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玉宝(卢玉宝: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最好)

卢玉宝生前照(资料图片)

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卢玉宝走了,年仅40岁。他没有惊天的壮举,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不平凡,他的品质润若春雨,温洁如玉般滋养着内蒙古大地。

玉宝走了 年仅40岁

2014年12月8日19时许,被同事们笑称作“卢大拿”的卢玉宝还在加班。

年底,作为兴和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的卢玉宝,每个环节他都要亲自过手。随后,他带着剩下的几份材料,骑着那辆二手摩托车往家走。

回家后,卢玉宝继续伏案工作。直至9日凌晨2时40分,卢玉宝刚脱下衣服,就感觉到一阵剧烈的疼痛,头上滚下豆大的汗珠。慌乱中的妻子拨打了急救电话,卢玉宝被火速送往县医院。

凌晨4时许,卢玉宝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再也没有醒来。

没人相信这个噩耗,卢玉宝才40岁,他工作成绩突出,不到10年,一步步成为组织部门最优秀的年轻干部,怎么会突然就走了?

身体力行搞基层党建

“抓党建不能只搞软件,弄个板板,最终目的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这是卢玉宝曾下乡搞基层党组织建设时,对村干部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作为分管基层组织建设的干部,卢玉宝在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尽管民族团结乡大五号村是自治区基层组织示范村,但是,在去年全区推进“十个全覆盖”工作中,村委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农民们搞不清楚要做啥,村干部不知道咋样推动工作。

在村容村貌的建设中,村东头村民梁喜就是有名的“钉子户”,自家拆墙算下来需要拿出4000元钱。梁喜死活不同意,说:“我没钱,你们想拆就拆,不想拆就别拆!”

大五号村党支部书记左飞来请教。卢玉宝说:“主要原因还是和村民们的关系没拉近!”他带头深入村组农户家中,进行调研,与村两委会进行探讨。

卢玉宝和村干部一遍遍地议,一次次地走进梁喜的家门。梁喜最终和干部们打成了一片。拆墙时,他拉干部进自己家,又是包饺子又是给干部倒酒,当是自己人。

半个月内,大五号村47户土房全部拆除进行了重建。

民族团结乡兴胜村党支部是有名的“炕头支部”,党支部没钱、没场地,村里没集体收入,党员一开会就到党支部书记郑满海的家里去。

卢玉宝得知情况后,主动和有关部门联系,争取投资7万元钱,买下了60多平方米的房子和办公用品。党支部随后被转为三类支部。

“邓家村人没福,当村打了个窟,喝点儿泥糊糊水,尽出点儿黄牙罗圈儿腿!”兴胜村下的自然村邓家村水质不好,村里46户村民没有安装自来水,村民编了一套顺口溜调侃,说这里的姑娘受水影响牙黄,出嫁时彩礼钱都少。卢玉宝得知情况后,多次联系兴和县房管局,解决了46户村民们的吃水问题。

在卢玉宝的指导参与下,兴胜村还修起了公路,发展了大棚蔬菜种植,村干部们在村民心中的威信高了,组织能力也强了,党支部也由三类支部转为二类支部。

人如明灯 充满正能量

“痛苦是人生的拐杖/他让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卢玉宝生前的日记中,写下这样的话勉励自己。

再次走进卢玉宝的办公室,台历永远停留在2014年12月8日那天。桌上,放着卢玉宝生前没吃完的两种降压药,以及同事们帮忙整理出来的两大袋子工作日记。

同事们眼里,卢玉宝虽然性格腼腆,但却浑身充满正能量。

组织部门对干部的写作素质要求非常高,卢玉宝勤于学习,不耻下问,经常是周六日不休息还来单位写材料。

“但是卢玉宝却从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只是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干工作。”张皋镇党委书记张健曾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他觉得,卢玉宝做事非常稳当,甘当职守。

“玉宝人品好,正直,即使不是他分内的事儿,只要有求于他,他都不拒绝。在领导眼里,玉宝做事力求完美,只要他参与的各项大型活动,书写材料领导关都过了,他还要认真仔细核对一遍。”大同夭乡乡长杨志勇这样评价卢玉宝,他的眼里,卢玉宝是“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哪一个领导交给他的任务都放心,大家私下管他叫“卢大拿”,他的环节绝不会出错。

同事们统计了一下,仅全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活动,他亲手编发、转发的重头文件就多达89个,多个文件修改次数在10次以上,审核编发的简报63期,他参与的学习会专题会42次。全部准确无误。

生活上,卢玉宝却要求很低,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郝燕君说,有一次大清早,她看见卢玉宝带着妻子在一小学门口卖文具,她好奇,卢玉宝的解释是:“家里小卖店不开了,剩下几个,我处理处理!”

卢玉宝生前一直骑着一辆二手摩托车上下班,同事们知道他还有个愿望就是攒钱买一辆车,因为家在农村,妻子没有正式工作,父母都靠他养着。

甘守清贫 廉洁自律

在别人的眼里,卢玉宝是那样的简朴,可他却甘守清贫,毫无保留地奉献了自己。

卢玉宝离世4个多月后,记者走进卢玉宝的家中。

妻子吴秀芬身体瘦弱,一双眼睛发红。桌上,放着卢玉宝2014年的体检报告,在医生提示一栏中,一共16条红色警示,血压一度高到140~180。卢玉宝对自己的身体不是不了解,只是一拨又一拨的工作胜过了他对健康的关注。每天加班至深夜,周六日几乎没有休息。长期以来,卢玉宝的血压很高,体质非常差。生前,卢玉宝常对妻子说:“我真想休息几天,好好睡一觉!”但却总是被眼前的工作拴住了。忙得忘了吃饭,忘了吃药,更没时间陪家人。

妻子回忆,最后一次在家里吃饭,是去世一星期前,母亲做了他最爱吃的炖土豆。最后一次一家人出去玩,是卢玉宝骑着摩托车带着她和孩子,在县城的路上兜了一圈。

在吴秀芬心里,丈夫虽然出自农民家庭,可他有理想,重情义,心里装着家,和孩子的关系像是一对朋友。

1999年,他们结婚的钱都是卢玉宝在集宁当老师的时候,同事们你一百我二百凑的。婚后,两人住在学校的宿舍里。2003年,卢玉宝被县土地局招录,随后又在2004年以优异的成绩被县委组织部录用为秘书,之后,又一步步升为办公室主任、副部长。

在兴和县,他们先是在移民村租房子住,之后又租住在车库里,直到2013年,家里才东拼西凑买了房子,还新添了洗衣机。

妻子拿出卢玉宝生前仅有的几件衬衫,其中两件的领子已经磨白,发毛,可卢玉宝一直不舍得扔。他开会的一套西服,还是多年前花300元钱买的,有重要会议时,他才穿。

“廉洁源于自律/堕落始于贪婪”,在卢玉宝生前的日记中,他曾写下这样的格言警示自己。

卢玉宝生在农村,家中有哥哥在呼和浩特打零工,妹妹在集宁帮人卖货。直到去年,卢玉宝用政府给父母的征地款和房屋拆迁补偿款,帮父母在县城买了一套房子,把他们接了过来。

卢玉宝接触的人多,他应该有能力为家人安排体面点的工作。可卢玉宝从没有那样做,父母并不为难他,他们知道玉宝有原则。

临走半个月前,哥哥从呼和浩特专门回来,希望弟弟能帮他一把,但是卢玉宝没有答应,他偷偷给哥哥包里塞了3000元钱。就连自己的妻子,也一直没有固定工作,跟着卢玉宝开小卖店、理发店,直到去年,县法院招考书记员,妻子顺利考上,才算有了正经工作,每月能挣900元的工资。

“我跟他沾的最大的光,就是给我找了个扫马路的营生!”母亲这样说。玉宝走后,父亲也和母亲一样,在城管局谋了个扫马路的营生,每天天还没亮,老两口就分头行动了。

用行动证实对党的忠诚

“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却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不平凡,玉宝用行动证实了对党的忠诚。”兴和县委组织部部长张丰五这样评价卢玉宝。

2014年,乌兰察布市打造和谐社区建设,兴和县从并不宽裕的财政挤出4000万元,决定对8个300平方米以下的社区活动场所进行全面扩建。卢玉宝负责3个社区的改造工作,亲自参与了每一个环节。

卢玉宝觉得,社区建设不仅仅是一项基建工程,更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他反复和工作人员研究方案,原则是“尽量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儿”!

“对最初的方案,他说装饰费5000块贵了,要网上买材料自己动手干。最后,全部装饰才花了700多块钱。就连装饰,都是他亲自带着社区里的工作人员做的,还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社区里的工作人员最后和卢玉宝打成了一片。”兴昌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宏回忆,卢部长那时候骑着一辆二手摩托车,一天往社区跑五六趟。

“必须得干,好好干!遇见困难,必须换思路。”这是和卢玉宝接触后,陈宏受到的启示。

如今的3个社区已经焕然一新了,有规划设计的书画室、棋牌室、健身房、排练室等多个专项功能区。

扶弱济困 根在农村

“生我养我的山村啊/我的心永远跳动在你的胸中”,卢玉宝生在农村,造就了他的淳朴和善,他生前曾用这首《山村》表达对家乡的爱。

“只要遇到生活困难的人,他总要伸出援助之手。”兴和县兴隆社区残疾人志愿者李魁觉得,卢玉宝是个见不得穷苦人的人,他为社区居民办的好事儿说也说不完。

卢玉宝得知李魁是兴和县兴隆社区一名残疾人志愿者,家庭贫困,还有个光棍儿子,爷俩靠着卖瓜子生活。卢玉宝背着李魁和部领导反映了情况,最后,为李魁的儿子解决了一个公益性岗位。每次,只要在街上遇见李魁,卢玉宝总要送李魁一程。

得知社区有一段路不好走,一下雨,全是泥和水,居民出行受限,卢玉宝向上级申请争取到修路费用12万元,最终在雨季来前把路修好了。

兴隆社区一位老党员81岁了,疾病缠身,生活无法自理。卢玉宝看到此景后,当场拿出100元,并对镇干部说:“这样的老党员最需要我们关心和照顾!”老党员顿时流下了眼泪。最终,在卢玉宝的提议下,兴和县财政拿出10万元,县委组织部从党费中拿出20万元,全县在职党员每人每年自愿捐助50元,设立了党内关爱基金,一大批困难党员的生活得到了救助。

得知卢玉宝去世的消息后,社区许多居民自发去他家里,以最淳朴的方式祭奠他。

如今的兴和县,掀起了学习卢玉宝精神的热潮。卢玉宝的品质和精神正如春雨滋润着兴和大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