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初孝直(为什么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子初孝直亡一人汉室难兴?)

用户 渔樵之人W 的回答

谢谢邀请!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子初孝直亡一人汉室难兴,这话说得是有道理的。刘备在得到诸葛亮以前,除了徐庶帮他打了个胜仗,其余的,大都是败仗,整天东奔西走,没有像样的稳固的根据地,前途很渺茫,自从有了诸葛亮,才由败转胜。诸葛亮为刘备绘出了三分天下的蓝图,使刘备看到了奋斗的希望。刘备有了荆州,从此,才有了一个像样的根据地。

庞统,是一个才华仅次于诸葛亮的的智囊,得到荆州名士庞德公的真传,他为刘备夺取益州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刘备采取了庞统的策略,不仅得到了益州这个好地盘,还得到了张松、刘巴、法正等重量级人才,为刘备今后打天下,增强了一定的实力。刘备有了益州,才有了三足鼎立的天下。可惜庞统在落凤坡中了埋伏,被暗箭射中而死,年仅35岁。这是刘备不可估量的损失。

孝直即法正,才华不低于诸葛亮,计谋可以和曹操手下的郭嘉、荀彧等智囊相比,刘备用了法正的策略,击败了夏侯渊,夺取了汉中,还获得了西凉虎将马超,这个功绩,是非常了不起的。刘备自从有了汉中,使蜀汉实力达到了鼎盛时期。可惜法正英年早逝,使刘备失去难得的智囊,损失不可估量。

子初刘巴,是刘备的文臣,才华过人。刘备得到益州后,各种典章制度,建国法律,都是刘巴起草并实施的,为刘备解决了许多经济困难,是刘备比较好的理财能手和得力的粮草官,堪称西汉的萧何。可惜刘巴在蜀汉建国后仅一年的时间,就去世了,这也是刘备的一个极大损失。

后 人常说,若法正不死,法正就能阻止刘备兴兵为关羽报仇, 可见法正的能力,并非一般。法正、刘巴一死,刘备的厄运就不断到来,关羽不仅失去荆州,还被杀身死,张飞又被部下杀害,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夷陵之战惨败,家底几乎败光,悲愤而死。从此蜀汉政权,只能依靠诸葛亮了,因此,诸葛亮什么事都要过问。为了兴复汉室,六出祁山,大都无功而返,最后病死五丈原。

“ 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子初孝直亡一人汉室难兴”,这是对诸葛亮、庞统、刘巴、法正才华的赞美,其实,也是这么回事,诸葛亮、庞统为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印证了他们的才华,而刘巴、法正死后,蜀汉政权确实一天天衰落,使诸葛亮一人感到力不从心,蜀汉政权最终被曹魏所灭。本来是,失去了庞统,就是失去了集团军队的司令,失去法正就是失去了军队的总参谋长、失去了刘巴,就是失去了理财大臣,国家怎么能兴旺呢?

子初孝直(为什么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子初孝直亡一人汉室难兴?)
子初孝直(为什么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子初孝直亡一人汉室难兴?)

子初孝直(为什么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子初孝直亡一人汉室难兴?)

用户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的回答

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水镜先生没说这句话,这句话是后人附加的,跟水镜先生无关。

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子初是刘巴,孝直是法正,这四人都是刘备手下的谋士,都很有才能,一是得来的太晚了,二是可惜死的太早了,刘备是生不逢时啊!

子初孝直(为什么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子初孝直亡一人汉室难兴?)

刘备前半生一个强有力的谋士都没有,打了大半辈子的仗,连个方向都没有,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打到哪里是哪里,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毫无战略可言,虽然这么多年打出一身战争经验来,但基本上都是失败,刘备前半生可以号称“逃跑将军”和“常败将军”了。

刘备来到荆州前,武将不过关羽、张飞、赵云,文臣不过孙乾、简雍、糜竺,至于谋士,是从来也没有,而所谓孙乾和简雍也不过干干公关和联络的工作,糜竺是刘备的财主,提供金钱支持,关羽、张飞、赵云三人都是武将,帮刘备打打仗可以,真要制定个谋略,就是没人。

子初孝直(为什么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子初孝直亡一人汉室难兴?)

自从刘备来到荆州,三顾茅庐请出了卧龙诸葛亮,刘备就开始了咸鱼大翻身,先是有了战略《隆中对》,接着有了战术,联合东吴孙权共同抵抗曹操,再接着就了自已的地盘–荆州四郡,自此,刘备才真正开始一步一步发展壮大。

不仅如此,善于治国的诸葛亮开始帮刘备建立了真正的政权,而不是之前如流寇一般的组织,为刘备征调赋税,以充军食。刘备集团就真的开始像个集团了,各司其职,维持着集团的运作。

子初孝直(为什么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子初孝直亡一人汉室难兴?)

但这个时候,北方的曹操已经拿下北方八州,而且挟天子以令诸侯,江东的孙权已经平定了江东六郡,稳定了内部,刘备才刚刚起步,不过已经有了希望。

赤壁之战后,刘备得到了凤雏庞统,刚开始刘备还不怎么重视庞统,要说也是,刘备就不是喜欢读书人的人,他自已就不喜欢读书,而且还喜欢狗马音乐漂亮衣服,简直就是一小混混,所以对庞统这样的人才不重视,后来在鲁肃和诸葛亮的推荐下,才开始重视庞统。

子初孝直(为什么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子初孝直亡一人汉室难兴?)

凤雏庞统为刘备拿下益州立下汗马功劳,要不是庞统在帮刘备出谋划策,刘备还不知道要错过多少次机会,可惜庞统为刘备效力的时间太短了,从入川的211年开始,到214年庞统在雒县战死,满打满算只为刘备服务了3年就死了,可惜了,才三年,能做什么呢?

庞统死后,法正就代替了庞统的位置,成为刘备的谋士,法正原是益州牧刘璋的手下,因为在刘璋手下得不到重用,于是卖主求荣,背叛了刘璋,暗中投靠了刘备,并帮着新主刘备攻打旧主刘璋。

子初孝直(为什么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子初孝直亡一人汉室难兴?)

法正为刘备出了不少非常有用的建议,在拿下益州后,法正建议刘备迎娶刘璋旧部吴懿的妹妹吴氏,吴氏不仅是吴懿的妹妹,而且还是刘璋的寡嫂,从而拉拢益州士族,刘备开始还不愿意,后来在法正的劝说下同意了。

法正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为刘备谋划拿下了汉中郡,劝刘备趁曹操回军的机会攻打汉中,然后以调虎离山、声东击西之计阵斩曹魏名将夏侯渊,最终为刘备成功拿下汉中立下头号功劳,同时法正也是刘备最性情相投的谋士,也是刘备时代唯一有谥号的大臣。

子初孝直(为什么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子初孝直亡一人汉室难兴?)

但是,法正是刘备拿下汉中的第二年,就病死了,法正死后,刘备再无谋士。

最后说刘巴,刘巴这个人本来一直就看不起刘备,刘备在荆州时,有很多士人来投靠刘备,但是刘巴却投靠曹操去了,并准备为曹操南下去收取荆州四郡,但被刘备抢先一步,刘备之所以抢先一步,还是因为诸葛亮的功劳,刘巴见势不妙就逃到交州(今广东地区)去了。

后来刘巴从交州沿益州南部进入益州投靠刘璋,投靠刘璋没多久,刘备就来攻打刘璋了,刘璋投降后,刘巴也投降刘备了,刘巴的投降多少有些被迫的意思,不过为了保命,刘巴还是低下了高傲的头向刘备道歉。

子初孝直(为什么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子初孝直亡一人汉室难兴?)

刘巴之后与诸葛亮、法正、李严、伊籍一起制定了蜀汉政权的第一部法律书籍《蜀科》,除此之外,刘巴并没有什么太耀眼的表现,比起诸葛亮、庞统、法正来说,差了五大截,刘巴虽有才能,但并没有为刘备提供什么特别的建议,刘巴的水平最多也是跟伊籍差不多,实在是言过其实。

刘巴在法正去世后,接任法正的职务尚书令,没过2年,刘巴也去世了。

子初孝直(为什么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子初孝直亡一人汉室难兴?)

于是刘备就只剩下一个诸葛亮独撑大局,双拳难敌四手,独木难支桥梁,诸葛亮一个人就是累死了,也只有一个人,于是在刘备去世后,我们就看到诸葛亮开始一个人南征北战,总是诸葛亮一个孤独的身影,最终在五出祁山时累死在战场。

看看曹操的谋士,一大把,什么郭嘉、荀彧、荀攸、贾诩、程昱、王朗、钟繇、华歆等等,就连孙权也比刘备多得多,如张昭、顾雍、诸葛瑾、步骘、鲁肃、陆逊等,唯独刘备最少,而且时机最晚,所以说刘备得到这些人才是生不逢时,没有好机会。

用户 魏永臣550 的回答

“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子初孝直亡一人汉室难兴”这两句话并不是表达卧龙凤雏、子初、孝直这四个人的聪明才能,则是强调“一人”具有安天下,兴汉室的作用。只所以能安天下,就是因为“得一人”和有“一人”在;汉室难兴就是由于“亡一人”,也即“一人”不在。作者正是用这样的逻辑推理告诉读者及世人,“一人”是安定下,兴社会兴国家、兴民族的决定因素,是正告上下世人要形成重视“一人”、尊敬“一人”的文化世风。

谁是“一人”?“一人”就是创造创新了“一”的人。“一”就是前所未有(前为零,为无)的人类生产制造或技术,那么,“一人”指的就是开创创新了崭先生产制造技术的科学家及科学家们。因此,这两句是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兴旺是安天下、兴汉邦的关键因素、决定因素。科学技术落后,国民物质匮乏是绝不会安天下和兴邦的。

作者故意用表面表现人物的文笔而潜伏内在仓颉文化道文化哲理。“卧龙”,即无能站立和腾飞高升的龙,表达的是无能;用“卧龙、诸葛亮”表达儒学文化(孔明)的能耐,只不过凤雏小孩子能耐,这样的所谓聪明能耐需要举头抬头三尺(达到大人成人高度,“举头三尺有神明”),未举头之前是没有什么神明的。“葛”,藤本植物葛条,具有缠死大乔小乔树木的本能,“诸葛亮”孔明(孔丘之明,孔子文化的显赫。)就是缠死大乔大本文化;“大乔”就是倡“一人”、尊“一人”的仓颉文化,李聃传承了古老的仓颉文化,所以不将自己对道德经阐述称“李子”,而是称“老子”,意思就是所传承的是古老中华文化的精髓。“卧龙凤雏”并非是并列排比的两个人,而是讽刺孔子儒文化是小雏鸟、小孩子文化而已。

再者,说“子初孝直亡一人”,具有“子初”文化原来长期有“一人”的意思。“子”就是人类文化,“子初”可以理解为人类的原初文化就是探索自然未知用手制造工具、创造创新工具的文化;从汉字出现衡量,就可以理解为仓颉文化。“孝直”即“法正”,用“子初法正”排列,不就是作者有意彰显仓颉老子文化是正文化的推理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