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最后的决战,30万大军为何挡不住1万湘军?

用户 清闲的湖泊yu 的回答

相比明朝末年内忧外患的问题,在满清的晚期也是有着可以比拟崇祯时期的诸多棘手问题,甚至在我看来,当时清朝所面临的问题是更加的棘手。因为在明朝时期的农民流寇,在后来还是没有达到和明廷分庭抗礼的地步,而当时晚清的太平天国,却已经有了一定的气候,并在南方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行政体系、军事制度,以及礼制,所以这对于当时的清廷来说是一种很大的压力,这是一种被挑战且会被它所取代的压力,可以说当时的太平天国除了没有被国际承认外,就已经全然是一个小国家的态势。太平天国的诞生和兴起从大的背景来说,是因为当时洋人对于中国人层层压迫,以及国内豪强的掠夺,使得很多百姓喘不过气来,再加上当时因为清廷需要还款,便加强了税款的征收,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加重了百姓对于政府不满的怨言。而在那个时候,洪秀全因为科举不顺而回了老家,但是就在回家的途中,接触到了西方基督教的知识,然后便以此为启发,回到家乡建立了当时轰动一时的“拜上帝教”,也正是依靠着这个教,使得他也慢慢的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武装,属于自己的兵士。后来再根据自己的发展,以及教内领导集团的正确领导,使得在这个教会下集结的人越来越多,使得这个组织越来越强大。后来,他带领着自己的部下,一举攻破了当时的南京,在那里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在那里开始了和清廷的对持。30万大军为何挡不住1万湘军?虽然在当时,太平天国还有一些根据地,但是却因为安庆的失守,导致了这个政权中最为核心的城市,也就是南京直直的暴露在了湘军的攻击范围之内。当时的天王很是着急,为了能够抵御湘军,让当时在外的李秀成立马回援,也正是如此,才使得当时的忠王李秀成带着自己手下的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开向了南京。可当时湘军的人数不过是三万,但是因为又爆发了瘟疫,使得当时可以作战的湘军不过有一万之多。后来随着忠王援军的到来,使得湘军本来的优势变成了劣势,在同时面对背后的三十万援军,以及城内的太平军后,使得曾氏兄弟腹背受敌。可就是这样,在后来的时候,湘军还是将太平军大败了。首先是因为在这次的作战中,有洋枪队的加入。要知道在这次战斗中,为了能够取得绝对性的胜利,湘军在攻打南京的时候,带上了外国的洋枪队,这些人虽然不过几百人,但是就战斗力来说确是很强的,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会被称为“常胜军”,也正是因为有这么一只武装进行帮助,才使得当时的湘军虽然人数较少,但敌军很多,却依然可以胜利的原因。其次便是虽然他们有这么多的人,但最终还是一群农民军。要知道,当时的湘军为了能够变得强大,他们接受了较为先进的训练模式,接受了较为先进的装备,以及较为先进的战略思维,在加上在治军上,曾国藩很有一套,训练也是时时练、日日练,所以在战斗力上,是完虐这些农民军的,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虽然农民军的人数占优,但是依旧打不过湘军的原因之一了。最后的原因便是粮草补给不到位。李秀成在接到了命令后,便匆匆的从上海一带赶往南京,为了达到急行军的目的,是不可能带很多辎重的,所以他可能只让士兵带了一定的口粮,只让士兵携带了一定的粮食。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三十万大军的人数虽然众多,但是在持久战的消耗下,没有了食物的补充,也就等于是一辆没有油的法拉利。

用户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的回答

在太平天国最后的天京之战中,曾国荃的一支湘军孤军深入,直扑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太平军几十万大军却居然奈何不了这支湘军。最后,这支人数很少的湘军不但站稳脚跟,还一举破城,宣告了太平天国的灭亡!(本来我想修正题中兵力数字,后作罢了。因严谨数字尚有争议,但无论是哪个版本,双方兵力数字都较悬殊)

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其原因却非常简单。让我们回顾一下这场战役的前前后后,个中原因,自然一目了然。

洪秀全的两个哥哥生财有道,致使天京长期缺粮

在李秀成救援安庆受挫后,曾经在天京提出建议,湘军很可能很快威胁天京,希望太平军开始在天京储存粮食,并且在雨花台附近加强防务。

这些建议,得到了天朝朝臣的一致赞许,决定开始在四周采购粮食入天京。可是,洪仁达、洪仁发发布命令,“要买粮的,一定要用我们的洪票,要洪票的人,一定要出银子来买,没有银子,是没有票的。拿了票买好粮食的人,回来的时候记得一定要交重税!”这样,大家都不肯去外面买粮食了。

太平天国最后的决战,30万大军为何挡不住1万湘军?

洪天王的两位哥哥,贪婪无度,目光短浅,逼走石达开,污陷李秀成,掠夺天京民,又扰乱储粮大计,堪称大清超级卧底。

洪家兄弟的这招发财招数,直接导致了太平军在天京作战中的被动局面。由于天京缺乏粮食,太平军不敢在城内养大军。而外地的援军,来到天京后也不能长期坚持。洪天王,最后就因缺粮,带头吃“甘露”而归天。

天京缺粮,对湘军来说,是最大的鼓舞,因为,他们知道,眼前的敌人再多、再可怕,湘军只要咬牙坚持下去,太平军就自然会退去了!

举措慌张,不顾全局

在湘军进抵雨花台后,洪秀全立刻下诏,要求正在攻打上海的李秀成回援天京。

李秀成得令后,调拨了军队回援天京,本人依然在苏州主持东线战局。

李秀成的计划,是比较照顾全局的。

天京附近出现敌军,对太平军来说,不算新鲜事。自打太平军定都天京,清军就常常来访,冮北大营、江南大营就常常屹立天京周边。太平军常见战法,是肃清周边,孤立敌军后,一举击破。比如,1856年,杨秀清等到西征取得一定战果,稳定外围局势后,才一举击破冮北大营。

正因如此,李秀成一早建议天京储粮,就是知道天京保卫战,是一场持久战,很难直接驱走来敌。因此,稳定东线局势,再回师断敌后援,解天京之围,与当年杨秀清的策略是比较接近的。

可是,洪秀全一再急诏下,李秀成只得紧急回师天京,发动了“十三王解围天京”之战。

太平天国最后的决战,30万大军为何挡不住1万湘军?

整个天京保卫战,洪秀全多方挖坑,致使太平军调度无当,劳而无功。

以己为劣,攻彼之长

太平军和湘军,此时各自优劣势都十分明显。

太平军人多势众,可是,兵员素质低。据陈坤书的兵员册子记录,此时李秀军的兵员,多是1860-1863年间加入的部队。这些部队,多是流民、会党及未经“改造”的清军降卒。这些人,扰民有本事,打仗没经验。

湘军虽人数少,但多是5-7年以上的老兵,且多是参加过惨烈的安庆攻防战的。

偏偏,雨花台这地方要命,正面狭窄,正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战场,对兵多而不精的太平军极为不利。

太平天国最后的决战,30万大军为何挡不住1万湘军?

雨花台的地势,太平军虽多,却只能在狭窄正面进攻

因此,李秀成建议出敌后,断敌归路。这可不是忠王胆怯,实在是忠王知兵。

可是,天王“不许”。这个不许,是以“上帝之言”传达的,只说神仙话,不说人话,李秀成连申辩的余地都沒有。

那就来硬的吧!

霸蛮的湘军

雨花台大战,把湘军霸蛮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湘军此战,可不得“天助”,大军一来,就闹起了瘟疫,三万大军,大部没了战斗力。

也许,洪天王就是据此信息,认为“上帝助我”,令大军急攻吧。

湘军没有“天助”,只有先“自助”了。深沟壁垒,以待敌攻。

太平天国最后的决战,30万大军为何挡不住1万湘军?

结硬寨,打呆仗。背后是坚忍的霸蛮气。

当时,已进入冷热兵器并用的时代。双方以炮声作开场白,枪炮互射,争取在短兵相接前削弱对手。

谁吃亏?希特勒这样的一战老兵会告诉你,战壕是士兵的好伙伴!深沟壁垒的湘军损失不大!

随后,是太平军的冲锋了。

湘军深沟壁垒,放太平军接近时,才一齐放枪,太平军死伤惨重。

就这样,双方相持了十几日。

李秀成十几天就在这里玩“添油战术”给湘军练级?当然不是!

李秀成地面上令人打枪炮进攻,地底下挖地道接近湘军。

湘军也不傻,料着这招。也挖地道,每挖通一处,就灌汅水,上毒烟,立木桩伺候。

地面上的太平军决意死战,组织纵深死斗!前面的士兵倒下了,后面的士兵就把他们推到沟里,慢慢的,尸体填平了“深沟”,太平军一拥而上!两军贴身近战,血肉模糊!湘军副将倪桂节阵亡,主将曾国荃脸上中弹,尤奋力组织反击,死战不退!

太平天国最后的决战,30万大军为何挡不住1万湘军?这样的死斗,持续多日!

地道里太平军也工夫不负有心人,地道挖成几处,火药爆炸,炸塌湘军几处营垒,大军趁势杀入!

湘军马上霸蛮拥上来互砍!

短兵相接,不管是老兵新兵,杀红了眼,不都是两个肩膀扛着一个脑袋?一时间,杀声震天。大家都知道,此时正是太平军最后的机会,也是湘军不可退却的底线!

一番肉搏,湘军驱走太平军!

太平天国最后的决战,30万大军为何挡不住1万湘军?

短兵相接,湘军营垒险像环生!

这样的险像,再来一两次,湘军恐怕就要交待在这儿了!

可是,湘军惊奇地发现:太平军撤了!

呵呵,托洪家兄弟的福,太平军粮食吃完了!

湘军,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开始准备对太平天国的最后一击了!

一点不同观点

对于雨花台大战的结果,一般认为,主要因为太平军此时素质的低下。

可是,这些缺乏经验的太平军新兵在此战中对着不利态势,冒死力战,死伤惨重。

联想到克里米亚战争及冋时代其他战争中,进攻方对壕沟普遍的束手无策。

我认为,这些被后人嘲讽的新兵蛋子,已经表现出了军人应有的勇气和素质。

最可恨的,是洪家兄弟。贪婪自私,目光短浅,又假托迷信,胡乱调度!亲手断送了自家江山!

用户 文旅揽胜 的回答

曾经不可一世的太平军在洪秀全的率领下一路高歌猛进,攻下清朝半壁江山,也许洪秀全的太平军,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上下将士沉浸在这巨大的喜悦中,贪图享乐,逐步迷失自我。

太平天国最后的决战,30万大军为何挡不住1万湘军?

 

天京保卫战,是太平天国的亡国之战。按理说天平军与湘军如此悬殊巨大的兵力下,太平天国30万大军完全能挡住清朝1万湘军进攻。 但是失得其反,太平军最终以失败告终,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

太平天国最后的决战,30万大军为何挡不住1万湘军?

 

一是天平军兵员素质不一样。当时守卫天京的太平军,大多是1861至1864年投降过来的清军,战斗力素质非常差。这些人习惯了对老百姓耀武扬威,面对精锐的湘军,战斗力平平。

太平天国最后的决战,30万大军为何挡不住1万湘军?

 

二是太平军缺衣少食,湘军则物资准备充裕。李秀成率领太平军,与曾国藩的湘军战斗,一般情况下,都是先扫除外围之敌,再合力剿灭腹心之患。

太平天国最后的决战,30万大军为何挡不住1万湘军?

 

总之,在攻打天京起初,清军并不是十分顺利的。曾国藩迅速建立据点,依靠洋枪与战壕,与太平军作战。经验丰富的太平军,疯狂地对湘军阵地展开轮番进攻,全部都失败了。这与他们速战速决的部署,完全相反了。后来,他们采用了正面冲杀、暗地里面掘地道等办法,最终因为没有粮食、物资供给归零而放弃。站稳了脚跟的湘军,则顺势一举攻入天京,拿下了天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