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学生守棺材洞(初二男孩清明独守的棺材洞:揭秘苗族悬棺洞葬之谜)

清明假期大家都会回到故乡,扫墓祭祖,也借机踏春游玩。可是贵阳市的初二学生王金玉却在自家附近的山洞口,守着满满一山洞的棺材。

初二学生守棺材洞(初二男孩清明独守的棺材洞:揭秘苗族悬棺洞葬之谜)

在幽深的天然溶洞内,存放着上百具棺柩。棺材之间长出了丛丛灌木,在洞口光线的照射下,叶子绿得透明。生与死就这样共存。幽深阴暗的山洞,上百副堆积的棺材,陈年的森森白骨,陪伴着这个十几岁的孩子度过清明。这景象,光是想一想都觉得毛骨悚然。

初二学生守棺材洞(初二男孩清明独守的棺材洞:揭秘苗族悬棺洞葬之谜)

位于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甲定村的甲定苗族洞葬,是当地苗族一种丧葬习俗的遗址,1997年甲定苗族洞葬被公布为贵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平常游客不稳定,没有专门人员管理。王金玉家住在附近,经有关部门授权兼守护棺材洞,参观者收香纸钱5元。

初二学生守棺材洞(初二男孩清明独守的棺材洞:揭秘苗族悬棺洞葬之谜)

王金玉说,清明节学校放假,哪里都不想去玩,回家帮大人守棺材洞,一天多少可以收点钱。

这停留在山洞中的棺材与遗体,是苗族洞葬的产物。我们汉族人讲究“入土为安”,而苗族的洞葬却更像是亡灵们临时的停留。

初二学生守棺材洞(初二男孩清明独守的棺材洞:揭秘苗族悬棺洞葬之谜)

洞葬的神秘习俗

高坡苗人居住的湘黔一带,有非常典型的卡斯特地貌,溶洞遍布,这就是洞葬的天然洞穴。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大小溶洞随处可见。相传,高坡苗人从开始实行洞葬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苗人说,洞葬在高坡“多得很”。在《盗墓笔记》等悬疑小说中,也有非常精彩的描述,阅读详情请访问http://m.fivesky.com.cn/extend/book/779/567014.html?logChannelId=20160901

初二学生守棺材洞(初二男孩清明独守的棺材洞:揭秘苗族悬棺洞葬之谜)

洞葬的习俗非常讲究。只有高寿(享年60岁以上)、 已婚、非凶杀、非传染病和异地死亡者,才有资格葬入洞穴。这样的老人去世后,洞葬的程序由“鬼师”一手操办,十分肃穆。入殓那天,死者穿上一套崭新的民族服装,并在棺材里放上陪葬品。现代给死人陪葬用的是半张人民币,另一半由家人自行处理,或珍藏,或烧掉。家人还要为死者煮一包糯米饭和一块烤肉,放在棺木内给死者当枕头。瑶族画师用矿石颜料和蓝靛为亡灵描绘有天堂、人间、古钱、海洋和地狱的月牙表图腾及鱼形图腾的木板,嵌置在棺木上。后生们围着棺木,烧起篝火,敲着木鼓,唱起古歌,围绕棺木跳起“打猎舞”,这样就算举行了葬礼。

死者入洞的时间必须在夜幕降临之后,亲友们要到洞里点上火把,以示让死者明察通往阴间之路。几十个同族的年轻人抬起棺木,全村人打着火把将亡灵送出村寨。按照古规,他们不能走有人过的现成的道路,也不能用砍刀砍伐树木来开路,必须走一条陌生的路,通往半山上亡灵洞。送入洞中的棺材会被放在已经堆积的棺材上面,安置好之后,众人一齐转身离开,谁都不许再回头再看一眼,此后除非再有其他死者的安葬仪式,否则谁也不许再来这里探望,以免打扰安息的逝者亡灵。

初二学生守棺材洞(初二男孩清明独守的棺材洞:揭秘苗族悬棺洞葬之谜)

在瑶族百姓的心中,瑶族亡灵安息的洞窟是一个圣洁的地方,不是谁都能安葬在这里的。除了符合规定的老者能被洞葬,其他人死去后只能葬在洞外的野地里。

由于棺材东的选址通风干燥,棺木和陪葬品都能得到较好的保存。在距安顺市平坝县城北21公里处的齐伯镇桃花村,有一座“老熊山”,它的半山峭壁上就有一座天然的喀斯特岩石溶洞——棺材洞。

初二学生守棺材洞(初二男孩清明独守的棺材洞:揭秘苗族悬棺洞葬之谜)

棺材洞的历史可追溯到1200多年前,是附近5个民族村寨中的刘姓苗族墓葬。千百年来,山寨刘姓苗家按血缘亲疏将死者棺木叠放洞中,不分死亡先后,也不分男女老少,抬进洞就一层一层往上垒叠。时至今日,该洞尚存有500余具棺材,是目前贵州省数十个棺材洞中存放棺材最多的一个。

初二学生守棺材洞(初二男孩清明独守的棺材洞:揭秘苗族悬棺洞葬之谜)

在棺材洞里,曾出土了宋代的部分文物,其中两件鹭纹彩色蜡染折裙,更是难得的珍品。该折裙融蜡染、挑花、刺绣、填彩为一体,对研究彩色蜡染的历史有着极高的科研价值,并首次进入了中国文物精品展的殿堂,目前已被收藏在贵州省博物馆。能将纺织品保存得这样完好,这是很多土葬都难以做到的。

洞葬的来源

洞葬的来源,在民间有这样几种说法:

第一个是过去苗人和汉人争地盘,苗人失败以后,退到深山老林中落户生活。可苗人们不甘心蜗居于山野,依然心心念念想要回到过去的沃土上生活。他们坚信自己会壮大、回归,于是死去的人也并不忙着入土为安,以免日后回归时难以带走祖宗的遗体。于是就把棺材抬到人们难以攀爬的山腰上,存放在山洞里通风干燥的地方保存,以便日后可以重迁旧土。因此,在苗人曾经居住、迁徙路过的地方,如长江沿岸的安徽、江西、湖北,和现在的贵州平坝、黎平,以及四川境内,都有苗族的洞葬。可是,苗人的梦想并没有实现,而洞葬的习俗却保留了下来。

也有说法是历代汉人当权,官府不愿意让苗人葬入土地,他们认为苗人的尸体入土以后会破坏风水,苗人只好选择将逝者葬在远离汉人土地的山地岩洞中。

相关学者解释,民间的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苗族历史上的确曾经有过大规模迁徙。他们的祖先曾居住在黄河流域,就是距今五千多年前“九黎”部落。“九黎”部以蚩尤为首领,与黄帝争夺土地,几番大战,但最终在涿鹿大战中不敌黄帝,败走南方。整个部落随之一路南迁,到了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南疆地域,形成新的部落联盟,史称“三苗”。

初二学生守棺材洞(初二男孩清明独守的棺材洞:揭秘苗族悬棺洞葬之谜)

涿鹿之战

但是,汉族的先贤尧、舜、禹领导自己的族人,在新一轮的争夺中再一次打败了这个远道而来的部族。九黎族被迫再度像西南迁徙,到了湘西、贵州、四川境内定居,逐渐形成现在的苗族。在经济重心南移之前,苗疆一带地域都被视为南蛮之地。

初二学生守棺材洞(初二男孩清明独守的棺材洞:揭秘苗族悬棺洞葬之谜)

迁徙是苗人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贵州很多地区的苗族古歌里,都有关于苗人祖先迁徙的歌咏之辞。把洞葬之俗与历史联系起来,聊备一说,也许并不全是臆造。祖先们被迫迁徙到南方大山。他们的先人一代一代梦想重返故土,以便扶柩还乡,故有“洞葬”之习。

初二学生守棺材洞(初二男孩清明独守的棺材洞:揭秘苗族悬棺洞葬之谜)

在贵州紫云格凸河畔聚居的苗族人,近年来已经不再进行悬棺洞葬了,但是他们的丧礼中有一个独特的仪式:逝者家人要宰一匹精壮的“战马”送亡人,这杀马的仪式当然是虚拟的,但是这匹被杀的“马”必须是战马,要带有马鞍、战刀、弓箭、斗笠。据当地村民介绍,苗族同胞认为当初之所以战败,是因为他们的马匹跑得太慢,于是迁怒于马,每逢办丧事,就要宰一匹“战马”泄愤。

而在格凸河附近,有一个只有两户人家的村寨,叫脚杆寨。村民介绍,苗语中脚杆寨叫“不这吾”,意思是“我要回家”。祖辈为了告诫后人叶落归根,发誓只要脚杆还在,一定要打回老家,收复失地。这也从侧面佐证了“悬棺洞葬”的来源。

初二学生守棺材洞(初二男孩清明独守的棺材洞:揭秘苗族悬棺洞葬之谜)

“好多年都不得搞洞葬了,这些棺材都是老祖宗的,现在杉坪村哪家有人去世,一般都是埋在山上。不过,如果说有老人想死后葬进洞里,还是会尊重他的意愿的。”

高悬峭壁的悬棺洞葬

本文开头的王金玉家看守的洞葬,是一个自然形成的洞穴式的悬棺地,有上山的途径,存放的难度不大。但是洞葬不仅有这样的山腰洞藏,还有木桩式和凿岩式悬棺,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初二学生守棺材洞(初二男孩清明独守的棺材洞:揭秘苗族悬棺洞葬之谜)

木桩式悬棺

这两种悬棺形式大多置于水流湍急、难以攀援的险要绝壁上,无路可上。别说是将重达一两百斤的棺木送上去,就是单人徒手攀爬也很难接近。

初二学生守棺材洞(初二男孩清明独守的棺材洞:揭秘苗族悬棺洞葬之谜)

凿岩式悬棺

关于悬棺的安置,考古界有四种说法:一是凿岩为路,待棺柩安放停当后,再把路毁掉;二是,先运土来填埋在崖壁底部,填埋到了峭壁中段的高度,人们直接脚踏土地在峭壁上凿洞、放置棺材,然后再把填土挖走;三是从悬崖底部搭架子,踩着架子运送棺材;四是从崖顶放绳索,悬挂着棺材放进岩洞。

但是,不论是哪一种,都是很危险的,攀爬岩壁停放棺柩,需要有非同一般的敏捷身手。那么,谁能爬上绝壁呢?

传说中,九黎部落的先民们就有如同猿猴一般敏捷的伸手,能够徒手在陡峭的山壁上攀爬。后人们也有人继承了这项绝技。如今,格凸河畔的苗人中还有少数年轻人,学会了代代相传的攀岩绝技,他们就是罗发科和他的三个徒弟黄小宝、王凤忠、王小国。师徒四人能在格凸河景区一带百米高绝壁上,不用任何防护设施,只要有脚可踏、有手可攀的地方,他们借助竹竿、木棒作为攀岩的辅助工具,5分钟就上到108米高的悬崖绝壁上,4分多钟后,就能徒手退回地面。

罗发科介绍,他们的祖先为了悬棺洞葬,练就飞檐走壁的功夫,传到他们已经是第七代了。 每一代学习这项技术的少年种,能坚持下来、真正学好的,少之又少。

洞里的鬼魂

高坡的苗人把洞葬叫作“把个杜”三个字,据说,“把个”是洞的意思,“杜”则是苗语的鬼,“把个杜”的意思就是“洞里面的鬼”。为何用这么恐怖的字眼来形容自己的祖先亡灵呢?

山洞对久居大山之中的苗人而言,有重要的意义。在远古时代,生产力低下的时候,深居山林的苗人难以抵御暴风雨、洪水、猛兽,半山上的山洞是其生存的根据地。这里远离低洼,遮风避雨,是天然的“家”。到了后来,苗人有了自己的房子,离开了洞穴生活,但山洞依然是他们生活中重要的场所。青年男女谈恋爱会选择在岩洞幽会;逝者要安葬在岩洞。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四至初九,高坡苗族还要过“跳洞节”,而其中最热闹的节目,便是在洞中跳芦笙舞,来缅怀祖先过去的生活。岩洞对他们来说,并不阴森可怕,而是神圣的。

初二学生守棺材洞(初二男孩清明独守的棺材洞:揭秘苗族悬棺洞葬之谜)
初二学生守棺材洞(初二男孩清明独守的棺材洞:揭秘苗族悬棺洞葬之谜)
初二学生守棺材洞(初二男孩清明独守的棺材洞:揭秘苗族悬棺洞葬之谜)
初二学生守棺材洞(初二男孩清明独守的棺材洞:揭秘苗族悬棺洞葬之谜)

跳洞节

高坡苗族从风俗上是相信有鬼的,普遍信鬼不信神。“鬼是人死之后的灵魂,正常死亡的就不会出来作祟,只有那些死得不‘干净’的,才会成为邪鬼。”也因此,那些非正常死亡、客死他乡的人,是不能葬入洞葬之中的。即使是正常死亡,安葬入洞前,家人也必须请鬼师来“打弥拉”。苗族停丧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天一夜,其间最重要的事情是请鬼师给亡人开路,苗语谓之“喀干”,否则亡者到不了祖先住地,不能与祖先同居。“喀干”时,鬼师要历数死者一生的事迹,然后再指引死者走过三十二段荆棘丛生的路,亡魂方能回到祖先聚居之地。完成了复杂的仪式,亡者才能最终安葬。

因此,如果你有机会去参观苗族的洞葬,面对层层叠叠的棺材,也不必害怕“洞里面的鬼”。

更多关于墓葬的精彩内容,请访问http://m.fivesky.com.cn/extend/book/712/514662.html?logChannelId=2016090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