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月恶日是什么意思,端午节是恶月恶日

五月初五是“恶月恶日”?

但是端午节一般来说呀,咱就别说端午节快乐了,为什么呢?端午节在各个学者那里,都公认为是恶月恶日。

中国传统民俗节日——端午节

记得早在2007年的时候五一长假取消了,后来多了很多的小假日,什么端午、清明这些小长假,意在让咱们更重视本民族的这些节日。但说到端午节呀咱们先头得追根溯源,说一说端午节到底是什么来源?

五月初五的端午,竟被称为“恶月恶日”?|阿龙说北京

一、端午节的种种来源

估计各位耳熟能详,最普遍就是屈原老先生那个版本。但是今天咱要说说众多的关于端午节由来的版本。

端午节来源之一——吴越图腾祭

首先说第一个,是谁考证的呢?源自于闻一多先生的考证,说端午节的由来是源自于古代的吴越图腾祭。那个时候很多部族,很多的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吴越地区祭祀图腾,后来演变成现在的端午节,距今已经有4000多年历史。

闻一多先生考证,写了一个《端午考》。其中大概是这么说的,说古代吴越民族是以“龙”为图腾,每年的5月5号这一天,这当然说的是农历五月初五,都要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就是一个祭祀活动。这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是什么?就是把一个船雕刻成龙的形象,然后在水上去竞赛,娱神娱己,什么意思?赛龙舟,一个是为了敬奉神仙,一个是为了让自己有这么一个娱乐项目。所以您看,现在的赛龙舟,闻一多先生认为就是当年吴越地区的图腾祭演变成现在的赛龙舟。距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

五月初五的端午,竟被称为“恶月恶日”?|阿龙说北京

但是关于这个说法,也有很多的历史专家、文人学者并不一定特别的赞同。但是大家好像赞同这么一个说法,什么呢?就是5月5号是一个恶月恶日,换句话说呢,它不是一个好日子。

以前很多人在探讨,说过清明节的时候,咱应不应该说清明快乐呢?我曾经在节目里说,说清明快乐这话未尝不可,为什么呀?各位您记住,清明最初可不是祭祀先人的,清明节最初跟上巳节结合在一起,本身就是饮酒作赋、踏青郊游的时节。后来慢慢的把祭祖或者说慎终追远的思想加了进来,成了咱们说祭祖的清明节。

但您别忘了,咱说清明节祭祀完之后,干嘛呢?要出去踏青。“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崔护当年在清明节的时候,看到人家姑娘写的一首诗。

再说清明上河图,都是歌舞升平的一个景象,当然有人说,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不是清明时节,是气清景明的社会状态。咱也不抬杠不是,咱也不尴尬,因为有这说法。话说回来,说清明节快乐,我觉得未尝不可。因为最先它起码是一种踏青郊游为内容的节日,后来掺杂进了祭祖的这种思想。

五月初五的端午,竟被称为“恶月恶日”?|阿龙说北京

五月初五是“恶月恶日”?

但是端午节一般来说呀,咱就别说端午节快乐了,为什么呢?端午节在各个学者那里,都公认为是恶月恶日。

咱举几个例子,战国时期就把这5月5号定为恶月恶日,叫什么?叫做“不举五月子”,什么意思?我一解释,估计各位听完之后都觉得,毛骨悚然。但凡端午这天出生的孩子,家里不养,要么送人,要么任其自生自灭,就给抛弃了。为什么呀?说这孩子不吉利。

比方战国时期孟尝君就是端午节出生的,史书里记载“父欲遗弃”,父亲不要了,想把他扔了,但是因为10月怀胎一朝分娩,受罪的是女人,父亲能狠得下心,但为娘的狠不下心。所以孟尝君的母亲就私下把孩子托付给了别人抚养。但是不能不说,受托付着一边绝对跟这孟尝君的母亲是铁瓷儿。那会儿都迷信,对方凭什么接一个“祸害”到家里来养活?万一被殃及了,被克了呢?所以一定是关系特别好!

五月初五的端午,竟被称为“恶月恶日”?|阿龙说北京

在晋朝葛洪写的《西京杂记》里也说过一个实例,汉代有一个姓王的,“王凤以五月五日生,其父欲不举”,姓王的也是端午节出生,他爸爸也不想养他,叫什么?叫,“曰俗谚举五日子。长及户则自害。不则害其父母”,什么意思?这孩子是一个祸害。“长及户”就是以后个子长高了,长大成人了,跟门框这么高了,“户”是门的意思跟门框这么高了,这孩子就得克父克母克一家子,所以千万不能养。古人就这么迷信!

当时孟尝君也知道自己的身世了,也知道历史典故,所以孟尝君也知道民俗就是这样,可是孟尝君莞尔一笑说,你们也傻,为什么呢?这民俗里的封建迷信说,端午节出生的孩子长得跟门框一边高了,就克父克母克全家,你不会把门修的高点吗?您修一个1米6的门,我肯定能长到这门框这儿,修一个3米2的门,我就不信我长得跟门框一边高,那怎么能克父克母克全家呢?所以这也是一笑话,无稽之谈,现在当然都不信这个了。

比如宋代的《太平御览》里也写到了,这是晋朝时候的事“胡广本姓黄”,有位姓胡的,他本来姓黄,“五月五日生,父母恶之,”恶就是厌恶的意思,“置瓮中,投于江。”就写到把孩子搁在一大坛子里,扔江里去了,孩子是死是活那可就听天由命了。

还有汉代《风俗通》里写说:“五月盖屋,令人头秃。”人们讨厌这端午节讨厌到什么地步了呢?不光是克人,还干嘛呢?你盖屋子都不行,生孩子这大忌盖房子都不行,你5月盖房子,这人以后准得谢顶——“使人头秃。”这更是无稽之谈!

还有《风俗通义·佚文》里边也写到了说:“俗云五月五日到官,至免不迁。”这“免”当什么讲呢?就是当死了讲,什么意思?你要是被封了一个官,5月份的时候走马上任,到死都不能升迁,一辈子就这品级了,就说那会人多么讨厌农历五月。

还有呢,离咱们近一点的清代。《燕京岁时记》里也记载了说:“京师谚曰:‘善正月,恶五月。’”就是当时老北京,清代的北京城有一个说法,哪个月份吉利?正月吉利。哪个月份比较恶?就是5月份,所以“善正月,恶五月”。这事儿其实可以理解,为什么呢?那会儿的医疗卫生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咱知道端午节之后天开始热,尤其过端午之前那几天,会发现今年比往年的高温来的都早,都开始什么黄色预警、橙色预警了。那会天一热,必然是蚊虫滋生瘟病横行。现在呢?咱防疫部门科技非常发达,可以有效地控制这些,但那会儿一旦是瘟病一爆发,死亡人数可以说是不好控制的,也难怪古人为什么特别讨厌这个月份。因为正是瘟疫开始爆发的这么一个时候,所以说这是大家对端午节的一个公认就是恶月恶日。

▷端午节来源之二——纪念屈原

咱把这话题扯回来,端午节到底由来是什么?刚才说了闻一多说的这是第一个——吴越民族图腾祭祀龙舟竞渡,有了这么一个节日。第二个说法,就是咱们熟知的屈原投江。

五月初五的端午,竟被称为“恶月恶日”?|阿龙说北京

战国时期的楚国人屈原,出生在湖北姊归,20多岁的时候“博闻强识,明于治乱,闲于辞令”什么意思?治理国家是把好手,闲来无事吟词作赋写东西,也是一个文艺青年,才20多岁。当时的楚怀王特别重视屈原,这人是人才,不得了。越重视,您记住了,什么叫“树大招风”,别人就开始嫉妒,嫉妒怎么办呢?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你使拌,给你背后捅刀子,结果呢?小人进谗言,慢慢的楚怀王渐渐的开始疏远屈原了。你想想,当年这么被重视,后来被疏远,而且不是我无能,是别人说了我的坏话,昏君就信了,所以你疏远我。您说这心理落差能不大吗?渐渐的心理落差一大,心里边扭曲,也有一些难受。

当太子兰当政之后更不待见屈原,再加上小人谗言不断,结果屈原从当年的重视到现在沦为了被流放的人员。在流放途中,就听说秦国开始攻打楚国了,当时心里是非常的难受,屈原想报国为君,但是君王听信谗言,所以最后无奈之下写下了《九章·怀沙》,然后投江自尽,也有叫怀石投江,什么意思?怕沉不下去,身上绑一个大石头,“咕咚”跳江里,汨罗江,死了。

后来大家为了纪念他,也把这端午节起了一名叫“诗人节”,据说很多的民俗活动是由这个衍生过来的,说屈原投江之后,老百姓一看都认识屈原,也觉得特别可怜,怎么办?咱得救他,所以旁边的渔船就开始大家纷纷到江里去搜救屈原,形成了后来的龙舟竞渡。

五月初五的端午,竟被称为“恶月恶日”?|阿龙说北京

再一个说法是后来屈原的尸体也没捞上来,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肯定还在江里,估摸着一定是死了。老百姓怕鱼虾蟹吃屈原的尸体,怎么办呢?想了一辙,就拿角黍,咱说的就是粽子,那会叫角黍,就是里边放的是黍这种粮食,现在放的是江米,山西地区要放黄米。把它包成带角的形状投到江里,让鱼虾蟹吃这个东西,别伤害了屈原的尸体。表现了老百姓对屈原的敬重,这说的是屈原投江说,引来了端午节。

五月初五的端午,竟被称为“恶月恶日”?|阿龙说北京

端午节来源之三——纪念伍子胥

下边还有说法,就是纪念伍子胥。公元前496年,这个典故很多人都知道,叫卧薪尝胆。当时吴王阖闾打越国,结果在战争当中,吴王阖闾大败而归,身负重伤,最后伤口感染,一命呜呼死了!临死之前,吴王夫阖闾把儿子叫到床塌之前,就是吴王夫差,对夫差说以后记住一定要替父报仇,说完这话就咽了气。您想父亲在战争当中被打死了,当儿子的能不怒火中烧吗?就寻机要去报仇。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后来,“越王不及”,就是夫差在攻打越国的时候,按照当时的国力,越王赶不上夫差的统兵,包括,怎么办呢?眼看着就要被灭了,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手底下有这么一大臣叫文种。这文种还别说,真是有种,不光有种,而且有脑子。说给您提一意见,什么呢?好汉不吃眼前亏,知道吴王夫差手底下有这么一大臣叫伯嚭,这人名一听,人如其名,不是个好东西,又贪财又好色!所以咱用金钱、美女去贿赂他,没准他就帮咱们想一条生路。

钱送过去之后,伯嚭一看,钱谁没见过,只是微微动心!咱英雄难过美人关,更何况这是一个地痞流氓,后边还有猛料呢。什么糖衣炮弹,美女送过去了,伯嚭看坐不住了。行了,那这个就这么办吧,给你想一辄,就权当是服了,我帮你的美言几句,俯首称臣保条命不就完了。这伯嚭贪财好色,给吴王夫差留下了一个祸患的种子!要说越王勾践也是能屈能伸,一个大丈夫,俯首称臣可以,就在吴王夫差面前,陪王伴驾,天天陪着。

最有名的一件事是什么呀?有一次吴王夫差病了,病了之后医生们过来看,那会中医就是望闻问切,但是越王勾践说这样并不直观,怎么回事呢?拿出一个盆,您来泡大便,然后我帮您尝尝,我舌头灵,一尝完之后,就能知道您到底得的是一个什么病。好家伙儿这吴王夫差一听,亲儿子也不会这么做,更何况咱俩没血缘关系啊,这得是多么忠于我的人啊!打这之后就放松了警惕,最后放归了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回到本土之后,可是没忘了当年受的屈辱,所以引出了卧薪尝胆。卧薪尝胆就是睡在草甸子上边,上边悬一个胆,这猪胆是苦的,晚上起来之后,舔一口,就当年吃的这个苦一定不能忘记,得把这仇报回去。

五月初五的端午,竟被称为“恶月恶日”?|阿龙说北京

▷伍子胥遭谗言陷害

咱这个时候其实是有明白人提出来了,谁呢?就是伍子胥,跟吴王夫差说这人不能放回去,为什么呢?以后一定是一个祸害。但是伯嚭是收了人家姑娘,收了人家真金白银了,他得帮着越王勾践说话。于是就说伍子胥这个人,无中生有,他才是祸害。小人进谗言巧舌如簧,是忠臣比不了的,好人比不过坏人耍嘴皮子,吴王夫差就听信了伯嚭的话,不光是把越王勾践放了,还治了伍子胥的罪。

五月初五的端午,竟被称为“恶月恶日”?|阿龙说北京

据说伍子胥也是被进谗言,最后被吴王夫差给杀了!

被吴王夫差杀之前,伍子胥就说:“行,这么一个昏君,我死不足惜,没关系。但是有一个请求,我死了之后,一定派人把我眼珠子挖下来。”

吴王夫差说:“行,没问题,我也挺恨你的,你这主意挺解恨。那你把眼睛挂在咱们城门之上,是何用意?”

伍子胥回:“就是要看看越王勾践打进城,要了你的命。”

那皇上能不生气吗?好家伙,吴王夫差一急真给他宰了。也就真把眼睛给挂在这城门上面了。没过多长时间,越王勾践真打回来了,后来灭了吴王夫差。

在《梦粱录》里说伍子胥不是被杀的,是被投进钱塘江淹死的!这是另外一个版本的说法,但是最终结果也是死了,死了之后,因为他生前愤愤不平,就变成了这个钱塘江里的波神,波神什么意思呢?就说每次一到钱塘大潮的时候,就是伍子胥用神力在这儿兴风作浪。所以吴地说:“五月五迎波神。”其实为了纪念的谁呢?就是伍子胥。这说的是纪念伍子胥,后来衍生出来端午节!

▷端午节来源之四——纪念曹娥

咱们再说第四个说法,也是很多人公认的一个版本,什么呢?纪念曹娥。

五月初五的端午,竟被称为“恶月恶日”?|阿龙说北京

曹娥是一个孝女,他的父亲怎么死的呢?就是迎波神死的,换句话说就是看大潮。钱塘江大潮现在这个防护都已经很好了,前些年也有因为不太守规矩的,为看钱塘大潮被卷进去的。那时候的保护措施没现在好啊。

五月初五的端午,竟被称为“恶月恶日”?|阿龙说北京

汉安帝永平二年,公元的108年,也是5月5号端午这一天,曹娥的父亲去迎波神,迎波神咱可以理解为说看大潮,也可以是一种祭祀方式。结果被溺死了,被溺死之后,咱都说闺女是父亲上辈子的小情人,这个时候,曹娥刚年满14岁,按现在话说还是小孩,一听说父亲迎波神溺死在江里,难过,沿着这个江,从上游到下游来回来去的跑,跑而哭嚎,一边跑一边招呼她父亲!人死不能复生,但后来据说孝感天地,她父亲的尸体竟然从江里浮起来了,飘在上头了,然后被打捞上来,但已经是一个冰凉的尸体。后人为了纪念孝女曹娥,她的父亲是5月5号被溺死的,所以后来演变成了端午节。

但您不管怎么说,您发现啊,这端午节好像有这么一个主题,一来,天气热了,温病丛生,属于是恶月恶日。二来不管是屈原伍子胥,还是说曹娥代表的,都是两个字是忠孝。所以看来端午节,它的主旨思想概括为忠孝二字,一点不为过。

二、端午的传统习俗

那么说到端午,咱得说一说端午的习俗,都有什么习俗呢?早年间很多人都是多神论者,也不知道信佛信道还信什么,反正家里边都供着一个神仙,有时候也是掺和着来!

▷供奉神佛

端午节的习俗首先也是这个家里边的佛堂、神像、祖先堂得上供,这是一个仪式的东西。好像咱们老北京或者说咱们中国的传统习俗,一到民族的节日,基本上供奉神仙、佛、祖先这是一个必有的功课。

▷中国传统的三大节习俗

二来说到端午习俗就不能不说三大节。以前有这么一说法,中国有三大节。什么呢?正月节,五月节,八月节。正月节有人说春节,也有人说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两种说法都有。五月节说的就是五月初五端午。八月节是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一年当中三个节点,属于三大节。

三大节有很多的说法,比如说三大节看老师。因为以前很多手艺人学艺,属于是师徒相传,师徒如父子,学艺的时候有的甚至也签一个合同,现在也叫合同,死走逃亡师傅一律不负责任。教你,那打你就得认着,说受不了,心理脆弱,跳井死了,家长别找老师,就这么严厉。三年零一节就毕业了,那会叫出师了或者出徒了,那这时候也得看望老师,为什么呀?他教你的是你吃饭的本事,以后你靠手艺能够挣钱养家,给自己过后半辈子,这是多大的恩典,得记住了。

三大节有结帐的习俗,端午节是三大节之一,以前很多的店铺卖东西不像现在说概不赊账,比方说这店就开在你们胡同口上,胡同人全认识,来来往往,买东西有时候就不给钱,干吗呢?记帐,什么时候结帐?三大节,正月节、五月节、八月节把这账给结了,就可以了,那会讲的是一个信。

曾经有一个笑话,说这三大节结账,掌柜的不会写字,怎么办呢?他不会记账,不写字他画画。这位先来买块胰子,胰子就是肥皂,胰子或肥皂这俩字都挺难写,写不下来,在这纸上画一方块,那肥皂是方的。等下回这位买擀面杖,各位这“擀”字您现在写,估计很多人写不下来,那会儿更不会写了,怎么办呢?画了一竖,前边是一个肥皂,下边是一擀面杖,一个方块一个竖道。好了,等到五月节端午节该结账了,老主顾来了,掌柜的您看看欠您多少钱?那该结账了!这掌柜的一看,翻账本,没字全是话,忘了当时什么东西,他忘了一个肥皂,一个擀面杖,就看一个方块下面一个竖道,什么呀?看半天,噢!一拍脑门子,想起来了,先生您不欠我们家钱,您从这儿借了一把铁锹,还过来就行了,看看这闹笑话了。

三大节除了结账,还有什么呢?还有就是出师宴,也是说毕业了,学完了出师了,要摆宴席谢老师。

▷挂艾草

说到端午节的习俗,咱们再讲一个——挂艾草。

五月初五的端午,竟被称为“恶月恶日”?|阿龙说北京

艾草、菖蒲叶挂在门上,说能够辟邪。有这么一传说故事,唐代黄巢起义,黄巢长得极其凶恶,这么一个寒碜人。这一天进村,就看村里人都跑,说明天黄巢路过咱们村,肯定是见人杀人,肯定得屠城,咱得跑。那其中就看到一个妇女拉着一个小孩子抱着一个大孩,这黄巢一看不合理,按说应该是拉着大孩子抱着小孩子跑得快,怎么拉着小的抱着大的?

过来一拦,“这位大姐,这是干嘛呀?”

“明天黄巢要来,先得跑!”

“那为什么拉着小的,抱着大的?”

“您有所不知,这小的是亲生的,大孩子是街坊的。街坊那俩都死了!临死之前把孩子托付给我,一定照顾好他。既然受人之托就不能食言,所以说拉着小的让他地下跑,抱着大的是为了实现当年的诺言。”

黄巢一听,当时被感动了,就告诉这位大姐不必惊慌,黄巢只杀官府之人,绝对不伤害老百姓,您回村告诉所有老百姓,只要门上插上一把艾草,明天黄巢的部队打这儿过,一定不会惊扰大家!说黄巢是端午这一天路过村的,后来因为黄巢起义形成了一个民俗,于是就形成了端午节这一天挂艾草的习俗。

那么有一个更深的寓意是什么呢?就是告诉世人,有爱则不杀,就是挂着艾草代表是爱心的“爱”。这故事听起来可是非常的温馨。

其实关于端午节习俗还有很多,但是我们节目时长有限,比如说饮雄黄酒,挂五彩丝线,画五毒图,包括吃粽子、五毒饼、吃桑叶、吃樱桃,这都是端午节当时当令该干的事情!今天只是简要的跟您说了说端午节的一些小故事,希望大家再过咱们传统节日的时候,不光是吃,同时能知道传统节日里其实有很多的学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