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中“攥拳怒目增气力”究竟是如何出拳?

用户 张安邦 的回答

这一式,我很长时间都是练错的,记得多年前,师父都是笑而不语,我也不知道,我就是用的武术的中的握法,而不是握固。

我的印象中,我教小孩子打拳时,很多特别小的孩子都是握拳错误的,四指包裹大拇指,这样打拳很危险,手指骨很容易受伤,我都一一纠正。

现在想想,孩子们这个动作是多么天性啊,生下来的小孩子就这样,人易受惊吓的时候,也会本能这么握拳,当然练拳的除外,拳击动作已经定型了,化后天为先天了。

现在冬天,每早打八段锦是我久来的习惯,网友提到的问题,我也有遇到。

我谈些自己的感受,不到之处,敬请指正!

命门的热气,应该是前面六段动作练习后,身体微微发热的体感,属于正常现象。

尤其是“摇头摆尾去心火”和“两手攀足固肾腰”,这两节练完,腰腹发热,可以理解,腰腹运动动作幅度大,加上练习八段锦这种松柔养生功的时候,大家相对穿的都会保暖些。

练完五六段的动作后,腰部周围一开始发热,紧接着就是“攒拳怒目增气力”,这时候腰腹参与运动明显减少了,而且第七段动作也要求缓缓打出,时间也不短,刚刚发热的腰部开始由热转凉, 情理之中。

我自己在教学中,是不怎么讲经络和五脏六腑的,可能是我是武术出身,非中医,也非纯粹的气功底子,说丹田这些词的时候都很少。

我自己的观点,想不明白,就练,练着练着就通了,身体通了,自然不用劳神其他。

我跟师父学习八段锦的时候,我有一个师兄,就住在师父对面,每早必去,比我练的时间长很多,但是我看他的动作就是觉得不标准,也没呼吸,更没有什么穴位对应,就是八段操,但是体质好的很,而且他的身体底子极差,这就是说明了坚持动,才是原动力。

现在很多人不是怎么运动的问题,也不是运动对错的问题,仅仅是动不动的问题,张安邦已经多次重复这个观点了。

关注张安邦,一起聊聊武林中的事!

用户 健身气功传人 的回答

怎么做好八段锦第七式,攥拳怒目增气力。马步下蹲(这个不用具体介绍,会八段锦都会马步),双手握固,置于两腰侧,拳心对着章门穴,拳眼朝上。

八段锦中“攥拳怒目增气力”究竟是如何出拳?

 

右手向前推拳,拳面向前,用力缓缓前推,心想拳顶千金重物慢慢前推,越推越慢,越推越重,到最后“推不动”为止,手臂不要推直,肘微屈,在推拳时,眼视拳,怒目,越往前推,眼睛瞪越大,咬牙,脚趾抓地。

拳向前推完,全身放松,旋腕。

八段锦中“攥拳怒目增气力”究竟是如何出拳?

 

抓握,又是用力,怒目视抓握之手。脚趾抓地,也是咬牙。

回收,全身放松。一紧一松,叫松紧结合,刺激筋脉、肌肉。

本功法以形体之动,攥拳(需赖筋,肝主筋)而舒之,但意、气到而力不发,故叫增气力。

攥拳时,手臂与肘一定要紧贴胁肋部推送,同样,拳回收也是要贴着胁肋。摩运两胁,强力握抓,脚趾抓地,用静力牵拉全身肌肉和筋脉,刺激手三阴、三阳经,和足三阴、三阳经,加强肝藏血、疏泄等功能,增强气力。

八段锦中“攥拳怒目增气力”究竟是如何出拳?

 

本式动作要点要求冲拳时头向上顶,上体立直,肩部松沉,肘关节微屈,怒目瞪眼,脚趾抓地,拧腰顺肩,力达拳面;拳回收时,五指伸直充分旋腕,屈指用力抓握;动作要柔和缓园,园活连贯,松紧结合,动静相兼,神与形合,气寓其中。

八段锦中“攥拳怒目增气力”究竟是如何出拳?

 

“攥拳怒目”是指动作操作,“增气力”是功法效果。“攥拳”动作导引,左右冲拳,前后拉动手臂筋脉,改善肝藏血调节血液流量的功能;同时,两腿下蹲,脚趾抓地,加上攥拳、旋腕、抓握,从而调畅经脉气血,筋肉壮实,气力增加的效果,促进人体形神合一。 “攥拳”是“第一”位,“怒目”应以“拳”为目标;拳的出入而配相应呼吸方法和配调心方式。本式和第二式有内在的联系,“左右开弓”和“左右冲拳”,前者以调节肝气机升降,后者以调节肝的疏泄功能,两者互补,健身强体。

八段锦是导引术,八段锦的功法是以肢体动作为引,由外而内,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充盈脏腑,强壮筋骨,以达到强身祛病之效果。

八段锦其功法特点主要有四点:一、形与神合,气藴其中;二、质朴端正,行易效宏;三、松紧结合,动静相兼;四、舒展柔和,圆活连贯。

用户 终南隐 的回答

我认为,是应该浑身肌肉紧张,攥拳怒目,将拳慢慢推出去,然后同样肌肉紧张,再慢慢将拳收回腰间。

其他七式练习都是松紧结合,重在舒展抻拔,而攥拳怒目增气力一节,应至始至终都是全身肌肉紧张状态完成,这样可以锻炼肌肉,弥补其他动作对肌肉锻炼的不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