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什么意思(藏粮于技的理解)

关于“藏粮与地”和“藏粮与技”这二个提法,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有一些时间了。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依然提到了“藏粮与地”和“藏粮与技”​。在农业部关于一号文件的解读中,相关领导也进行了解读,我记得把农业机械化、种子工程、标准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黑土地保护这些作为“藏粮与地”和“藏粮与技”​的重要内容,所以这些要大力发展。

我认为这样的认识并不全面,我认为如果要真正去理解“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那么就需要关注这二个提法中的核心,即“藏”字​。我认为直观的理解,藏的要义是把东西放在一个看不到的地方,如果这东西能够看到,正在使用,那怎么叫藏呢,应该叫放或者用​。我想这是​显然的。因此一号文件既然提出了“藏粮与地”和“藏粮与技”这个藏,自然也是一样​。这里的核心是把粮食的生产能力​或者潜力藏起来。至少现在还没有显现出来。

悠果观点:说说“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

如果按这样的逻辑,当下的种子工程是在用的,农业机械更是在大规模的使用,农业生产技术在推广阶段也是在用,低产田改造后会增产,上述这些的说法可以用增粮于技、增粮与地更为恰当​。

那么“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之所以会提出,自然有着其背后的逻辑。比较优势是选择的最为重要的依据,二个市场二种资源的配置,能够使得资源的利用更为有效​。正如在口粮绝对安全的基础上,适当地进口一部分能够提升效率​。因为我国有些地方生产粮食并不具有比较优势,土地具有稀缺性,应该用于效益更高的农产品生产​和业态​。比如城市周边对优质园艺产品、农旅结合等的需求​。当二种市场有效的情况下,把我们本需要较高代价才能生产的粮食藏起来就成为一种​现实的选择。这里的藏并不是粮食贮备,而是一种生产能力​或者说潜力。“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就是​二个主要方面。下面谈谈我的理解​:

悠果观点:说说“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

一、关于“藏粮于地”

​关于藏粮于地,我的理解核心是土地对于粮食增产部分如何在未来得到​实现的问题。一是地力提升,核心是土壤有机质的提高。也只有当土壤的有机质明显提升,才能说实现了“藏粮于地”,因为有机质含量提升后,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能够使得农作物增产​。二是可种粮地面积,虽然现在不种粮,但有需要时可以种粮,自然也是一种​潜在的生产能力。所以耕地的数量与质量是“藏粮于地”的体现。

悠果观点:说说“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

一、关于“藏粮于技”

按照藏的要求,现在不用而未来又是粮食增产和生产能力显现的重要技术我认为​是具有特殊性的。这些技术并不是当下我们现在推广在用的,而是作为贮备起来的技术​。根据这样的理解,我认为可以重点关注​以下技术:

1、转基因技术​。基因的力量是当下粮食增产最为核心的力量​。转基因是加快了生物变异和选择的速度而已​,因此转基团是最为重要的藏粮于技的技术,虽然现在用的不多,但对于我国来说,是绝对要有并且要强的​技术。而一旦进入到种子产业,我认为就不是藏的概念了。

2、机械化耕地​快速整理技术。这项技术主要用于现有的果园等多年生园地整理,能够快速地实现在几天的时间内完成从果园到可耕地种粮的转变,从而形成​主粮生产能力。目前我们已经能够做到快速地恢复种植一年生旱粮的​技术能力。

悠果观点:说说“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

3、沙漠稻​和海水稻种植技术。在沙漠里种稻和在盐碱地里种稻应该成为藏粮于技的​内容。这二项技术的核心是水资源​的问题。在粮食能够保障的情况下,沙漠和海水稻因为大量使用水资源,在经济和生态上是不合算的,因此当技术成熟时,不应该大量种植,把这种宝贵的未来粮食生产潜力给提前用了,也是符合藏起来的要求。

4、空气凝结水以及工厂化农产品生产技术与整体装备生产能力。在土地资源、能源丰富的地方,如西北荒漠区域,进行耕作式生产会破坏地表已经形成的石砾层,并会成为扬尘的重要发源地,但其太阳能资源、风能​资源丰富。通过空气冷凝水技术方式获得灌溉用水,不影响地下水资源而影响到整个地区的现有生态系统,然而利用大棚或温室的内循环和无土(基质)栽培模式来生产农产品,能够极大扩展农产品生产的能力。这种生产模式能利用如新疆的风电、内蒙的太阳能等资源优势,也是能够促进如钢铁等制造业的优势。同样也适用于未来城市农业与被污染土地的​开发利用。

悠果观点:说说“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

总的来说,“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应该是面向未来的,是解决二种资源二个市场机制失效的情况下,即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生产能力,又能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后对农产品质量、数量和丰富度的​需求。因此“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不仅是一个提法,更是一种发展的理念,是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未来更为开放条件下的必然选择,背后是二种市场二种资源,我认为理解这一点很​重要。

感谢阅读​。

作者:邱立军

(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