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361潜艇事件(15年前惨痛的361号潜艇事故:中国海军的“黑色星期三”)

本文为“老海军”授权发布,未经原作者许可请勿转载

15年前的4月16:中国海军的“黑色星期三”

中国海军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广大官兵的奉献和牺牲,也离不开挫折和教训给予的深刻思考和启迪。

2003年的4月16日。那一天,发生了中国海军史上最为惨痛的事故之一,70名361号潜艇上的官兵全部牺牲在自己的战位上!那一天是周三,因此被称为中国海军的“黑色星期三”。

海军361潜艇事件(15年前惨痛的361号潜艇事故:中国海军的“黑色星期三”)

▲ 361潜艇在训练中

2003年4月24日,一艘威海渔船经过渤海和黄海交界处的内长山群岛时,发现一艘漂浮着的潜艇。渔民们觉得可能是出事了,立即向解放军海军基地报告。

部队接到渔民的报告,派出611和622两艘艇过去侦查。一名最先接近361潜艇的海军士官讲述了当时的情景: 4月26日下午四点左右,他所在的大队接到基地通知,在我防区有一潜艇漂浮在海面,情况不明。

他们赶到出事地点——渤海和黄海交界处的内长山群岛时,天已微黑,看不出潜艇的任何情况。他们把现场情况报告上级后,上级分析可能是日本或韩国潜艇。于是全艇立即拉响战斗警报,进入一级战斗准备,所有人员手中的武器都子弹上膛。

但两艘艇围着这艘潜艇转了大概两小时亦无动静。这时候天色已晚,得把信号灯照射着潜艇才能看清楚潜艇动向。上级命令他们原地监视,等待增援。当时他们猜测:上级可能是想俘虏这艘潜艇。

我当年在北海舰队工作过的一位老首长向我讲述了当时的一些情况:接到防区发现不明身份潜艇的报告后,立即询问下属各部和兄弟舰队有没有潜艇在这个海域活动,得到的回答都是没有。结果就以在我海域发现不明身份潜艇上报海军。

北京海军总部再次询问:到底是不是北海舰队的潜艇?北海舰队再次断然否认。按照常规:经判断并非我国潜艇,就是外国潜艇侵入我国领海。于是海军把情况通报给了外交部。

潜艇入侵我国领海是重大外交事件,外交部准备第二天就召开新闻发布会,向某国提出抗议。同时为稳妥起见,要求海军进一步查实。

平叔过361潜艇官兵的老战友告诉我:当时跟随舰队工作组进行查实的人员中有一名曾经在361潜艇上工作过的军官,当他带着摄像员进入指挥舱,看到航海日志后,什么都明白了:这是我方361潜艇!而且,所有官兵已经全部牺牲在自己的岗位上,航海日志被定格在4月16日。

让上艇查实的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潜艇完好无损,官兵们神态安详,没有挣扎的痕迹。

海军361潜艇事件(15年前惨痛的361号潜艇事故:中国海军的“黑色星期三”)

▲ 失事的361潜艇被拖回基地

这是自人民海军组建以来最严重的事故之一。军委高层非常震怒,命令将361号潜艇立即拖回旅顺基地,追查事故原因(详见老海军《中国海军史上最惨痛的事故:361潜艇事件全解密》)。

2003年6月13日,新华社发布消息:海军361潜艇失事原因已查明,是由于指挥操纵不当造成的。中央军委作出决定,对361潜艇特大事故负有责任的有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给予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海军北海舰队司令员丁一平、海军北海舰队政治委员陈先锋行政降职处分,同时分别给予其他8名有关人员以行政撤职、降职等纪律处分。

同一天还发布了海军司令员石云生、政委杨怀庆被免职的消息。这是建国以来因一次事故处罚军内高级将领人数最多的一次,包括两名上将、两名中将。

缺失的遇难官兵名单

事故发生后的5月20日,海军361潜艇遇难官兵追悼会在大连361潜艇所在部队礼堂隆重举行。规格之高,非常罕见。

海军361潜艇事件(15年前惨痛的361号潜艇事故:中国海军的“黑色星期三”)

▲ 361潜艇遇难官兵追悼会会场

5月20日上午10时,中国海军舰艇部队统一鸣笛一分钟并下半旗,向在执行训练任务中失事的361潜艇70名遇难官兵致哀。

海军361潜艇事件(15年前惨痛的361号潜艇事故:中国海军的“黑色星期三”)
海军361潜艇事件(15年前惨痛的361号潜艇事故:中国海军的“黑色星期三”)

▲ 沉浸在悲痛之中的海军官兵正在下半旗

追悼会后的23天,主持追悼会的海军司令员和致悼词的政委均被免去职务。

唁电说:“ 361号潜艇官兵牢记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忠实履行军人职责,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不幸以身殉职、为国捐躯,是人民海军的重大损失。他们不愧是人民的好儿子、祖国的忠诚卫士。”

海军361潜艇事件(15年前惨痛的361号潜艇事故:中国海军的“黑色星期三”)

▲ 沉浸在巨大悲痛之中的烈士亲属

唁电的最后一句话是:“他们的英名和功绩,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我们只知道361潜艇事故牺牲了70名官兵,但这70名官兵都是谁?叫什么名字?只有知道了他们的名字,我们才能像唁电里说的那样: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因此平叔想:仅仅让他们的名字被尘封在档案袋里,被他们的亲人们记在心里还不够,但怎样才能真正让祖国和人民永远都不会忘记361潜艇上这些最普通的烈士们的英名?

比如,像160舰牺牲的烈士那样,修筑一道烈士墙,按姓氏笔画把烈士们的名字都铭刻上去,以示纪念?或是像“1.19海战”那样,专门建一座烈士陵园,供后人瞻仰?

海军361潜艇事件(15年前惨痛的361号潜艇事故:中国海军的“黑色星期三”)

▲ 160舰烈士名单

转眼到了361潜艇事故15年之际,牺牲的英雄们正在随着时间的流水被人们遗忘。平叔本来打算像《“1.19”:揭秘44年前的西沙海战》那样,把那场战斗牺牲所有烈士的名单列出来,但非常遗憾,平叔通过各种渠道没有找齐这70名烈士的英名!

平叔心有不甘,打电话询问曾经采访过361潜艇的老战友。老战友的回答让我非常吃惊:因为他们是这次事故中的遇难官兵,没有被评为烈士。但是组织上和地方政府给予了这些遇难官兵的亲属很大的帮助和照顾。

后来,平叔认真地研究了当年的照片,追悼会尽管规格非常高,但横幅上写的的确是“海军361潜艇遇难官兵追悼会”,而不是用的“牺牲烈士追悼会”。再看牺牲官兵的墓碑上也没有某某烈士之墓。我完全相信了我的老战友的答复。

海军361潜艇事件(15年前惨痛的361号潜艇事故:中国海军的“黑色星期三”)

▲ “1.19海战”牺牲官兵墓碑

海军361潜艇事件(15年前惨痛的361号潜艇事故:中国海军的“黑色星期三”)

▲ 361潜艇牺牲官兵墓碑

平叔想:组织有组织的规矩,要是不按规矩来,岂不乱套?但在老百姓心中,只要是为国牺牲的,就都是烈士。所以平叔在这篇文章里仍然对他们用了烈士的称呼,而没有用“遇难官兵”。

非常感谢魔导师的博客,我从上面找到了34名361潜艇牺牲官兵的名单,实录如下:

程福明(1957—2003),大校,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人,北海舰队潜艇12支队副支队长。

彭城旺(1972—2003),上士,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沙村镇高陇村人,北海舰队潜艇12支队361潜艇仓段区队长。

冯臣杰(1975—2003),上士,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竹林桥镇苏家店村人,北海舰队潜艇12支队361潜艇战士。

高原(1963—2003),上校,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人,北海舰队潜艇12支队361潜艇艇长。

朱守田(1970—2003),少校,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关口镇人,北海舰队潜艇12支队361潜艇副艇长。

吴杨(1981—2003),下士,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万松街航空社区建筑村人,北海舰队潜艇12支队361潜艇鱼雷班班长。

陈道远(1976—2003),中士,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斗湖堤环城一村人,北海舰队潜艇12支队361潜艇战士。

王世刚(1978—2003),中士,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水师营街道小南村人,北海舰队潜艇12支队361潜艇舵信班长。

张双山(1965—2003),中校,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人,北海舰队潜艇12支队361潜艇艇长。

孙树芳(1964—2003),中校,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人,北海舰队潜艇12支队361潜艇航海业务长。

周月成(1964—2003),中校,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人,北海舰队潜艇12支队361潜艇机电长。

贾中来(1964—2003),中校,辽宁省铁岭市人,北海舰队潜艇12支队361潜艇雷达业务长。

谷高峰(1978—2003),陕西省渭南市华县下庙镇甘村人,北海舰队潜艇12支队361潜艇电工兵。

赵长平(1975—2003),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马家寨乡万新村人,北海舰队潜艇12支队361潜艇战士。

汪才胜(1974—2003),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张家畈镇李家铺村人,北海舰队潜艇12支队361潜艇战士。

胡虎(1971—2003),湖北省潜江市熊口镇红军街人,北海舰队潜艇12支队361潜艇战士。

张少云(1974—2003),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人,北海舰队潜艇12支队361潜艇战士。

肖志高(1974—2003),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人,北海舰队潜艇12支队361潜艇战士。

李健(1976—2003),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刘河镇花园港村人,北海舰队潜艇12支队361潜艇战士。

卢继发(1973—2003),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二河镇九州村人,北海舰队潜艇12支队361潜艇战士。

李丛芳(1973—2003),湖北省天门市多宝镇罗垸村人,北海舰队潜艇12支队361潜艇战士。

黄乾(1983—2003),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羊群镇人,北海舰队潜艇12支队361潜艇战士。

叶国民(1982—2003),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龙游镇上杨村人,北海舰队潜艇12支队361潜艇鱼雷兵。

张旭(1984—2003),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人,北海舰队潜艇12支队361潜艇战士

刘玉龙,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新江口镇人,北海舰队潜艇12支队361潜艇声纳业务长。

李钱文,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北海舰队潜艇12支队361潜艇战士。

刘世忠,河南省郑州市邙山区古荥镇马村人,北海舰队潜艇12支队361潜艇战士。

陆光明,山东省烟台市人,北海舰队潜艇12支队361潜艇战士。

满国学,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哈达碑镇沟汤村人,北海舰队潜艇12支队361潜艇战士。

谭俊,四川省绵阳市安县秀水镇人,北海舰队潜艇12支队361潜艇战士。

袁运尚,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石河镇东方红村人,北海舰队潜艇12支队361潜艇水手长。

李兵,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高板镇安塘村人,北海舰队潜艇12支队361潜艇战士。

徐立德,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双岛镇曲家村人,北海舰队潜艇12支队副政委。

张虎城,北海舰队潜艇12支队361潜艇战士。

以上名单是否权威准确,平叔并不敢肯定。但我相信搜集这份名单的人是用了心的。平叔代表老海军们谢谢他!

平叔还要感谢当年湖北媒体界的朋友们,正是您们辛勤的采访和报道,才使“他们的英名和功绩,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才把烈士们的事迹和音容笑貌更多地留给了我们。

尽管15年过去了,那些报道现在读来仍然感人。平叔从中摘出几个烈士故事的片断讲给大家听。

张少云(1974—2003):

今生唯一一朵玫瑰

29岁的张少云是湖北汉川人,1999年以优异的成绩从青岛潜艇学院毕业到潜艇服役。2001年1月16日,他和曾令琼结婚,简朴的婚礼甚至连结婚照也没有。第二年7月,女儿出生了,张少云给小家伙取名为张一帆,意思是希望父亲出海、女儿成长都一帆风顺。

海军361潜艇事件(15年前惨痛的361号潜艇事故:中国海军的“黑色星期三”)

▲ 张少云与妻子曾令琼唯一一张全家福

曾令琼清楚地记得,结婚二年多,张少云只回过3次家,加起来一共不过3个月。

繁忙之余,曾令琼把读丈夫的信作为自己最大的快乐。每一封信,曾令琼都细心编号,一有空就拿出来细读,她说,每次读信,就如同少云回到自己身边。

她最喜欢的是2001年6月丈夫写给自己的一首诗:“你用一双海燕的翅膀,伴我走向浩瀚的海洋,当我再次靠上宁静的港湾,蓦然回首才领悟到,大海再深,深不过对你的爱恋,只是对你的爱与祖国相连。”

以下是张少云的妻子接受记者电话采访的实录(记者 张庆):

曾令琼:我和张少云是经人介绍认识的,那是1999年6月,当时张少云在青岛潜艇学院毕业在即,我在一家医院的妇产科工作。说是认识,但我们没有见过面,只是开始了书信往来。

张少云很有才气,文笔非常好,他有时会给我寄一些他写的诗。虽然张少云文字表达能力很好,但是他很少说一些甜言蜜语。在他的字里行间,总是洋溢着军人的朴实。在他刚劲有力的字迹里,我深深感觉到,这是一个具有渊博学识的男人,他善良,具有风险精神,而且乐于帮助别人。

我们对彼此都产生了好感,互寄了照片。照片上的张少云穿着一身便装在打篮球,生龙活虎的。

在我给他的照片上,我站在明媚的阳光下,灿烂地笑着。我一直留着很长的头发,头发在风中轻轻飞扬着。

张少云毕业后被分配到大连旅顺,他兴奋地告诉我,春节放假时他就到我家来看我。我说我要去接他,他得意地说:“男子汉大丈夫,难道还找不到你的家!你等着吧,我一定亲自敲响你的家门!”

他出现的时候,我正在家收拾屋子,突然响起了敲门声。一个身穿军装,异常英武的男人出现在我面前。我抬起头,仰视着他,那一刻,我爱上了他的军装,爱上了面前这个傻笑着的男人。要知道我只有1.54米,张少云却有1.74米,他的出现的确让我有些眩目。

他很紧张地问我:“你是曾令琼吧?”

我说:“你是张少云吧?”

我俩都非常不好意思,脸都涨得通红。我没想到在信里文采飞扬的那个张少云,会如此害羞、短于言语。

我们第一次面对面地坐下来聊天。我悄悄地打量着他,心中暗自欢喜,因为我所爱的人是如此优秀、善良。

第二天,张少云要赶回老家,我要送他。张少云不让我送,他对我说:“我不想让你过早地感受到离别的痛苦。”

他还告诉我,作为军人的妻子,以后要面临很多次离别,甚至是生离死别。他希望我慎重考虑,一旦嫁给他,就意味着和他并肩站在一起,为国家无私地奉献自己。

我知道他这是在给我打预防针,但我既然选择了他,就要为自己的爱情做出牺牲。

记者:“还记得他是怎样向你求婚的吗?”

“当然记得呀。”

曾令琼:2000年底,我在广州军区武汉医学院进修。那时张少云常常给我打电话,同学们都戏称寝室里的电话成了我的 “爱情热线”。一个平常的晚上,电话又响了,“肯定是张少云!”我在同学的窃笑中拿起了话筒。

“你想好了吗?”他的声音显得和平时不太一样,非常温柔。

“想好什么?”我不太明白。

“嫁给我吧!”当张少云高声地说出这句话时,我的心跳得好快,我知道那是幸福在撞击我的心门。

“需要什么手续吗?”我直截了当地问。

“开个证明!”他高兴得不得了,声音立刻高了八度。

我们约好,2001年1月他来看我。他来那天,下着很大的雨,我正在学校门口给他打电话,他却打着伞突然出现在我身后,说:“你在干什么?”

我转过身,看见他就如此近地站在我的面前,不禁羞红了脸。他轻轻搂着我的腰,带我走入雨中,这是我们之间第一次的“零距离”接触。

张少云对我说:“我们之间不可能有太多的花前月下,我只能把所有的浪漫在这一天里全部都给你。”

他带我到一个餐馆吃饭,可是我们俩有说不完的话,点的菜都没有吃完。出来后,路过一家咖啡馆,张少云说:“进去坐坐吧。”我不肯,觉得太贵。

他说:“不要紧,今天是我们之间的浪漫之约。”整家咖啡馆只有我们两个人,我们喝了两杯有着奇怪名字的咖啡。看着未来的丈夫对我微笑着,我知道此时的浪漫是多么可贵 。

最后,张少云拉我进了电影院,我还记得电影的名字是《防守反击》,李湘演的。在电影院门口,一个小姑娘拉着张少云的衣服说:“哥哥,姐姐这么漂亮,给她买朵玫瑰花吧。”

海军361潜艇事件(15年前惨痛的361号潜艇事故:中国海军的“黑色星期三”)

▲ 唯一的一朵玫瑰花

于是,张少云送了我一朵玫瑰花,这是他今生送给我的惟一的一朵玫瑰。

最后的电话:

曾令琼:我们开始筹备婚事,婚礼很简单,但却很温馨,婚后的生活真的是聚少离多。

记者:电话那端突然出现了一些杂音,曾令琼的声音变得有些遥远空旷,听得出她在对身边的人说“好的, 等下子”,然后她对我说:“不好意思,孩子身体不好,我得先去照顾她一下,你一刻钟后再打过来好吗?”

“嗯,不慌,你慢慢忙。”说完我放下了电话。

那时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办公室里很安静,同事偶尔敲击键盘的声音加重了这种安宁。

我开始对着白色的电话机发呆。平常我们并没有觉得这样稀松平常的日子有多么可贵,其实在每一个安宁的日子背后,都有很多人在默默地作出着牺牲,维护着太平。因为行业的特殊,我们并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也不知道他们的喜怒哀乐,更不知道他们的情感世界。

20分钟后,我再次拨通电话,响了很久后,曾令琼匆忙的声音才再次出现。我不禁有些自责,我应该留给她更多的时间。

“你的孩子还好吧?”我怀有歉意地问。

“不太好,要做手术。”她的声音渐渐低沉下去。

曾令琼:女儿张一凡是去年7月24日出生的。3天后,就被发现得了三种病,经过治疗和恢复,还剩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等待手术。我们想等孩子大些后再做手术。

年初,张少云突然接到调令,到361潜艇执行特殊任务。他给我打来电话,说执行完任务就回来给孩子做手术。这是我最后一次听到他的声音……

海军361潜艇事件(15年前惨痛的361号潜艇事故:中国海军的“黑色星期三”)

▲ 部队医生在给张少云的女儿检查身体

记者:曾令琼的声音突然消失了,那一刻的安静让人心情无比沉重。过了好一会,她的声音才再次出现,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我一定会完成丈夫的遗愿,把孩子的病治好。”

记者:我想,如果人有灵魂,此时张少云一定像那一次一样悄悄站在曾令琼的身后微笑。

曾令琼是幸运的,她的爱人温柔体贴,胸怀坦荡,是一个真正的男人。被这样的男人爱过,是一种无人能够企及的幸福……

程福明(1957—2003):

爱情信物是一个红色的肥皂盒

程福明牺牲前是北海舰队潜艇12支队副支队长,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人。从小学到高中,程福明一直肩负着家里的两个任务,捡砖渣和割马草。靠着姐弟6人年复一年坚持不懈的捡砖渣,读高中哪会,程福明家盖起了一间“砖渣”平房。哪个年代的运输主要靠马匹,一斤干马草能卖一分钱。只要是长草的日子,程福明都去割马草。程福明读书的日子,练习本、铅笔,甚至学费都从这马草上来。

因割马草,程福明经常迟到,每次进教室,总是一只裤脚高一只裤脚底的站在门口,大声的喊报告,全身上下都是泥巴。而老师从不为难他,因为他成绩最好。

海军361潜艇事件(15年前惨痛的361号潜艇事故:中国海军的“黑色星期三”)

▲ 程福明烈士全家福

知道程福明的处境,班上的女同学只要一下课都去帮程福明割马草。当时公安县广播电视局局长的女儿李晓红就是帮程福明割马草的女同学之一。

起初是一种同情,和同学们一起帮程福明割马草。时间长了,就变成了李晓红一个人帮程福明割马草。帮得多了,李晓红慢慢发现了程福明在贫困后面掩饰不住的才识和人格魅力。

1973年夏天,李晓红给程福明写了一张纸条,上面是一行娟秀小楷:无限风光在险峰。而“险峰”就是同学们对程福明的“尊称”。但这张纸条被同学们发现了。

在哪个年代是不敢说“爱情”这个词的,但大家都看出了李晓红和程福明之间的那点“火花”。 1974年的一天,程福明送给李晓红一只红色的肥皂盒,说是谢谢她长期帮他割马草。但善良的李晓红知道程家的艰辛,她和姐妹们一起商量如何把肥皂盒送回去。

当天晚上,她们没事似的跑到程福明家,玩了一阵后由李晓红将肥皂盒悄悄的塞到了程福明的枕头下。

但程福明后来又把红色的肥皂盒送给了李晓红,这成了他们之间的第一个爱情信物。同学们都觉得他们是非常般配的一对。

1974年,李晓红和程福明分别下放到农村,76年李晓红招工到沙市,程福明参加了海军。1979年,程福明考入大连潜艇学院又读了5年,从74年到84年他们结婚,李晓红等了他足足10年。此后两人一直两地分居,直到1989年晓红随军,那时侯,他们的孩子都已经3岁了。

海军361潜艇事件(15年前惨痛的361号潜艇事故:中国海军的“黑色星期三”)

▲ 程福明与妻子合影

程福明从大连潜艇学院毕业后服役于旅顺海军基地,先后担任副艇长、艇长、教练艇长、副参谋长、总工程师,刚刚提升海军旅顺基地某潜艇支队副支队长,便光荣牺牲。

吴杨(1981—2003):

“真想给他留下一个孩子”

吴杨出生在湖北省武汉市,361潜艇鱼雷班班长,下士军衔。

吴杨的父亲吴中轩是一名公安干警,在1983年“严打”中因公殉职,当时同为公安干警、年仅25岁的妈妈己怀上吴杨7个月了。许多人劝她打掉胎儿,以便重新组织家庭,她回绝了,一个人把吴杨拉扯大。

吴杨从小聪明懂事,长大以后在中学的一篇曰记中写道:“父亲就象一座灯塔,照亮了我的路,也把责任、牺牲、光荣,这些闪光的字眼刻进我的心中”。

高中毕业后,当海军来武汉招兵时,吴杨对妈妈说:“我想去当海军”。尽管妈妈担心吴杨的安全,但还是答应了吴杨的要求。当吴杨在青岛舰艇学院半年的培训完毕后,学院想把他留院,但吴杨第二次坚持了自己的选择:“我要出海,到大海去锻炼自己”。

吴杨被分配到了361潜艇,表现非常好,很快就当上了雷达班班长,还被授于一级军士长军衔,并入了党。吴杨工作之余热爱学习,自学取得了大专文凭,并还在自修本科。

吴杨喜欢上网,网名昵称叫“榨菜加肉丝”。没想到一次在网上还邂逅了一位知心女网友——“肉丝加榨菜”。名字如此巧合,觉得有趣,他们就天南海北聊起来。

2001年,“肉丝加榨菜”与吴杨第一次相约见面。那天吴杨穿了一身海军军装,从此便走进了她的心中。见面后不久,吴杨在返回部队的途中,因到大连的车晚点,被滞留在京,他(她)俩硬是在网上聊了8个小时。

吴杨的女友回忆起她最后一次接吴杨的电话时泣不成声。那是4月10日,吴杨对女友说:“我可能要出海,时间会长一些,你要好好照顾自己,妈妈就交给你了,我会平安回来的。”她那能想到这竟是他们俩的决别!

海军361潜艇事件(15年前惨痛的361号潜艇事故:中国海军的“黑色星期三”)

▲ 吴杨回家

吴杨的女友对记者说:“早知是这样,我真想给他留下一个孩子……”

后记:写完这篇文章,平叔心情很沉重。平叔希望大家支持,把这70名遇难官兵的名字凑齐,不要让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受到时间和世间的冷落,在明年的这一天,能够让艇上的70名兄弟有名有姓的再聚齐一次……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