦州下车,见一见郭松龄,好劝他不要这么干。

但正是因为他下车去劝郭松龄,结果却遭到了郭松龄的枪决。

根据曾担任过奉军第十军副军长,同时也是张学良同学的戢翼翘后来回忆,当时郭松龄在得知姜登选要来滦州时,便派人提前在车站等候姜登选。

等姜登选抵达之后,看到郭松龄派人迎接,他觉得郭松龄不敢把他怎么样,因此便跟随而去。

但去了之后,姜登选与郭松龄就开战问题产生激烈冲突,期间郭松龄还力劝姜登选与他一起反奉,结果遭到了姜登选的大骂。

之后,郭松龄将姜登选安排在一处民房,但却不放其离开,并且还收走了他的所有行李。

最终,郭松龄认为既然扣留了姜登选,如果放他回去必然会坏自己大事,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杀了姜登选再说。

于是,姜登选被郭松林的部下连夜押至滦州中学,于操场上被就地枪决。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还有一种说法,是郭松龄原本没真的想杀掉姜登选,而是计划将其长期关押,等到自己反奉成功之后再说,但由于郭松龄的参谋顾浩在姜登选的行李中搜到了北京麦加利银行10万元的存折,于是就起了吞没之心,而在他的怂恿游说下,最终促使郭松龄下达了杀掉姜登选的命令。

具体哪一个说法是真的暂且不说,总之,在1925年的那个冬夜里,44岁的姜登选就这样被枪决于滦州中学的操场上。

那么,前文所说的姜登选被活活闷死在棺材内又是怎么回事呢?这说起来,真的是一桩惨案。

郭松龄下令枪决姜登选之后,士兵按令行事,而在执行枪决时,其实并未击中姜登选的要害,也就是说,姜登选并没彻底断气。

也不知道是执行命令的士兵不知道,或者是郭松龄有特别的授意,总之,就这样将姜登选装入了棺木,随便找了个地方掩埋。

而在姜登选被枪决的事情传开后,经其好友张淦臣等人多方奔走,加上后来姜登选的老领导朱庆澜的努力,最终将姜登选的棺椁运回天津。

而在运回天津后,需要为姜登选移棺,众人打开棺材后这才发现,原本被绑在姜登选手下的麻绳已经松开,并且棺木两侧以及上方的木板上遍布爪痕。

一番询问之后,众人才知道,当时姜登选并未死透,而是在棺材中苏醒了过来,并成功挣脱掉了手上的麻绳。

但由于被困在棺木内,即使他使尽全身力气,也没办法打开,况且当时他还有枪伤在身,因此,在想尽办法破棺无望后,最终还是被活活闷死在了棺材之内。

当易柩时,众见遗骸双手所缚之麻绳已松,柩之左右木板爪痕宛然,大骇。细审其故,始知登选被枪击,实未中要害,而闷死于椁中者也。—《睇向斋秘录》

不得不说,这可真是一出令人难以接受的惨剧,堂堂奉军五虎将之一的姜登选,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高材生,最终居然如此憋屈的死去,实在是令人唏嘘。

而造成姜登选死亡的郭松龄,最终的下场也不比姜登选好到哪里去。

郭松龄宣布反奉之后,刚开始所向披靡,一度占据锦州,逼得张作霖都开始收拾财产细软,准备跑路。

但在1925年12月底,由于冯玉祥的突然背叛,加上日本关东军的参与干涉,最终导致郭松龄兵败。

而在兵败后,郭松龄与夫人韩淑秀被俘,由于杨宇霆担心张学良会为郭松龄说好话,为了避免夜长梦多,他便向张作霖进言,最终让张作霖下达了处决郭松龄夫妇的命令。

并且,在郭松龄夫妇被处决后,张作霖似乎觉得还不解恨,又下令将两人尸体暴尸三日,方可收葬。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这便是郭松龄的最终结局,相比之下,他比姜登选被活活闷死的结局也确实好不到哪里去。

综上所述,张作霖手下的五虎将之一姜登选,之所以会在最后死的这么惨,主要是他得罪了睚眦必报的郭松龄,因此被郭松龄记恨在心,同时当时正值郭松龄宣布反奉的关键时刻,姜登选过于托大,贸然去见郭松龄,所以便成了“羊入虎口”,最终被郭松龄残忍杀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