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凝纪念学校(何香凝的追悼会)

来源公众号:脑洞时史

id:didiaolunshi

她是一位传奇的人物,女权运动的先驱之一,民革主要创始人,国民党元老,建立民国的功臣,“三大政策”的忠实执行者,抗日统一战线的一个方面军,也是新中国创始人之一。

她就是何香凝。

1878年6月,何香凝出生在香港一个商人家庭。从小,她便对当时的各种封建陋习礼教表现出反抗。白天她被家人逼着缠足,晚上回到家中的时候她就拿剪刀偷偷地剪短。同时她还买来了一些学校读书用的课本,向正在上学的兄长请教知识。

何炳恒对女儿进行了耐心的劝导,希望她能够主动缠足,进入上流社会,为何家争光。何香凝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想法,无可奈何的何炳恒只得放弃了心中的念头。

但在当时,由于社会偏见,不裹脚的女子往往很难出嫁。看着小香凝一天天长大,家人们都对她的婚姻大事犯了难,生怕她就此嫁不出去。

正在这时,一位男青年从美国回到香港,并最终成为了何香凝的如意郎君,他便是廖仲恺。

出生在美国的廖仲恺自然对小脚女人没什么癖好,更不信“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歪理邪说。相反,接受过现代文明教育的他正喜欢何香凝这样知书达礼观念开放的现代女性。

两人一拍即合,于1897年在广州结为夫妻。

成为廖仲恺的夫人,何香凝的人生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她从一个“大小姐”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革命斗士。

目睹了中国时局动荡和民生艰难,廖仲恺于1902年前往日本学习,何香凝便倾尽钱财帮助丈夫。

1903年何香凝也前往日本,开始了自己的学业,在日期间,她曾就读于女子师范学校、东京目白女子大学等学校。

正是在日本,夫妻两人结识了孙中山,并被孙中山的革命信念所打动,自此开始追随孙中山,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1905年同盟会成立之时,何香凝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初期唯一一名女性会员。

在史书当中,何香凝说过这样一句话:“那时候入会,需要两个人签字,孙中山为我签的,当时同盟会只有我是女的。”

当她在一件简陋的小屋中,举手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时,何女士的激动,注定她会为革命事业奋斗终生。

1908年,先一步毕业的何香凝再次踏上香港的土地上,已然成为了孙中山身边的得力女将。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法运动、讨袁运动、组建政府,人人不知何香凝,处处都有何香凝。

两人为了革命事业回国继续奔走,可1922年时,留守广州的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为了“锁住孙中山的钱箱”,将掌管财政的廖仲恺扣押囚禁。

当时的何香凝为了解救丈夫到处奔波,患上了痢疾,不得不住院治疗。想到丈夫饱受折磨,更加令她痛苦崩溃,甚至一度绝望得想先丈夫而去,是廖仲恺的诀别诗让她重燃斗志:后事凭君独任劳,莫教辜负女中豪。我身虽去灵明在,胜似屠门握杀刀。

她决定要坚强起来,营救丈夫。

1922年8月18日,在一场军事会议上,一身泥污的何香凝只身闯入会场。陈炯明给她倒上一杯白兰地,随之让士兵带她去换洗衣服,她丝毫不惧怕,看完陈炯明的假仁假义以后,她冷笑一声,说道:衣湿有什么要紧?我今天来,还做好来血湿的准备!一番慷慨直言以后,陈炯明怕把事情闹大就放了廖仲恺,而这个女人便是廖仲恺的妻子何香凝。

1924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决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何香凝坚决支持,同时,她在妇女运动上,也多次发声,这一年的“三八妇女节”时,何香凝在广州第一公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会后,她带领妇女游行,高呼“保护童工、孕妇,革除童养媳,革除多妻制,禁止蓄婢纳妾,废除娼妓制度,争取妇女解放”等口号。

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自料不起,弥留之际,将宋庆龄托付给他最值得信赖的朋友何香凝去照顾。她坐在病榻前,听完孙中山吐词艰难的临终遗嘱,当即表态:“我亲近先生二十余年,同受甘苦,万一先生病不能愈,我和全体同仁当尽力保护夫人及先生遗族……”

随着中山先生的不幸病逝后,国民党中地位最高的无疑是当属廖仲恺和汪精卫、胡汉民了,再者蒋介石能有后来的地位,廖仲恺无疑是有着提携的功劳,要不是当年廖仲恺推荐蒋介石出任黄埔校长,蒋介石根本不可能去出任的,为此对于蒋介石来说,他绝对不敢有刺杀何香凝的想法。”母老虎”陈璧君也自愧不如。

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在广州的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口遭右派刺杀时,妻子何香凝就在身边,目睹了无比残酷的这一幕。

廖仲恺逝世后,党内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追悼会,何香凝悲从中来,亲书挽联:“夫妻恩,今生未全来世再;儿女债,两人共负一人完”

更加令人动容的是,当地许多百姓闻讯后,自发赶到停厝灵柩的中央党部缅怀廖仲恺。何香凝颇有感触,她告诉儿女:

只要你做了好事,老百姓是不会忘记的,你们要记住爸爸的这些事迹。

在父母的影响下,两年后,廖承志和廖梦醒双双踏上了日本留学之路,并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何香凝强忍悲痛,擦干眼泪,昂首挺胸,勇敢地继承起了廖仲恺未竟的事业,还发表声明和蒋介石诸人一刀两断,辞去一切职务,离开上海出国漂泊,直到1931年,抗日战争爆发,她决定和四万万同胞一起抗日,同仇敌忾。淞沪会战,十九路军在前线杀敌,何香凝在后方聚集人力、物力、财力支援前线。面对蒋介石的不抵抗,她写诗相赠。

1932年,刚当上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收到了一份“礼物”,当时他正在家中休息,警卫员报告说,有人送来了一个包裹,蒋介石问:“何人送的何物?”

警卫员回答:“不知何物,但来人说是何香凝先生送的。”

蒋介石一听何香凝先生几个字赶紧接过来拆开看,里边是一条旧裙子,上边还有一首诗:

不战送河山,万世同羞耻。

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

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内容尽是对他的讥讽,蒋介石默读了一遍,脸上一阵青一阵白,但始终不敢发作。

1933年3月,由于叛徒告密,此时为共产党提供地下情报的廖承志被逮捕。何香凝为了营救爱子,拖着病体和柳亚子先生一同前去公安局要人。

在公安局内,何香凝当着局长的面破口大骂蒋介石,局长吴铁城拿何香凝没有办法,只能向上级报告。报告递到蒋介石手中,蒋介石再三思索之后,考虑到此事所带来的影响,而且廖承志与共产党串通也没有拿到实际证据,迫于压力只好释放廖承志。

后来为了支援抗战,何香凝捐出了大半家财。此后,她带着两个孩子艰难度日,蒋介石得知后,送给她100万元。

何香凝不仅拒收,还命人退回,并附诗一句:闲来写画谋生活,不用人间造孽钱。

1941年1月,蒋介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何香凝立即与柳亚子、宋庆龄等爱国人士一起写信给国民党中央与蒋介石,在信件里怒斥他的反共罪行,痛斥他不顾国家安危,为一己私利残杀祖国同胞。

接着何香凝又与宋庆龄等人打电话给蒋介石,盯着他,催促他停止反共,联合抗日。

1948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宋庆龄任名誉主席,何香凝任中央常委。同年5月,她和香港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的民主人士一起发表声明:

响应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召开新政协会议的号召,表示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949年,何香凝被应邀参与新中国的筹备工作。

来到北京的那一天,朱德总司令和周恩来夫妇亲自在北平火车站迎接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10月1日下午三点,71岁的何香凝迈着缓慢而坚定的步伐一级一级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她和众多领导人一起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年迈的何香凝也并没有选择安享晚年、停下脚步。而是依旧担任着各项职务,为妇女儿童事业、华侨问题和美术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余热。

大家看看上面这张照片,是在196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83岁的何香凝应邀出席,当她经过主席台时,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邓小平都站了起来,对她表示了极大的敬意。

1972年8月份,何香凝先生住进医院,没过多久,医生就下了病危通知书。当时周恩来总理代表毛泽东主席等中央同志们前去看望,这个时候,周总理也被确诊为膀胱癌。

来到病床前,何香凝握着周总理的手,口中喃喃自语说着些什么。此时的何香凝气若游丝,虚弱得很,周总理听了半天也没明白究竟说了些什么。

周总理附身贴在何香凝耳边说道:“大姐,有什么事,您就说吧,我听着。”

何香凝的面色有些犯难,似乎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犹豫几秒之后,何香凝还是断断续续说出自己的请求:与廖仲恺合葬,完成与丈夫“生同衾,死同穴”的约定。

周总理听完,面色凝重地握着何香凝的手说道:“大姐,您放心,我代表毛主席和中央同意您的要求!”

毛主席听闻后,非但没有责怪,还很欣慰地说道:“你做得很好啊,何大姐是中国共产党最真诚的朋友,这个遗愿必须满足。”

1972年9月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画家何香凝在北京医院与世长辞,终年94岁。

1972年9月5日,何香凝追悼会在人民大会堂正式举行,同时,天安门广场、新华门前、下半旗致哀。

追悼大会由朱德委员长主持,宋庆龄副主席致悼词。董必武、周恩来、叶剑英等人也亲赴现场,毛主席也在当日送上了花圈。

在致悼词的时候,宋庆龄对何香凝的一生做出了这样的评价说:“何香凝女士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追悼会结束后,何香凝的灵柩由专车护送,运往了南京,与她的亡夫廖仲恺合墓,这位为革命事业奉献了一生的伟大女性永远都离开了我们。

本是富家小姐,后来和丈夫一起追随孙中山,为了革命初心不改,鞠躬尽瘁。

这样的何香凝,担得起“先生”两字,她获得国家的尊重,光荣的事迹值得被众人纪念。

(0)

相关推荐