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做酱油(头发也能做酱油?走火入魔的“土法”制酱油,让央视记者都反胃)

以前,只要提起“土法”制作的东西,我们首先就会在脑海里浮现出纯天然无污染的生态产品,许多商家在推销自己的产品是,还会特意加上“土法”二字,体现产品的原生态和传承性。

头发做酱油(头发也能做酱油?走火入魔的“土法”制酱油,让央视记者都反胃)

不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土法”所表达的含义慢慢发生了改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贬义词,现在只要看见“土法”二字,想必就是通过民间的“智慧”来糊弄消费者的产品,而那些走火入魔的“土法”,免不了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头发做酱油(头发也能做酱油?走火入魔的“土法”制酱油,让央视记者都反胃)

2004年,央视曝光了一起匪夷所思的用头发来生产酱油的违法案例,这让许多吃瓜群众惊呆了下巴,我们知道酱油一般用黄豆等原材料通过加热发酵等手段酿造出来的,怎么头发也能生产出酱油?别说这“土法”制酱油的方法不仅存在,还是上世纪劳动人民发动思维废物利用的“得意之作”。

头发做酱油(头发也能做酱油?走火入魔的“土法”制酱油,让央视记者都反胃)

头发制酱油的《指导手册》

酱油,可以说是和中国传统美食密切相关,通过“酱油”二字不难看出,酱油是由酱演变而来的,我国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就有制作酱的记录,而酱油的出现与肉松的出现大致相似,都是偶然发现的。

头发做酱油(头发也能做酱油?走火入魔的“土法”制酱油,让央视记者都反胃)

早期酱油是通过鲜肉来酿造的,类似于今天所食用的“鱼露”,成本之高所以也是古代皇帝御用的调味品,因风味实在太过诱人,民间能工巧匠就发现了黄豆酿造与鲜肉酿造口味差距不大而且便宜,所以才有了今天广为流传的酱油。

由黄豆替代鲜肉来酿造酱油,创新性可谓是让人赞叹,然而近代出现的头发代替黄豆酿造酱油,这一跨度属实就变成“惊讶”了。

要说头发酿造酱油的法子是谁发明的,已经无从考证,但是在1959年《浙江化工》期刊上的一片名为《头发、羽毛、皮、蹄、壳等综合利用》的文章,详细的介绍了如何利用题目中提到的动物蛋白废料来生产化工产品的方法,其中就提到利用头发来生产“胱氨酸酪氨酸及化学酱油”的内容,你可能会想这是哪位“大神”的巨作,原来是浙江省化工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只是浙江省化工研究所也不想把文章写得太漏骨,相关内容直接用“见李玉祥稿”一笔带过。

头发做酱油(头发也能做酱油?走火入魔的“土法”制酱油,让央视记者都反胃)

李玉祥有篇文章非常有“创造性”,题目就是《理发工人的创造——土法生产胱氨酸》,可见这位理发工人对化学是非常的热爱,为了展示自己的化学功底,李玉祥在这篇文章中非常详细的介绍了用头发来生产胱氨酸的流程,甚至加热所使用的炉具的图纸都给画好了,毫不夸张的说,看完这篇文章普通人也能熟练掌握头发生产胱氨酸的技巧,事实上“倾囊相授”李玉祥的本意就是如此。

头发做酱油(头发也能做酱油?走火入魔的“土法”制酱油,让央视记者都反胃)

整个流程也非常的简单,洗干净的头发与水和盐酸混合加热,头发水解之后,滤掉不可溶的杂质后加碱中和,冷却沉淀后就得到了富含胱氨酸的粗制品,而剩下的母液再静置一周左右过滤,就可以得到酪氨酸粗制品,而过滤的液体中,仍然含有多种氨基酸,具有与酱油相似的鲜味,这就是所谓的“头发酱油”的原料,文中则称之为“副产品鲜汁”。

头发做酱油(头发也能做酱油?走火入魔的“土法”制酱油,让央视记者都反胃)

把这两篇文章结合起来,“化学酱油”与“副产品鲜汁”就对应了起来,怎么制造“头发酱油”已经不用再多点透了。当然那个年代物质匮乏,这些“土法”有着非常明显的时代局限性,也是艰苦节俭的不得已产物,而且两篇文章的重点都是胱氨酸和酪氨酸的生产,至于“化学酱油”和“副产品鲜汁”都是当作“废料”来对待的,毕竟那个淳朴的年代,也没人用这种“土法酱油”去坑人。

“头发酱油”的出现

2004年,央视记者的暗访将制作“头发酱油”的作坊公之于众,整个制作现场让见多识广的记者都感到反胃。

头发做酱油(头发也能做酱油?走火入魔的“土法”制酱油,让央视记者都反胃)

当地的作坊从理发店里以几块钱甚至几毛钱的价格大量回收碎头发,大量的碎头发被集中到塑料桶或者蛇皮袋中运输到作坊中后,经过简单的挑拣垃圾,这些沾满灰尘的碎头发就被投进了加热釜中,剩下的流程与上文提到的“土法制胱氨酸”步骤类似,只是使用了更先进的化学手段,将头发中的蛋白质水解成多种氨基酸,这些氨基酸液体后续被运输到酱油生产作坊那里。

头发做酱油(头发也能做酱油?走火入魔的“土法”制酱油,让央视记者都反胃)

有些作坊为了大量出货,还会将这些氨基酸液烘干成氨基酸粉,可以供给更远的酱油作坊。

这些氨基酸液到达酱油作坊之后,再进行一系列的精加工,添加类似于酱油色泽的色素和食盐,一款材料、时间成本对比传统酿造酱油几乎为零的“头发酱油”就生产出来了,而且在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调配下,二者几乎尝不出差别。

头发做酱油(头发也能做酱油?走火入魔的“土法”制酱油,让央视记者都反胃)

随着央视记者的深入调查,发现用头发制作酱油还是“良心作坊”,毕竟还利用头发中的蛋白质来获得氨基酸,对于一些更缺德的酱油作坊来说,甚至直接从化工厂购买生产其他化学品剩下的富含氨基酸的废料。

头发做酱油(头发也能做酱油?走火入魔的“土法”制酱油,让央视记者都反胃)

在曝光这些问题之后,大批的涉事作坊被查封,但当时“头发酱油”并没有沉寂下去,反而抓住了酱油检测的漏洞,继续大规模的生产,不过随着我国酱油检测手段的完善,“头发酱油”中不可避免的含有胱氨酸成分,但是大豆这类的植物中是不含胱氨酸的,加上一些复合检测手段,想让一瓶“头发酱油”流入市面已经几乎不能。

但至于为什么现在理发店里的碎头发依然有人回收,其用途依然是个“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