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改革后,部分单位或将成为“历史”,体制内的你有危机感吗?

用户 南都小吏 的回答

为什么会有危机感?危从何来?危机的意思是有危险、祸害的时刻,是给测试决策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一刻,是人生、团体、社会发展的转折点,生死攸关、利益转移的刹那时机。

不管是成为历史,还是照亮现实,往大的方面说,机构改革,是党和国家自我革命、自我优化的进步需要,通过机构改革,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不断优化机构职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不断应对国际形势的需要。往小的方面看,体制内的在编人员,不管是行政编制还是事业编制,机构改革都影响不了分毫。

笔者理解,题主提到的危机感,一方面是指体制内个人从事的工作或许面临兼并、取消,再无用武之地;另一方面单位面临成为“历史”的同时,个人的编制会受到影响被收回、工作会丢失,面临下岗失业再择业的问题。

不管是哪一种危机,其实都是杞人忧天。国家机构改革大大小小十几次,机构越来越少、编制越来越少、职能越来越精,每一次都会面临因为机构合并重组、或者撤销转隶的问题。国家对此政策都是一致的,涉及机构精简也好、人员转隶也罢,都会设置有过渡期便于消化。即便单位成为了历史,其实个人也没怎么吃亏,无非是单位换个名字,行政规格略有变动,个人该怎么干还怎么干。即便之前从事的工作面临取消,在过渡期内也会有一套妥善安置的政策,不会因为国家的机构改革,故意降低人员的工资待遇。

不管从哪个方面看,机构改革是国家层面的,不是个人或者群体可以逆转和左右的,也不会因为个人或者群体的主观意志而转移。作为体制内的普通一员,安分守己、干好本职,才是当下应该做的。

万物在生长,时代在发展,这一次的机构改革也绝不是终点。以后,随着社会发展和国际形势变化,肯定还会调整机构设置,可增可减都是发展需要、形势需要,但不管怎么改,涉及国家核心命脉的单位会保留、涉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单位会保留,涉及重大民生事项的单位会保留、涉及民众精神文化需要的单位会保留等等。在这些单位工作,或者未来想去这些单位工作的人才应该有一定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恰恰是因为这些单位被保留,个人必须拥有本领的恐慌感,学习的饥荒干,否则无法胜任新形势下的工作,无法为上级决策层提供第一手有用信息。

想做一名盛世太平官的思想已经out了,社会发展到现在,对体制内的干部要求越来越严、标准越来越高,不管自身单位涉不涉及改革,保持危机感都是必须的。否则,当制度真正严格落实、枷锁套在脖子上时,那时的危机就只剩下危险了。

用户 我是林海听涛 的回答

个认为,体制内的危机感可以分好多种。总的来说,可以分为来自外围和个体。

一是外围危机,包括单位内部的岗位调整与淘汰。此一种危机属于单位内部管理需要和工作激励产生和驱动的,如末位淘汰制,轮岗等情况。再一种就是单位外部改革和调整优化,同样会加剧和产生对个体的危机感。这两种危机对个体来讲,属于不可抗力,和无法左右把控的危机,尚未到来,或未曾开启时,对个体心理影响和情绪波动比较大,但实质性侵害和利益关联性比较小。

二是个体危机。主要是个体自身思想认识和条件不足,自发产生的危机感,如单一知识匮乏,能力欠缺,自身资源不能满足当前需求等因素。这主要源自自身条件和优势有了自感不足而产生的危机感和情绪波动,有影响阶段性和局限性,但是也有条件制约和消弥基础。

以上仅探讨工作与个人关联的危机感,不涉及家庭,情感等问题。

用户 唐伯虎的粉丝 的回答

凡是改革都会有付出和牺牲代价。

过去改革开放初期的亿万国营集体企业的下岗职工为了国家改革大局的需要而做出了令人难以想象的付出和牺牲代价。

如今轮到事业单位部门公务人员的身上也理应从顾全国家大局的新形势角度出发来做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的担当和付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